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幽默的小说

发布时间:2017-02-0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热血幽默的小说篇一:论老舍的京味小说以及作品中独特的幽默

论老舍的京味小说以及作品中独特的幽默

[摘要]老舍作品追求幽默,创造性的运用北京市民浅白的口语,因而其小说雅俗共赏。作为北京人的老舍,自然对北京口语熟悉有感情,加之留意加工,提炼精粹,于俗白中求精工,真正烧出白话的香味,也就是响脆晓畅,俗不伤雅的京味儿。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京味儿,不仅是指其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从而具有民俗学价值,而且表现为小说的整体氛围以及作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刻揭示与生动描绘。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这不是一般的运用方言土语的那种浅表层次的追求所能达到的,它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和情愫。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他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高雅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这种美在现代中国正日渐丧失的感伤与惆怅,同时也对北京人因这一“文化过熟”造成的柔弱无用而扼腕再三。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因此,对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一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并继承他留下的珍贵遗产。

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前者是指作者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不假任何修辞方法地如实写下来。后者是指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

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技巧就没有幽默,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关键词]老舍 京味小说 幽默 北京风俗北京文化

老舍1988年生于北京,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使小说熟悉挣扎在底层社会的城市贫民。老舍从小就喜爱市井巷内的传统艺术,这些都是他后来写作平民生活的创作基础。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城区。有人把北京话,北京话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称为“京片子”。“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京味小说”以老舍最具有代表性。我们将描写北京地域文化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京味文学”。老舍用京味的语言风格写尽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

一、京味的构成因素

京味的构成因素是由乡土味,传统味,市井味三股因素互相融会的。这主要是指北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及独特的乡土气息。其中乡土味主要指地域特色,例如北京胡同,四合院,大杂院,古城楼,包括马路边的戏班子等。传统味是指其历史文化遗留的传统。北京市文明古国的故都,是名族历史的印记所体现出的,如礼节,幽默感,文化素养。然而落后的方面也表现出了北京人思想的保守和传统的封闭性。市井是泛指下层市民,属于小城市中的小商贩,职员,匠人,搬运工等。他们生活环境简陋条件艰苦。这群劳动人民一面保持着朴素勤劳的美德,又受传统规范的禁锢。这三种形式从不同的程度表现出来的所谓“京味” 特征主要描写的属于这一阶层。

二、京味的主要体现 举例说

老舍熟悉北京的风土人情,对民俗的了解,景物描写情景交融,使得小说透有的地方色彩,另外,老舍作品中的最大特点是文章的语言艺术风格。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作为京味小说的文学语言,经过加工,形成了丰富的形象和感情色彩。

1、老舍作品中的京味首先体现为取材的特色。老舍在其描绘北京的生活经验所呈现出的场景风致,文化情趣,生活百态,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例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写的是北京下层市民的生活状况,以北京人祥子、虎妞等为描写对象,体现下层市民在旧北京文化下的生活艰难。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虽然描写的是普通生活俗事,却都是真实生活写照。这些代表作故事全是发生在北京,有许多地方还是北京的真实地名,可以看出他对老市民各个角落的熟稔程度。老舍这样呈现出的故事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散发着“京味”气息。

2、作品还体现在对北京文化结构的揭示。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谦和,温厚等,这是北京人的气质。也是一种文化性格。老舍的描写,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的欣赏陶醉,又因这种美的丧失而产生的感伤情绪。这种沉痛批判和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呈现出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3、主要体现在老舍文章的语言艺术上。《骆驼祥子》是最鲜明突出的京味特色,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小说写祥子在混乱的军营中顺手牵走几匹骆驼,卖得了一些钱而后走到北平城郊的时候,对故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很好地衬托了祥子此时的心情。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檐子,对瞬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表现出作者对故乡了如指掌的熟谙和驾轻就熟的描写技巧。

4、举例说明京味在小说语言上的主要体现:身为北京市民,身上的这种特有的北京特质,既是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又是对自我的嘲讽。所以这种幽默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自我批判。语言描绘上,运用俗白的方言,鲜明地描写社会风情,朴实自然。这就是“京味”的重要表现。“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这是多么典型的旧北京妇女!正符合着虎妞的身份与性格。“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这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这就是酷暑中的北京老城,老舍用这样俗白,生动的北京口语来形容描写,才能里外地裸露出它的真面目吧!“福

海的个子可不小,所以很能吃呀!一顿糊搂上三大碗芝麻酱拌面,有时候还不很饱呢!就凭他这么个吃法,他再有我这么两份爸爸也不中用!”还有什么语言能如此维妙维肖地把这老北平下等巡警又当爹又当妈的复杂感情抒写出来呢!

从以上实例可以清楚地看出,老舍使用的北京白话口语之所以能对充分北京地域化了的艺术对象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北京方言中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地域色彩的部分,恰恰是北京话口语。北京话口语还吸收了文人语言、贵族语言、宫廷语言的诸多语汇和语法形式,这就使它成为汉语方言区普遍接受的一种方言口语。老舍在京味小说文学语言体系的建构上确实是功不可没的。所以,从三十年代起,老舍的京味语言就成为了人们评论老舍作品的中心话题。

三、老舍京味小说的成因

老舍的小说大都是以北京话写北京的,写北京的市民,北京的景物,北京的变迁,风俗习惯,人情世态。老舍先生对于北京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我们看到作品中的“京味”深深打上了北京城的印记。小说以展现市民生活为焦点,无论是从创作内容还是从创作方式,都表现着各种景象,各色人物都活跃在老舍的笔端。而在这样一个别具特色的“京味”风格中,又展现着浓重的北京情节,纵观小说的地域特色,北京文化的心理揭示,和方言的熟练运用,形成了如此极具特色的“京味”。

首先文学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老舍先生出生于老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老舍出生第二年,父亲战死,

热血幽默的小说篇二:论欧亨利小说中的幽默与夸张

欧·亨利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共创作三百余篇短篇小说以及一部长篇小说。欧·亨利的名字经常与他那充满悬念的小说结局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段儿精悍,多数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与品性。例如众所周知的世界名篇《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最后的长春藤叶》《警察与赞美诗》无一不让读者在惊喜过后转而深刻地反思。他的作品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一面,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痛苦,赞扬了他们美好的爱情和真挚的友谊以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幽默是美国的文学传统之一。欧·亨利承袭这一传统,受同时代作家的影响,加之一生经历坎坷,使得他的幽默与众不同——充满了辛酸的笑声。他用夸张、嘲讽、风趣、诙谐、机智的幽默让读者心中产生含有抑郁、凄楚的情感从而得到共鸣。如读《麦琪的礼物》让人苦笑,读《警察与赞美诗》让人悲凉辛酸。这种“含泪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以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谈一下结局所体现的幽默与夸张。主人公苏贝因为冬季的到来而无处安身作为惯犯的他想再次惹事生非“住”进监狱,可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好”,几次都被警察忽视。当苏贝走投无路想继续在路边野宿时意外地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然而本应该结束的故事却有个意外的结局,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在大家都以为这个不幸的人终于等到了他的春天的时候,欧·亨利用他特有的方式结束了这个故事,这种黑色幽默的设计使读者不禁在结尾处啧啧称奇。而警察没有理由地带走苏贝却是夸张至极,苏贝故意惹事不被逮捕,正当要改过自新之时却被关进了监狱,夸张的结尾让读者的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 欧·亨利很好地运用了幽默与夸张,以这样的结局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

再如《一个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的结局,故事发生在一个证券经纪人的办公室里。证券经纪人哈维·麦克斯韦尔工作非常忙,忙到忽略了时间﹑忘记了除工作以外的事情。麦克斯韦尔如往常一样工作,马不停蹄,接近中午他才发现那个让他心动的女人——速记员莱斯利小姐。于是他决定在这简短的空闲中向她求婚。他大胆地向漂亮的速记员提出结婚的要求,可是女人居然满脸泪水地回答说,“这种生意经让你把什么都忘了。起初我吓了一跳。难道你不记得了吗,哈维?我们昨晚八点钟在街角的小教堂里举行过婚礼啦”。故事在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错愕中结束。

这样的结局就是欧·亨利给我们特有的幽默,而故事结局一百八十度的逆转充分地表现了它的夸张性。幽默又夸张的结尾讽刺了证券经纪人忙到连结婚的事情都忘了,深刻体现了在对财富的角逐中,人们的灵魂受到腐蚀。

欧·亨利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是幽默与夸张的具体表现。幽默与夸张又使其小说结局的具有不一样的特色。在小说《红酋长的赎金》中,本想绑架小孩所要赎金的两个绑匪结尾居然把小孩送回还“倒贴”给小孩的父亲二百五十美元现钞。结尾处写道“小家伙发现我们要把它留在家里,便像汽笛般吼叫起来,并像蚂蟥般死叮在比尔的腿上。他爸爸像撕膏药似地好不用意把他揭了下来”,孩子的爸爸抓紧孩子并表示不会抓得太久,绑匪赶紧逃走——“尽管天那么漆黑,比尔又那么胖,尽管我还是飞毛腿,等我追上他时,已经将小镇抛到一英里半以外了”。幽默的结尾夸张的表述使读者忍俊不禁。

如果说欧·亨利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是刻意为之,那么他的精妙譬喻﹑夸张新奇的语言就是无意而为的了,也恰恰是这些无意的幽默与夸张令人击掌。欧亨利小说正文中幽默与夸张的体现比比皆是。如前文所提到的《一个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中,形容证券经纪人麦克斯维尔工作非常忙就运用了夸张的语言——“他像一部高速转动的机器——开足马力,十分紧张,正确精密,从不犹豫言语,动作和决断都像钟表的机件恰当而迅速”。而《财神与爱神》中是这样形容堵车的“盛况”的——“他看到百老汇路·六马路和的三十四号街广阔的交叉路口给给各式各样的货车·卡车·马车·搬运车和街车挤得水泄不通,正像一个腰围二十六英寸的姑娘硬要束二十二寸的腰带那样”。再如欧亨利在《命运之路》中写到诗人的妻子伊冯娜歌喉,“她的歌声远在那棵浓荫覆地的大栗子树下皮埃尔·格鲁诺的铁匠铺里都能听到”。 后面又写了诗人的妻子,站在院子里,朝诗人的窗口骂,“她的骂声远在那棵浓荫覆地的大栗子树下皮埃尔·格鲁诺的铁匠铺里都能听到”。多么滑稽的重复,仅这一重复,就令我们对诗人的前后状况看的一清二楚。

幽默的语言为欧·亨利赢得了小说表现力的魅力,欧·亨利以他特有的幽默与夸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片段,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情节设置所体现的幽默与夸张

幽默与夸张的效果并不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夸张大胆的情节设计也着实让小说的幽默感得到升华。

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贝想通过“调戏”一名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贝。又有一次苏贝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却是他“捡来的”。“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端庄高贵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也不都是文雅高贵,他们衣冠楚楚的背后也许是卑鄙小人,只是把自己见不得光的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具下而已。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

另外,《麦琪的礼物》之所以经典也在于其夸张的情节设置。一对深深相爱的小夫妻德拉和吉姆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分别将自己最美丽的长发和家传的金表买掉去买了配的上金表的白金链子和配的上美丽头发的梳子。爱情就在他们分别拿出礼物之时发出了万丈光芒将读者的眼眶湿润。情节的设置使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在读者面前明朗,那为爱付出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

《红酋长的赎金》里在小孩被绑架后,欧·亨利将情节设置为小孩的调皮捣蛋使绑匪焦头烂额狼狈不堪。当绑匪终于收到孩子父亲的来信时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在给绑匪的信里这样写道:“我认为你们所索未免偏高一些。??你们可将小儿乔尼送回家,并随附鄙人二百五十美元现钞。则我当同意从二位手中领回小儿。你们最好在夜间来舍下。因为邻居如果看到任何人将这宝贝孩子送回来,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我可付不了责任。??”读到这里大家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夸张又幽默使小说趣味横生。

2.4欧?亨利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欧·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岖不平,艰苦而又不幸。他三岁丧母,十五岁便走向社会。先后做过多种职业的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与第一任妻子私奔成婚。他创办了并不成功的《滚石》杂志,后来又因被指控挪用银行资金而进监狱。出狱后的他虽然在纽约从事专门的写作工作,却因为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饮酒过度,年仅四十八岁亨利在纽约病逝。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这位命运多舛的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夹杂了太多对生活的所感所悟。他讽刺资

本主义的道德沦丧,描写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贫穷艰辛,抨击资产阶级剥削者等等。都是出于他对自身不幸的一种宣泄。曲折的人生﹑丰富的经历﹑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艺术呈现成就了他的小说。而他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一种情形使他创作出了很多小人物追求幸福的经历。也可以说,他的幽默是自我的一种解嘲,他的夸张是希望奇迹出现的一种美好愿望。

在欧·亨利的小说世界里,幽默与夸张是一道家常菜,似乎缺少了这两样东西就似没有点睛的龙一样。从这一点来看,欧·亨利是当之无愧的幽默小说大师。

鸣谢

在哈师大西语学院英语系进行二学历学习期间,本着努力勤奋、钻研求实的精神度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在此感谢英语系给

我的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离英语知识的巅峰又近了一步。特此感谢我的班主任刘华老师,各门任课教师,以及为我批改毕业论文的李丹老师,她为我提出中肯而可行的建议,使我对于在委婉语方面的知识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了更系统的了解。衷心谢谢教过我的老师们,希望他们今后工作顺利!

热血幽默的小说篇三:透析老舍小说的京味幽默

透析老舍小说的京味幽默

张 群

(陕西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2010中文)

摘 要

老舍小说倍受读者喜爱,其小说中独特的京味幽默是小说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作料,对此“作料”成分的分析,人们往往把它肢解成两部分:京味儿和幽默。然而京味幽默是一个整体,是老舍小说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此风格使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对现代文学思想艺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京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所谓风格,既是一个作家性格禀赋、内在的心理品质、气质的反应和表现。促成老舍小说的风格形成有着多方面因素,归根结底,先天性因素是京味的幽默,后天性因素是幽默化的京味,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京味幽默的复合性。

关键词 : 京味的幽默 ; 幽默化的京味 ; 京味幽默的复合型

Abstract

Laoshe’s novel is warm welcomed by readers .In his novel ,the unique

Beijing’ hum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his succes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Analyzing the “quality”, people often divided it into two parts : Beijing style and humor . However, Beijing style and humor are an organic whole. The style make it outstanding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nd it’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e of modern literature, promoting the 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tyle literature. Style is a word, not only express the writer’s characteristic, but also his inner qualit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ttributes to Laoshe’s novel style, all in all, the congenital factor is Beijing style humor, tile of Beijing is humorous, its distinctive artistic features of Beijing’s humor blends.

Keywords:Beijing’s humor Humor of Beijing Beijing humor compund

前言

老舍,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这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语言大师”的老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的文学作品,还有那耐人寻味的京味幽默。它如一块甘甜可口的馍片,令人咀嚼不尽,越嚼越有味。对其小说中的

京味幽默,本文将细细地咀嚼,咂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京味的幽默、幽默化的京味和京味幽默的复合性。

一、京味的幽默

所谓京味的幽默,即京味儿本身的幽默,不需要通过任何技巧来装点,是客观的幽默,是作品中描述的对象本身具有幽默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老舍本人的京味幽默、老舍京味幽默的特色表现和幽默的京味文化。

(一)老舍本人的京味幽默

老舍曾说:“要做一个写家,须先作一个‘人’。假若人格不崇高,气度不宏大,而只仗着几个漂亮文字支持自己,则必难有建树。”[1]可见要了解老舍小说的京味幽默须先了解老舍本人及其生平,走进老舍的心灵世界。

老舍的人生轨道里,永远是坎坷崎岖的,可是不幸之中他又是幸运的。他的生辰很喜庆,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腊月二十三号。那天,穷人富人都要给灶王爷上供最好的东西,他的出生就预示着吉祥。可他又生在一个没落的旗人家里,父亲在他年幼时,为国殉职。此后家里断了经济来源,从此他就和母亲、姐姐相依为命,生活很紧张。可她的母亲时刻以他父亲为榜样,在艰难的岁月中,她总是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维持生计。母亲身上有着旗人那坚强、乐观、勤恳、待人忠诚和善,乐于助人等美好品质,她像一个永远吹不破的受气包,从不发火、埋怨,面对大姑母的刁难、父亲的早逝,她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反而默默地忍受着、勇敢地面对命运的坎坷和艰难的生活。她勤快干净,为别人缝补洗衣服都是那么仔细认真,从不偷工减料;对待亲戚朋友,她总是有求必应,乐于吃亏助人,“拒绝”俩字似乎永远和她不沾边。老舍遇上这样一位心胸宽广、性格坚强的母亲,使他在大悲大难面前,不慌不哭并能坦然面对。母亲那种亲近自然的秉性,喜欢养花养草,时刻熏陶着老舍,使他性情恬淡,情怀高洁,绝不轻易改变做人的方式,老舍的品行是母亲留给她最大的财富。母亲对老舍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老舍在《我的母亲》中所讲:“我的性格和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2]老舍虽是贫穷的,但更是幸运的,总有人为他们雪中送炭。在他家经济拮据的时期,福海二哥还是想尽办法给他过了一个体面又经济实惠的满月;宗月大师为他支付学费,让他读书上学、别人给他介绍工作等等,这都让老舍对生活心存感激,热爱生活。宗月大师在他家困难时期给予了物质帮助,还留给他享之不尽的一笔精神财富,正如《宗月大师》中所讲:“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人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3]这种笑是宗月大师面对风云变幻的人生,不管是悲是喜,总能一笑怋恩仇,这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处世态度,让老舍的精神时刻光亮,懂得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怀着同情心阅人阅世。这才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没有非常可憎之人,也没有完美至极的人,因为他们都是那个社会中真实的产儿。可见老舍本人的京味幽默,就是他那种自然质朴真实的天性,面对生活总能乐观、积极地看待,即使身处险境,也懂得自娱自乐。

(二)老舍京味幽默的特色表现

和老舍同时期的林语堂也是一位幽默大家,可是他俩的幽默表现却迥然不同。老舍的幽默集中体现在小说作品中,而林语堂的幽默主要融在小品文里。老舍的幽默细腻,贴近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其小说中的内容都是北京中下层人民生活的缩影和写照,反映他们内心深处的灵魂需求;

林语堂的幽默涉及内容广泛,如对历史人物的评鉴,对时事政治的批评等。因为他是汉人,从小接触的生活环境也有所不同,没有老舍那般困苦艰辛,并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继承了文以载道的精神。他的幽默风格是泼辣犀利的,而老舍的幽默是一种温婉的幽默,含泪的笑,而不是冷笑嘲笑。因为他是贫民中的一员,他所接触的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老百姓,是住在四合院、大杂院的满族人和汉族同胞,受到的儒家教育没有那般深刻,所以小说内容很少涉及政治生活。语言上,他吸取了精炼活泼的民间口语,使得语言通俗易懂,平淡却耐人寻味,林语堂的语言太过高雅,文白夹杂的现象很明显,其语言风格是汪洋恣肆,针砭时弊是无所顾忌。老舍的幽默饱含着一颗平淡充和却又热烈的心态,林语堂的幽默,是我行我素、毫无挂碍的心态,他的笑更多的是冷笑和嘲笑,正如他曾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欲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内心静默的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默而愈妙。”[4]老舍是很幽默,可他不能像林语堂那样内心静默的领会,因为他不能完全冷眼旁观,他的感性总胜过理性,他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的荒诞,可他不能以此巧妙地攻击别人的短处,因为他深爱着和他朝夕相处的贫苦百姓,理解他们的缺点,可是他不能因此包庇他们的弊病,所以他笔下更多的是笑中带泪的幽默。林语堂的幽默,笑声比泪水多,他的理智远远战胜了感性,因为他从小生活优越,体会不到老百姓生活的辛酸,所以一发现不合理、荒谬的地方,他只管冷笑,所以他更是讽刺家。因为“讽刺家的心态好似看透了这个世界,而去极巧妙地攻击人内的短处。”

[5]老舍笔下的人物似乎看穿了世道,也学着精通世道,总想超脱潇洒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可总会被命运狠狠地玩弄一番,他们总被命运中的矛盾所束缚着,他的幽默带有一种浓厚的京味幽默,他们生活中的矛盾更多的是由于基本物质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如《月牙儿》中靠出卖肉体维持生活的母女,祥子在生活面前因年轻、梦想而乐观自信,但一次次的失败又使他自卑堕落,又在自卑中自信起来。基本的物质生活是否得到满足,自卑和自信轮流作战。林语堂笔下的人物多是社会上层人士,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矛盾,但都是由政治生活不理想而引起,他们的矛盾更多的是精神的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如《京华烟云》男女主人公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但是都沦落为政治的俘虏和工具。

(三)幽默的京味文化

老舍之所以被称为“人民艺术家”,是因为他的小说语言尽是老百姓的语言,北京人的大白话,小说的语言文字呈现的是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北京特有的大杂院、古迹遗址等,老舍的小说艺术地表现了北京的一切,所有的一切又都渗透着北京文化,北京特有的幽默文化。老舍把幽默看成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命的润滑剂,用以抒发此种心态下的生活观感。其实这种心态不仅仅是老舍本人的心态,也是北京人的心态,北京市民阶层的审美追求等,正如他所讲:“幽默的心态是一视同仁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的态度。”[6]如《正红旗下》中的福海二哥,能说能笑,富有智慧和幽默的才能,《同盟》中的情敌因为幽默,而能化敌为友,这种幽默的心态尽显北京人的宽容和与人为善的习惯。老舍用语言文字把北京人的幽默文化心理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北京,一个历经风雨无数的皇城,它学会了从容不迫,以至于有点麻木;一个追求大气雍容尊贵的皇城,遇事沉稳得有点像皇上,难怪北京人看全国都是基层,有着强烈的官本位心理。然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老百姓,一个被欺压的对象,就像刀俎下的鱼肉一样,为了能够活得有尊严一点,活得潇洒一点,

他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那就是北京市民阶层的幽默,是幽默的京味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也是北京幽默文化的缩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北京人的心理幽默、北京人的生活交际幽默和北京风俗的幽默。

(1)北京人的心理幽默

旧北京的市民阶层是一个受苦、忍受煎熬、被欺压的群体,他们生活困苦不堪,但以自己是北京人、满族人而感荣幸,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和平时期,他们就学会了如何去应对专制的社会,学会说一些富有聪明才智的俏皮话、歇后语等来化解危机;或者像和珅那样卑躬屈膝,用一副奴才嘴脸来献媚,其实无论怎样,他们都通过幽默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维护自己的尊严。北京人的心理幽默效应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或积极、或消极,一直都在延续、流变,尽管经历了太多变革的老北京,这种幽默的心态却已变成了一种“基因”,一时很难改变,如《二马》中的老马尽管迁居到了现代文明熏陶的伦敦,但还是那样固守北京人的传统,要想改变他,除非他心理发生变异,或者历经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归根结底,北京人之所以会幽默、爱幽默,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生活的环境很污浊,可他们又难以改变,但又必须在这个污浊的环境中生存,他们憎恨这种丑恶的环境,但环境不是个人创造的,他们也无法改变丑恶的现实,就用梦想和希望构筑自己的心理幽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了活命,为了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将来,活着比什么都好,这是真理。所以不会以生命为代价去抵触现实和现实对抗,但又不甘心屈服于社会,自己只好调节心理,从而适应社会的不公,化解矛盾,或通过自嘲来降低自己进而寻求心灵慰藉。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之所以没有被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击垮,之所以能够再次振作、奋起精神,不是因为别人的帮助,而是他内心的幽默,如“干吗不好好干呢?我有志气,有力量,年纪轻!”[7]这种幽默是自我包容宽慰的心态,所以他才能够再次振奋,似乎总有找不完为之奋斗的理由,又有许多理由支撑着他们活下去,那就是希望和梦想,在想象中自己又具备实现梦想的能力,可是这种能力在现实中却经不起考验。他们看透了世事,明白生、死是必然的。他们不怕死,可生死之间的路程是未知的,未知点燃了好奇心,激起了希望和梦想,用梦想和希望为自己铺好路。保守、封闭的四合院禁锢了身体,但却束缚不了飞翔的梦想和希望的翅膀。为了飞得更高更远,他们学会了自嘲、贬低自我的方式或说许多令人快乐的俏皮话,以此安慰现实中卑微的自己,又点缀了枯燥乏味的生活。

(2)北京人的生活交际幽默

北京人喜欢安稳、爱好和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他们显得很有礼貌,从不直言顶撞他人,不喜欢冲突,不会轻易发怒,交往过程中他们讲求斗争的方法策略。在交际中,经常以守为攻、以退为进、旁敲侧击和自嘲等方法和对方周旋,化解危机、尴尬。对那些爱占便宜的人,他们不想被人敲诈,自己也不想得罪别人,就以守为攻,如《正红旗下》福海和多夫俩人的对话:“不信您马上拍出十两银子来,看我肯不肯让您! 那我还留着银子娶媳妇呢,” [8]简短的三句话令机智幽默的福海二哥呈现在脑海中。奸诈狡猾的多夫姐夫想占便宜还不卖乖,嘴上是给足了人情,福海怎好意思直接拒绝呢?但福海是个机智聪明的人,采取了以退为进的交际策略,既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又给多夫留足了面子,充分体现了他们求取和平的态度。小说中类似多夫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如《正红旗下》的亲家公、《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等;也有像福海那样宽宏幽默的人,如《二马》中的小马,就连老马有时虽虚伪但也很想大方。

(3)北

热血幽默的小说

京风俗的幽默

《正红旗下》可谓是北京风俗的大观园。过小年送灶神、给小孩过满月似的洗三礼、婚礼、丧礼等,这些风俗都是因袭成行,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而这种精神寄托的方式和内容令人高兴愉悦又令人悲伤。平日食不果腹,可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号那天,人们把小年过得有模有样,给灶王爷上好香,烟雾缭绕好似仙境,神龛上摆着各种水果,穷人瞬间成了“富人”,并不像儒家说的:衣食足,知礼仪,而是衣食不足,亦知礼仪。无论怎样穷,他们都得行礼,这种穷折腾、瞎胡闹的礼仪看似很可笑,其实这是人们精神的一种折射,他们渴望灶王爷给他们带来财运,并不是他们信奉迷信,否则大姑奶、多付的母亲怎会斥责灶王爷呢?庄严神圣的形式与祭奠者对神不敬的心理和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啼笑皆非,可是仔细思索又得哭。这是他们在贫苦中的一种向往和寄托,如洗三礼中念得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9]唱词不但有趣,且富有节奏,它是人们美好愿望谱出的心灵音乐。

京味的幽默,是一种自然的幽默,如果把京味儿比作一道汤,那么这道汤本身就有幽默的口感,不是作家人为的,而是选取的材料对象本身就有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是北京人应对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的精神文化心理,他们喜欢这种幽默的文化,以此释放自己的心灵,应对现实中的不公和辛酸,学会在不合逻辑的事情中发笑,他们的幽默是残酷的现实生活逼出来的。水大漫不过鸭子,现实无法被人们瞬间改变,但又还得活在那个丑恶不堪的世界,所以哭着活还不如幽默地活,笑着活,带着希望和梦想活,当现实吞噬了梦想,就含着泪水微笑,因为现实没有改变,梦想依然伴随。

二、幽默化的京味

所谓幽默化的京味,即是作家一种主观的幽默,创作时需要种种艺术技巧,是作家的心态在京味中的一种折射和体现。

(一)幽默的文字技巧

老舍曾说: “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的文字,他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人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10]可见写作还得注重文字技巧,而如何运用技巧就要看作家如何处理了。他之所以被誉为语言大师,是因为质朴平淡的大白话在他笔下魅力四射,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又十分有趣。为什么呢?就是他以幽默为向导,指导他组织语言文字,表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正像他讲的: “有思想,自是作文最重要的事,但是不要忘了文学是艺术中的一个星球,美是重要的成分。”[11]于是他充分调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方法来驾驭普通的大白话,给大白话镀了一层金,金光闪闪,字里行间有渗透着作者本人浓厚的生活情感。

在英国东方学院教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幽默讽刺小说,从中吸取了狄更斯的俏皮、讽刺等手法,康拉德的新奇叙述方法,为此老舍作品刚一开始,我们更多的是被那机智幽默的俏皮话所吸引,其早期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滑稽可笑的特点很明显。他将抽象的名词概念通过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去组织文字,进行表述,读来令人亲切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老张在 “钱本位三位一体”的哲学观影响下形成的人物形象,描述先采用夸张的手法进行大笔勾勒,再用比喻的手法描述其外貌,使得人物形象都居于艺术性,如“一只短而粗的鼻子,鼻孔微微向上掀着,好似柳条上倒挂的鸣蝉??最容易错认成一个夹馅的烧饼。”

相关热词搜索:热血 幽默 小说 热血青春小说 热血小说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