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法在文学批评类课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式,起源于 18 世纪的德国,在我国的高校课堂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着重探讨研讨式教学法在文学批评类课程中的应用,总结了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该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研讨式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53
  Abstract The seminar-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integrates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It originated in Germany in the 18th century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literary criticism cours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eaching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uch courses.
  Keywords literary criticism;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 18 世纪的德国,德语原文“ Seminar ”。“在Seminar 里,教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注重启发学生对学术问题的独立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1]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更强调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让学生识记背诵。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研讨式教学法,解放学生的思想与双手,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来逐步提高学生科研創新的能力。这个教学模式,也更契合高等教育的教学实际。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留学德国时,就曾接触过这种教学模式,他对此大为赞赏。他曾说“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的研究学问。”[2]因此,在留德回国后,他就在北京大学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法,并在今后的办学中积极推广这一教学模式。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步教学法”。这是将研讨式教学法本土化的重要成果,有效地推动了研讨式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的传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讨式教学法如今在我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都有这一教学模式的身影。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研讨式教学在具体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总结。这方面的学术论文有曹望华的《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在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朱英、李里的〈高校历史学研讨式教学如何开展课堂讨论——以“中国近代史研究专题”研究型课程为例〉,冯梅的《“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熊弋帅、王庆辉的《研讨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等等。并就研讨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比如金鹏、王雪飞和王雷的《研讨式教学与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还有学者对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素质的挑战,以及研讨式教学的缺陷与弊端进行了匡正。
  笔者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批评类课程出发,对教学中开展的研讨式教学法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为其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文学批评类课程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3]在实际教学中,文学批评类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
  文学批评类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本科和研究生学习中都有涉及。与文学史类和语言类课程相比,文学批评类课程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且在教学组织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学批评训练。这为研讨式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
  就可行性而言,文学批评类课程有统一的阅读文本与批评方法,有固定的专题,便于学生共同研讨。在开展讨论时,议论范围可控,便于讨论落在实处,避免跑空。并且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讲述与探讨的内容,来给学生分出层次和进行打分。
  就必要性而言,对于同一文本,不同学生有很不一样的解读,因此有开展讨论的必要。文学批评类课程不同于文学史课程的学习。文学史课程注重客观的史实的学习和历史框架的建构。而文学批评类课程,需要很多主观的参与,需要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课堂的讲述,把学生的优缺点进行了明晰的展示。便于教师有针对地进行指导,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
  再者,文学批评不是感性的读后感,而是应用一定的理论和选取特定的角度来分析文本。因此,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素养的积累和新颖的论述角度。一篇好的文学批评作业也很见功力。而仅仅一篇的学期论文,并不能够完整的反映学生在文学批评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通过研讨式教学,通过每节课的学生讲述和辩论,来对学生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评判。

相关热词搜索:文学批评 研讨 式教学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