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幽默

发布时间:2017-01-2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梁实秋的幽默篇一:林语堂与梁实秋散文比较

林语堂与梁实秋散文比较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体现出非常突出的幽默特征,他的散文幽默闲适,同时也有率性的一面,在平淡中见深长。这与他倡导的“幽默”与“闲适”的文学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梁实秋的散文则是冲淡中带幽默,幽默与冲淡的结合,创造出了他自己文体的自然与雅洁,体现出他一种极为雅致的文学风格。

下面是我读林语堂的《孤崖上的一枝花》和梁实秋的《雅舍》得出的一些感受。

《孤崖上的一枝花》这篇文章中林语堂以花性转入人性,用幽默、率性、闲适的笔触,通过类比的手法由花到人,率性而作。整篇文章表现出作者追求人的本性,追求个性张扬。同时也表明了林语堂自己的人生观:人生要率其本性而不能拂其本性。《孤崖上的一枝花》中林语堂写到“花树开花,乃花之性,率性之谓道,有人看见与否,皆与花无涉。”我认为这句话就表现出了作者追求人的本性,无论有没有人看见花树开花,对花来说都没有关系,因为开花乃是花树的本性。接着作者又写出了花无论置于何处都会开,通过花树开花的自然之道,引申到“有话要说必说之,乃人之本性。”由花性转入人性的过程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接着作者用闲适的笔触写出了人应该遵从本性,应率性而为。体现在“古人著书立说,皆率性之本”说明古人写书或小说都是率性而为的,都是遵从自己的本性的。文章中的语言自然,简洁,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看出林语堂的闲适的心态。而幽默是林语堂创作的突出特征,在这篇文章中也是可以看出林语堂的幽默的。正如“‘猫叫春兮春叫猫’,而老僧不敢人前叫一声,是受人类文明之束缚,拂其本性。”这句话中,我认为林语堂就是用幽默的带点讽刺的语气,表明了老僧不敢在人前叫是因为受人类文明的束缚,因而才会拂其本性。作者最后写到“花只要有一点元气,在孤崖上也是要开的。”更是表明了作者追求本性的观点。

相对于林语堂《孤崖上的一枝花》所用的率性,闲适,幽默的笔触,梁实秋的《雅舍》中的语言就比较质朴平白, 淡定从容, 诙谐生动。雅舍其实并不“雅”,只是因为梁实秋的随遇而安的达观的态度使他能洒脱的看待身边发生的种种事态,随缘的享受生活。文章描写

了作者所居住的“雅舍”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以及作者对其陈设的看法,正是体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洒脱的心境。虽然雅舍其实并不雅,甚至“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入夜则鼠子瞰灯” “聚蚊成雷”这些弊端,但是在作者眼中,雅舍它是有个性的,而且也是得到作者的喜爱的。文中作者多次表示“我久则安之”,“但是我仍安之”的心境,是因为作者对生活有着从容平和的心态,随遇而安的态度的体现。同时作者也是幽默风趣的,“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正是体现了作者的幽默风趣。

从林语堂的《孤崖上的一枝花》和梁实秋的《雅舍》上的写法,我认为他们的散文都是具有幽默风趣的特质,只不过梁实秋的幽默特质及不上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闲适,活泼,同时又具有平静,随遇而安的态度。而林语堂的散文虽也是闲适的,但他又是比较率性的,行文中表现出来的相对比较张扬一些。但是都我认为二人的文章都能够让人感觉到平静,闲适,和舒服。

梁实秋的幽默篇二:梁实秋先生的文章特点(精析)

特点:无奈的幽默、闲适的幽默

梁实秋非常注意散文的语言艺术,尤其注重发扬本民族的语言传统。欧美文学的刚直严密、雍容幽默,汉文学的古朴凝练、铿锵顿挫,北京方言的亲切、平白风趣,经过他的熔炼,成为一种新的生命。《雅舍小品》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梁实秋的散文,有着十分精彩的幽默,其幽默是一种深沉的表述,是一种显而不露的含蓄的方式。或许,读梁实秋先生的作品,你未必会哈哈大笑,但你却必然会心而笑,这是一种幽默的、大师级的人具备的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梁实秋先生曾经说过,他创作散文时,常常游心物外,所以常常对自身所受的任何伤害多几乎抱着无动于衷的态度,甚至外界的矛盾冲突,都可以成为自我陶醉的机会。梁实秋先生对于一些不符合他的道德观的很多行为难免会进行批判,但却不会是狠狠的、不留情面的批判,在批判时,不是用尖酸刻薄的词语,更不是破口就骂,而是采用适度的幽默──一种不温不火的讽刺。他认为“讽刺文学的出发点是爱,不是恨,人性本有缺点,人生本有不如意事,文学家探索人生,热爱人生,看到不合理不道德的现象,则想加以指责矫正,讽刺便是一种恨好的手段。”这样的幽默的讽刺在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系列散文更是有了很充分的表现,此类梁实秋散文式的幽默很多,基本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带苦涩的笑,不得已的无可耐何的笑。这种笑的含义比较凝重,表达又较为婉转。这样的幽默多见于其作品如《鸟》、《猪》、《狗》、《骆驼》一类以动物为标题的小品文,例如在《骆驼》这篇文章中,表面上看来似在着重张扬骆驼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际上却饱含着对人间待遇不公的怨愤,如文中所写到,骆驼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别人多少的惋惜,尤其在当今这个世界,大家都喜欢养善解人意的哈叭狗,象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推下去吧”。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为哈叭狗的得宠和骆驼的遭人冷遇而大鸣不平,不过是借题发挥,以发泄胸中的不满而已。梁实秋的这种影射式的技巧、练达而不轻浮的笑,是很合乎其清高的个性合和教养有素的绅士风度。

其次是梁实秋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闲适愉悦的幽默,是一种带着甜味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谈人生的一种态度,是一种不俗套的轻松的笑,这样的例子在梁实秋的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下棋》一文中,写出一对活脱脱的棋迷,令人捧腹不已:“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作者把棋迷放入生死关头,环境对于棋迷来说是极为严峻的,但棋迷的言行却改变了情境的色调,在这里论输赢胜过了求生存,荒谬超越了常理。棋迷的行为已经使人惊诧,棋迷的对话更令人叫绝,棋迷迷之深在强烈的人物与情境的反差中达到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境界,幽默也在这里被推向了极致。从根本上讲,梁实秋既不同意太超脱的“杀死他一大块”,他不动肝火,“草草了事”,让人“觉得索然寡味”的人生态度;又不同意不够超脱的人,“每一着都要加慢考虑”的给人一种沉闷呆滞感觉的人生态度。梁实秋所向往的是把令人烦恼和痛苦的输赢置之度外,以内心的丰赡愉悦为人生情趣的中和之度。这种豁达、超然、和谐的审美理想折射在艺术幽默上则表现为适度、静观、平和。

《雅舍小品》中梁实秋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闲适的幽默,作者在此类幽默中,闲庭信步,在独抒胸臆中来段幽默,天马行空中显露其修养。如雅舍中的一系列散文中,作者把一些生

活琐事写得有生有色,趣味无穷,把一所破房写成了人人想参观的雅舍,在幽默中显露其深厚的语言的叙述能力。

梁实秋的幽默篇三: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一.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

梁实秋的幽默

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相关热词搜索:幽默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幽默 梁实秋小品文的幽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