家长会幽默

发布时间:2017-01-2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家长会幽默篇一:体验式的家长会

体验式的家长会

匡欣

深圳实验幼儿园

转载说明:前段时间在培训活动中听到了深圳市特级教师匡欣老师的关于家长会的组织,觉得每个幼儿园的老师都需要学习这样的方式组织家长会,非常值得学习,特转载让各位老师借鉴学习。

一、新颖的家长会程序

l “领袖之风采”主题家长会议

(一)、引入

以游戏“丢手绢”引入“体验式”。告诉家长,只要你进入班级的家长会,就要让自己的年龄倒退几十年,现在大家都是一群4-5岁的孩子,请大家放松心情,玩玩这个并不陌生的“丢手绢”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如果班级场地比较小,家长围成圆圈时可以面朝圆外,让丢手绢的人在圈内跑,这也是来自家长们的创意。

待丢手绢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趁兴的对家长们说:“刚才大家玩得都挺开心,可以想象,我们的孩子该有多么喜欢游戏,然而我们家长又和孩子玩过多少游戏呢?游戏是孩子的基本生活方式,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寓教育于游戏中,让孩子健康发展。”

(二)、分组

请家长快速地按照家长委员会小组(小班入园时就分好的)分别坐成四个圈,由各组组长清点人数(事先将组牌“苹果组、草莓组、

香蕉组、荔枝组”分别放在指定的地方)。此时,也许会有个别家长找不到自己的组织,这时,老师可以幽默地引导家长说:“是什么原因使您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自己的组织在哪里?该组的组长对于这位爸爸(或妈妈)您少了些什么?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该如何迁善呢?”

(三)、介绍

介绍插班生(或者新教师)。这个环节既要让新生家长(或教师)感到倍受重视,也要顾及老生家长的感受,即把握好分寸。

(四)、考验

1、设计

首先教师可以简短地阐述当今社会精诚团结、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为了凝聚大家的力量,更好地发展孩子,我们要以身作则,各团队之间要进行一些考验团队精神的比赛。现在我们就是四个小团队,每个团队首先要选出一名队长,这个队长可以不是原来的组长,然后依靠大家的创意讨论出队名和口号,设计出团徽(团徽要有寓意),最后集体讨论并写下该团队将为班级做出哪方面的贡献?将组织孩子去什么地方开展“亲子活动”?这些都要在大白纸上体现,时间5-8分钟。并请每个团队代表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团队认真聆听并给予评分来活跃现场气氛。

2、画树

请每个团队共同“画树”。画什么形状的树都可以,一棵?十棵?一片森林?没有规定。唯一的规则是每个人都要动笔画,只有4分钟,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展示。此环节将引发家长思考体验他人的多元智能:有的会理财、有的善交际、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别有内秀。悟及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宜,人各有长,切莫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孩子的优点,切勿伤害孩子的自尊。

3、问答题

“如果你陪孩子在马路上散步或走路,你认为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请每个团队把所思所想写在大白纸上,时间是4分钟,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展示。引发家长思考:生活处处都是教育,处处都是课本,就看家长真正能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孩子除了上幼儿园的时间,还有很多时间是与家人相处的,我们只要做个有心人,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甚至往往事半功倍。

4、配合事项

请各团队将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配合的事项用5分钟时间把它写下来,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展示。待家长展示后,教师再带领家长重温家园配合事项,引导家长对照哪些事项配合得不错,哪些事项配合得还不够。在这一环节里,有的家长因忙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对园方的配合事项一无所知而感到惭愧;有的家长因每天亲自接送孩子对园方配合事项了如指掌而沾沾自喜┅┅。在这强烈的对比互动中,家长在教育着家长;同时,令家长深刻感受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义不容辞。

(五)、表彰

家长委员会是班级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为幼儿园和班级义务做作了大量的工作,借此

机会在全体家长面前表彰家长委员会成员,能激发他们更加热情地支持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六)、跳舞

家长一个搭一个肩膀地跟随教师跳兔子舞,不仅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能避免家长

会“虎头蛇尾”,草草结束的局面。

以上家长会议的形式适合小、中、大班召开。以下的形式适合大班召开。

l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主题家长会议

(一)、游戏“找朋友”。教师以简短的开场语引出今晚的家长会议主题“感恩的心、感谢有您”后,交代音乐游戏“找朋友”的方法和规则。如:家长的动作可以随意创编,但是要表达歌词的意思;规则是每一遍音乐都要换一个新朋友,不重复等。

(二)、报数游戏。{背景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1、导语:在这近三年的时光里,我们共同走过了近600个日子。当你们把孩子第一次

交到我们手里的时候,他们有的拳打脚踢、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不停地在我们耳边唠叨“找妈妈,我要找妈妈”、有的爬高爬低、有的在楼

下捞鱼、有的随地的大小便-----面对这群足龄和差龄的孩子,我们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600多个日夜里,我们承担着无数来自家长、领导、社会,乃至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心尽力;作为家长的朋友,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化压力为动力,把自己最大限度的爱心、耐心都付之于教育行动。久而久之,肩头的那份责任变得更加强烈。接下来,邀请大家玩一个关于“责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当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2、交代玩法和规则。家长站成一个大圆圈进行集体报数,报数为单数的家长站在左边

(为A队),报数为双数的站在右边(为B队)。两队各推选一名女队长、一名男队长。具体玩法:A、B队轮番进行报数比赛,当裁判(教师)说“3、2、1开始报数”,家长听到“报数”二字后才可以开始报数,抢报、漏报、错报为无效成绩,两队报数分别计时,输了的那队由两位队长接受惩罚(第一轮做俯卧撑10个、第二轮做20个、第三轮做40个、第四轮做60个…80、100),队长不参与游戏。

3、游戏正式开始(裁判到位,一位发令、一位按秒表)。

A、分析现场情况和对策。1)当大家看到队长被罚做俯卧撑时也许会发笑。老师不用刻

意提醒,游戏继续。

B、进行第二轮游戏时,给各队1分钟调整策略。

家长会幽默篇二:体验式的家长会

体验式的家长会

匡欣

深圳实验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家长会是园方与家庭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学期举办1—2次家长会,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家长会的形式层出不穷,但目的都是促进家园共育,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体验式的家长会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令家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家长会体验式团队合作互动引发 深远效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会显然是幼儿园与家庭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幼儿园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其形式多种多样。而传统的家长会大都是听讲座或听园长、班级教师讲学期工作重点;它的特点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一股脑的讲述很多内容,而家长只是长时间的坐着听,状态完全是被动的,会中家长基本上没有机会发表意见,实际能听进去多少是个未知数。家长会上,教师固然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光靠教师一个人的会并不是真正的家长会,教师在其中更应该起好“穿针引线”的作用。采用“体验式”的形式召开家长会,打破传统的家长会模式,不仅能克服“一言堂”的单调乏味,充分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让家长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家长会中,令家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何谓体验式的家长会?不是你说我听而是沟通互动,不是单纯用耳而是充分用心,不是一人会而是全体会,不是依重智商而是以情商启动智商,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们不妨以案例见识一下“体验式的家长会”。

一、新颖的家长会程序

? “领袖之风采”主题家长会议

(一)、引入

以游戏“丢手绢”引入“体验式”。告诉家长,只要你进入班级的家长会,就要让自己的年龄倒退几十年,现在大家都是一群4-5岁的孩子,请大家放松心情,玩玩这个并不陌生的“丢手绢”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如果班级场地比较小,家长围成圆圈时可以面朝圆外,让丢手绢的人在圈内跑,这也是来自家长们的创意。

待丢手绢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趁兴的对家长们说:“刚才大家玩得都挺开心,可以想象,我们的孩子该有多么喜欢游戏,然而我们家长又和孩子玩过多少游戏呢?游戏是孩子的基本生活方式,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寓教育于游戏中,让孩子健康发展。”

(二)、分组

请家长快速地按照家长委员会小组(小班入园时就分好的)分别坐成四个圈,由各组组长清点人数(事先将组牌“苹果组、草莓组、香蕉组、荔枝组”分别放在指定的地方)。此时,也许会有个别家长找不到自己的组织,这时,老师可以幽默地引导家长说:“是什么原因使您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自己的组织在哪里?该组的组长对于这位爸爸(或妈妈)您少了些什么?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该如何迁善呢?”

(三)、介绍

介绍插班生(或者新教师)。这个环节既要让新生家长(或教师)感到倍受重视,也要顾及老生家长的感受,即把握好分寸。

(四)、考验

1、设计

首先教师可以简短地阐述当今社会精诚团结、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为了凝聚大家的力量,更好地发展孩子,我们要以身作则,各团队之间要进行一些考验团队精神的比赛。现在我们就是四个小团队,每个团队首先要选出一名队长,这个队长可以不是原来的组长,然后依靠大家的创意讨论出队名和口号,设计出团徽(团徽要有寓意),最后集(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家长会幽默)体讨论并写下该团队将为班级做出哪方面的贡献?将组织孩子去什么地方开展“亲子活动”?这些都要在大白纸上体现,时间5-8分钟。并请每个团队代表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团队认真聆听并给予评分来活跃现场气氛。

2、画树

请每个团队共同“画树”。画什么形状的树都可以,一棵?十棵?一片森林?没有规定。唯一的规则是每个人都要动笔画,只有4分钟,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展示。此环节将引发家长思考体验他人的多元智能:有的会理财、有的善交际、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别有内秀。悟及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宜,人各有长,切莫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孩子的优点,切勿伤害孩子的自尊。

3、问答题

“如果你陪孩子在马路上散步或走路,你认为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请每个团队把所思所想写在大白纸上,时间是4分钟,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展示。引发家长思考:生活处处都是教育,处处都是课本,就看家长真正能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孩子除了上幼儿园的时间,还有很多时间是与家人相处的,我们只要做个有心人,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甚至往往事半功倍。

4、配合事项

请各团队将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配合的事项用5分钟时间把它写下来,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展示。待家长展示后,教师再带领家长重温家园配合事项,引导家长对照哪些事项配合得不错,哪些事项配合得还不够。在这一环节里,有的家长因忙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对园方的配合事项一无所知而感到惭愧;有的家长因每天亲自接送孩子对园方配合事项了如指掌而沾沾自喜┅┅。在这强烈的对比互动中,家长在教育着家长;同时,令家长深刻感受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义不容辞。

(五)、表彰

家长委员会是班级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为幼儿园和班级义务做作了大量的工作,借此

机会在全体家长面前表彰家长委员会成员,能激发他们更加热情地支持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六)、跳舞

家长一个搭一个肩膀地跟随教师跳兔子舞,不仅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能避免家长

会“虎头蛇尾”,草草结束的局面。

以上家长会议的形式适合小、中、大班召开。以下的形式适合大班召开。

?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主题家长会议

(一)、游戏“找朋友”。教师以简短的开场语引出今晚的家长会议主题“感恩的心、感谢有您”后,交代音乐游戏“找朋友”的方法和规则。如:家长的动作可以随意创编,但是要表达歌词的意思;规则是每一遍音乐都要换一个新朋友,不重复等。

(二)、报数游戏。{背景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1、导语:在这近三年的时光里,我们共同走过了近600个日子。当你们把孩子第一次

交到我们手里的时候,他们有的拳打脚踢、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不停地在我们耳边唠叨“找妈妈,我要找妈妈”、有的爬高爬低、有的在楼下捞鱼、有的随地的大小便-----面对这群足龄和差龄的孩子,我们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600多个日夜里,我们承担着无数来自家长、领导、社会,乃至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心尽力;作为家长的朋友,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化压力为动力,把自己最大限度的爱心、耐心都付之于教育行动。久而久之,肩头的那份责任变得更加强烈。接下来,邀请大家玩一个关于“责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当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2、交代玩法和规则。家长站成一个大圆圈进行集体报数,报数为单数的家长站在左边

(为A队),报数为双数的站在右边(为B队)。两队各推选一名女队长、一名男队长。具体玩法:A、B队轮番进行报数比赛,当裁判(教师)说“3、2、1开始报数”,家长听到“报数”二字后才可以开始报数,抢报、漏报、错报为无效成绩,两队报数分别计时,输了的那队由两位队长接受惩罚(第一轮做俯卧撑10个、第二轮做20个、第三轮做40个、第四轮做60个?80、100),队长不参与游戏。

3、游戏正式开始(裁判到位,一位发令、一位按秒表)。

A、分析现场情况和对策。1)当大家看到队长被罚做俯卧撑时也许会发笑。老师不用刻

意提醒,游戏继续。

B、进行第二轮游戏时,给各队1分钟调整策略。

C、游戏继续进行。老师提示家长:1)队长在艰难的做着俯卧撑,您作为团队里的一员,

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家长围成一个大半圆,邀请个别家长分享游戏感受。

(三)、嘉许环节。{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家长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给每位家长发一扎(与参会家长人数相等)绿色丝带,

告诉家长:“一会儿老师会念孩子的名字,请听到孩子名字的家长走向圆心,准备接受圈上家长的嘉许,圈上的家长要把您手中的绿丝带系在您要感谢的家长的手腕上,或眼镜上,或衣服上,或头发上”。教师把全体家长分成若干批,分别接受嘉许,在家长接受嘉许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家长在日常中为幼儿园、为班级、为孩子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营造浓浓的气氛。如: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当我们在母体中孕育降临于世,当我们成长、成熟、成功,我们接受了世间多少的恩赐、接受了多少人的关爱,接受了多少无形与有形的帮助。所以,我们感恩,我们感谢自然,感谢大地和阳光;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感谢朋友、兄长、姊妹以友爱亲情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嘉许他们的心直口快,嘉许他们的默默奉献,嘉许他们的积极配合。再让我们温柔地端详眼前的这群人,细细品味他们身上朴实无华的品格。又如:让我们以同样的方式真诚地嘉许他们,让我们把近三年来的每一个感动化作真诚的嘉许,把您手里的绿丝带系在您要感谢的人的手腕上,或眼镜上,或衣服上,或头发上。嘉许他们的善解人意,嘉许他们的默默奉献,嘉许他们从不斤斤计较。

二、深远的家长会效应

(一)、活跃气氛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家长会的第一环节就采用了传统游戏“丢手绢”和“找朋友”,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而且启迪着家长要多以游戏方式与孩子相处。原计划让家长玩5分钟的游戏,结果家长们玩了十几分钟,由于尽兴而单纯,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也表现出孩子般的心理特点。

家长会幽默篇三:父母应有幽默感

父母应有幽默感

文/李建树

小明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气氛真是好得不得了,大人见了自己总是眉开眼笑的,即使不小心在大人身上撒了一泡尿也能引来他们的一句幽默:“哈,中奖了!”——当然,那时候他可不知道什么叫“幽默”,听大人们说“幽默,真幽默!”他听见了还以为是在说“油抹,真油抹!”

后来慢慢就听出点意思来了,所谓“

幽默”,就是指“有趣”,“好笑”或者“滑稽”。所以,不论遇到什么倒霉事,只要一用“幽默”的手法处理,马上就能将它化解了,变得不那么倒霉;原先紧张的气氛,也很快会得到缓解,一张哭脸,像变戏法似的,一会儿就能破涕为笑了。就好比小时候,自己不肯吃饭,推来推去的一不小心,饭碗跌在了水泥地上。那水泥地多硬啊,饭碗怎么敢跟它去相碰!这不,啪的一声脆响,碎啦!自己心里怪害怕的,打碎了饭碗,那不是找揍吗?所以还是恶人先做大,赶紧张开嘴巴哭吧!谁知大人不仅不责打,反而安慰他说:“啊,碎得好,碎得好,碎碎平安嘛!”“碎碎”跟平安是怎么结上亲家的呢?大了才知道,“碎碎”就是“岁岁”,这就叫讨口彩——打破个碗能换来年年岁岁都平安,多合算啊!还有一次,自己不小心撞到椅子上了,头上鼓起个包,疼得哇哇哭。奶奶见了,一边揉他的脑袋一边就开骂:“谁让你撞疼我们小明的?打死你个破椅子!打死你个破椅子!”见那椅子又挨打又挨骂的,小明自己身上的痛楚顿时就烟消云散了,而且因为觉得奶奶的表演很好玩,于是马上就转哭为笑了。

由此可知,中国家庭从来是不缺乏幽默的;小孩如果能一直在这样轻松幽默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身心也一定会是很自由的,而且潜移默化地,自已也会慢慢地具备幽默的品质。什么叫“幽默”,广义地说,一切显得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文字、语言、行为,都可称得上幽默。然而,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能具备这种幽默的特质,他还必须从幼时就能得到父母和师长们的良好影响和教育。其次,当然是他本人的努力,只有当他的文化和智慧水平提高到能从容应对各类问题时,才能“心有余力”地表现出他的轻松和幽默。

因此,还得说说小明。小明的感觉是:自从他上了学,天天要面对那些讨厌的作业和考试之后,家中原先的那种轻松和幽默的气氛便渐渐消失了。小明是属于那种“晚熟型”的男孩,上中学前脑子还没怎么开窍,所以总也得不了高分。他父母一见自家儿子这中不溜儿的成绩,就气不打一处来,想想两人都是大学毕业,智商蛮高的,怎么会生这么个近乎弱智的“讨债儿子”?肯定是小东西淘气,不好好学。因此就像一幅

漫画里画的,小明的成绩报告单一出来,“80分以下是女子单打,70分以下是男子单打,60分以下是男女混合双打。”而且是心里越急越辅导不好,老是手指着题目责问小明:“这怎么也不会?脑子进水啦?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开窍的木头儿子?”越这么说,小明头脑越迷糊,满眼泪水,索性放下笔不做了——这还是轻的。有时火一上来“肢体动作”也跟上来了,好好的一个家庭弄得小哭大叫的,这日子还怎么过?

这样的教育方法当然是失败的,而且问题不在小明,是在他的父母身上。前面说过,一个人的幽默的特质只有在自已的文化和智慧水平能达到从容应对各类问题时才能表露出来,如果小明的父母能像他小时候那样,遇事都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处理之,小明不紧张,父母不生气,再加上辅导得法,相信他的学习成绩也是会慢慢好起来的。我们现在最多的,是那种急于盼望孩子成龙成凤的浮躁,而缺乏的,恰恰是那种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处理小孩子问题的从容。总而言之,幽默的潜质老祖宗就留给我们了,重要的是怎么继承和发掘,并且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能健康活泼地成长起来。 孩子对学习的倦怠情绪,会严重干扰他的课业学习。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寻求合理的办法来帮助孩子摆脱倦怠情绪,使其愉悦地投入到课业之中。以下几点供您参考。

1.寻找孩子学习无趣的原因。是认知偏差,认为“学习就是活受罪”;还是兴趣偏向,沉湎于卡通,玩电脑;抑或是不喜欢老师而心情苦闷抑郁;还有家长教育是否不当导致??只要找出学习倦怠的原因,就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施教。

2.制定一个合理有度的学习计划。目标不可太高太大,要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激发起孩子的上进欲望。学习如流水,需循序渐进。

3.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竞赛,诗歌朗诵、琴棋书画、手工制作、体育竞技等,都可使孩子一展身手。在培养健康爱好的同时,把活动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迁移到课业学习中来,有利于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4.营造家庭“书卷气”。试想,如果家长自己沉湎于电子游戏、卡拉OK、“筑长城”,孩子怎么可能安心、静心学习?因此,家长无论工作怎样忙,家务如何多,也要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观察、讨论、交流心得,使其感受到读书之乐、学习之趣。另外可设置一方读书角,多备孩子可读之书,营造家庭书卷气,激发孩子学习情绪,增强读书兴趣。(

Q嘉兴读者小李来电问:“我的孩子洗自己的手帕时,不注意节约用水。有时人走出房间,也不关灯。提醒他,他能记住几天,可是过几天又忘了。我们该怎样帮他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呢?”

A主持:讲节约,讲环保,这些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孩子小,有些大道理需要父母帮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理解和贯彻,使孩子逐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看看杭州市新时代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卫生、环保意识的吧。观点1在美化环境中培养环保的习惯。

我们知道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因此,很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节约、环保的好习惯。一天,我正在思考问题,忽然看到了家里喝饮料空出来的几十个饮料瓶,我眼前一亮:如果能够把这些饮料瓶来个废物利用,岂不是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教育孩子树立节约、环保的好意识嘛!于是在今年元宵节的时候,我利用在家政课上学过的“用塑料瓶制作花灯”的手艺,教孩子学着做“花灯”。花了三个下午,我和孩子用空饮料瓶做了8盏花灯。在做花灯的过程中,孩子的兴致可高了,其中有3个是她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制作的。花灯做好了,我们布置房间用了4盏,让孩子带去学校2盏,还有2盏被女儿的小表妹要走了。这样,既美化了家庭环境,孩子还在制作中懂得了废物利用、节约环保的道理。孩子十分自豪,我也觉得非常高兴。

(12岁女孩的母亲 陈 新)

观点2让宠物做义务清洁工。

我认为,教育孩子养成卫生、环保的习惯,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环保“妙计”,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卫生、环保的重要意义。我家养了一只十分乖巧的小狗,它是我们全家人的宝贝疙瘩,但有一点不好,就是它一刻不停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搞得房间地面经常出现狗的小爪子印记,既不卫生,还影响“家容”。倒是女儿爱动脑筋,她在宠物店给小狗买鞋套时突发奇想,要在鞋套下加上布条让小狗跑来跑去地“拖地”。我们拗不过她,只好在鞋套下缝上了几条纯棉布试试,谁知效果还不错。现在,每位到我们家做客的人看见了,都会称赞这创意妙。女儿也对自己这卫生、环保的好主意很得意。(9岁女孩的母亲 周素明)

观点3给孩子责任,给孩子快乐。

这个月,我家的水费又降了2.5元,孩子和我都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是我家连续四个月水费下降了。原来我家每个月的水费要75元,真的很费。我们思来想去,决定节约用水。于是,这个“重大”的任务就委派给儿子了。我们让他查找费水的原因,并想出节约的好办法。孩子“不负众望”,经过仔细的排查,最后认定是抽水马桶最费水。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书籍,装作不经意地遗忘在客厅的桌子上。孩子看到书,一边翻阅,一边根据书上看到的知识,提出:在马桶的水箱里装上一个可乐瓶,减少水的注入量,既能节水,又不影响使用。这个办法很好。我手把手地教孩子做,效果果然不错。“试验”成功后,儿子还把这个办法作为经验到班级宣传过呢。

(10岁男孩的父亲 杨意诚)

观点4以身作则,强似喋喋不休的教育。

孩子的外婆特别不喜欢用塑料袋,一是容易破,二是不环保,三是放在家里成了“垃圾”,也占地方。但是孩子对这些事情并不是很懂,因为塑料袋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我们经常告诉孩子尽量不用塑料袋,但效果不是很大。已经78岁高龄的外婆用年轻时练就的缝纫本领,给孩子缝制了几个大布袋。孩子起初不愿用,后来老人家又在布袋子上面缝上了可爱的卡通画。普通布袋子变成了漂亮的卡通袋子,装的东西又多,还结实耐用,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现在,孩子几乎不用塑料袋了,而且还向外婆学会了缝制带卡通形象的布

袋。孩子背着这样的袋子在路上走,常有路人跟孩子打听在哪儿买的呢。孩子还在学校的手工兴趣组里教同学做过呢。

(11岁女孩的母亲 全丽萍)

观点5和孩子一起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我觉得,每一个人只要动动手,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全家都爱亲近自然,每个双休日都去享受森林浴。我们看到,随着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很多市民会主动带走包装纸等物品,保持自然的洁净,但仍有部分市民随意丢弃杂物,特别是在清澈小溪中的垃圾让人痛心。为了教育孩子,同时也是为了对保护环境出一份力,我们每次外出游玩回家时,都和孩子一起一路捡拾这些杂物。开始孩子还觉得难为情,现在,这已经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了。 (8岁女孩的母亲 戴 芸)

主 持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首先要有这个意识,然后才能去督促指导孩子。例如讲环保,讲卫生,这不单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新入学孩子的七个学习好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 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相关热词搜索:家长会 幽默 班主任家长会幽默发言 家长会幽默点的开场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