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 高校在参与地方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中,探索中国本土原创的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是当务之急。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基于系统论哲学的儿童整体发展的教育观念与实践系统,是以促成儿童自我实现为教育目的和手段的理念,包括确立音乐教学活动与儿童生活同构的课程统整观,确立儿童社会生活与教学情景、学科内容与教学任务、师生关系等交互作用、彼此联动机制的耦合教学观,儿童感知、认知、意义赋予、创造等过程方法综合体验的学习观。从而避免音乐教育的中西、雅俗、技艺的二元对立,探索协商和平衡教育教学机制。
  【关键词】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同构;耦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北京市启动了“高校、社会力量支持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139所小学与高校、艺术院团和艺术机构、体育俱乐部等结成‘对子’,2015年新增22所中小学,总数达到161所,高校及社会机构也新增4所,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和北方昆曲剧院。”[1]“从一年级新生开始,采取滚动方式至2020年,并逐步普惠到小学其他年级。”[2]在这样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高校如何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科研教学优势?如何成为小学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社团发展、教师培养、理论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参”?高校参与“高参小”之“高”何在?应该说,高校除了提供高校艺术家专业指导、高校丰富艺术资源之外,为小学提供符合教学实际的音乐教育理想和实施方法路径的“前瞻”视野与“高端”规划是更为紧迫而长远的方策。也就是说,“高参小”是一次高校聚焦学校艺术教育的学术契机。探索根植于中国社会文化、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符合体育美育发展规律的、具有独立原创思想的体育美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是高校参与“高参小”的“高”之所在。于此,笔者以高校音乐教育研究者身份,从音乐教育切入,提出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理念,阐释该理念统领下学校儿童音乐教育,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在内的系统内涵。
  一、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的提出
  自清末民初,我国“远法德国、近采日本”,开始了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音乐教育。100多年来,学校音乐教育一直在学习西方与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授技艺与满足审美、统一管理与照顾地区差异之间徘徊。建国初期“学习苏联”,至“文革”前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牵头,1986年至1998年先后举办了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这个期间,瑞士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日本铃木音乐教育等先后被介绍到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进入开放多元的发展时期。21世纪初教育部出台了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经过6年实验之后,2008年将课程理念修订为“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高建进创立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以发展情商为主的教育目标,以实现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感性音乐经验为主的学习成果的考评要求”[3]44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一条博采世界音乐教育精华、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改造之路。由此,中国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儿童现实与未来生活结合、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的综合性音乐教育成为业界的共识。
  然而,要改变“音乐就是唱歌”“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现实状况需要更多高校教师,乃至每一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研究中来,实验中国本土的、各具特色的、综合性音乐教育。比如,在小学音乐课堂里,要么儿童喧闹翻腾、无拘无束,教师软弱无奈;要么教师声色俱厉,儿童噤若寒蝉、谨小慎微;师生之间缺乏共同规则下的协商与合作。儿童音乐表现要么中规中矩,了无生气;要么胡乱叫喊,恣意放纵;学科规范与个性表达之间缺乏过渡与联系。音乐教学知识技能条块分割清晰,要么讲、要么唱、要么看、要么舞,音乐教学行为与儿童个体生命状态和生活意义之间分离。如何走出20世纪以来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音乐课程与教学樊篱?如何在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背景之下,引发儿童对自我存在的认识、比较、超越、升华?如何在现实与理想、学科与生活、教师与学生等关系之间找到一种相互协商与平衡的机制?由此,笔者提出了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观念。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促进儿童全面整体发展和儿童完满生活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整体主义哲学,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世界观为思想基础、以人的全面完整发展为目标的整体教育。
  所谓儿童完满发展,是促成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以自我实现为目的和手段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包括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角色认识、设计和满足,自我身心需要的认识、设计和满足,人际交往需要的认识、设计和满足等。儿童完满发展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完成式,是既肯定“现在的自己是最好的”、同时期待“未来的自己可以更好”的一种理念,即,“儿童此刻发展是完满的、儿童正朝着完满发展”的理念。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促进儿童感知自我、认识自我、创造自我,以及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最终实现自我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活动。具体而言,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以正视、肯定并满足儿童身心的现实需要为前提,儿童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中心;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儿童多样丰富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社会是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条件;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文化综合学科为工具,音乐等学科课程是音乐教育的手段。总之,在儿童是音乐教育目的、社会是音乐教育环境条件、音乐艺术是音乐教育手段的综合作用下,建构儿童-音乐-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有机融合的关系。
  儿童完满发展是儿童发挥主动性,自主成长,形成自我人格尊严,实现自我精神意志的必需。换而言之,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正如一位美国中学校长所说:“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请求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4]321

相关热词搜索:完满 教育课程 儿童 教学 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