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文章分析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有效举措如下:预习是起点、上课是重点、讲授是入门、讨论是重要环节、辅导是翅膀、作业是关键、考评是导向。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现实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173-03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的高层次人才,探讨和研究如何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1]
  一、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才及培养的本质决定的。从生产力发展看:一是生产力发展意味着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发展,而“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2]。二是生产力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力,科研创新等意识、能力是其主观能动性中最核心的,这要求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三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工具不断改进,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等素质。这一切都要求培养劳动者的科研创新能力。从人才及培养看: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3],这要求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第二,这是由高层次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地位、作用决定的。其内涵是指在人才队伍各个领域中层次比较高的,或处于专业前沿并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的人才,具有特别旺盛的创造力,个人素质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的新型人才[4],这要求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其特征有高学历、高职称与高水平;事业上的高进取性;科研上的高创造性等[5]。高学历意味着获取了广博知识,得到了学习方法、思維方式及科研能力的训练等;“科研上的高创造性”直接要求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其地位和作用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载体,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因素,这要求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第三,它是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其内涵是注重培养科学研究、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形式,与本科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6],这要求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要求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从科技本质和国际竞争需要看:一是科技的本质就是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科技发展要求我们去探索、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中存在的规律、积累的知识等,这要求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二是当今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提高综合国力所依靠的是先进科技,先进科技依靠的是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第四,这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单位的生存,以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7],只有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其学位论文水平、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就业率,赢得声誉,在竞争中取胜;才能增强我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8]。
  二、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1.预习是起点
  一要高度重视:课前要围绕学术前沿热点等问题,结合要讲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研究。如讲“国家政权组织原则”时,笔者就布置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巴黎公社、列宁分别是怎样做的?现阶段中共又是怎样做的?研究概述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体制及主要内容。通过督促检查使学生既学会了查资料、比较分析和研究,又由历史走向现实,了解、把握了现实政治的历史渊源,还学会历史研究方法。二要有学术性,如讲“政治民主、人权理论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布置了“中西方人权理论有何差异?据此思考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权发展有哪些新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上课是重点
  一要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如安排“撰写研究型读书笔记和文献综述”“选题及拟论文提纲”“撰写论文摘要、关键词”等专题辅导讲座,布置配套书面作业等,并按其要求来备课,采取“专题讲座”形式,每一专题都应有一个主题,如“政治社会化理论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包括“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我国实践、运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本讲研究现状、前沿及热点问题”三个部分。二要采用“研究型教学法”:即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研”在“教”和“学”中的重要功能,强调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9]。
  3.讲授是入门
  要采用“研究型讲授法”:即介绍前人有代表性的观点;分析这些观点的优、缺点;继承其优点,批判其缺点;据此提出新观点,并用它分析和讲授。如讲“政治的定义”,先讲“道德政治观”“权力政治观”“管理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各自的观点及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提出新观点:“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为了特定利益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及其活动中的关系”;再强调政治的基础是经济基础,目标是为了特定利益,核心是社会公共权力,含义是活动及其活动中的关系;最后用这个新观点去分析政治现象,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去探索和研究。
  4.讨论是重要环节
  一是划分小组(3-5人):可把观点不同的或相同(相近)的分在一组;二是小组讨论:观点不同的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辩论、批驳,观点相同的则强调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组内成员之间要做好分工、记录,撰写发言稿;三是交流发言:每组选派1人在班上交流发言;四是相互评分;最后老师点评并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硕士研究生 科研 思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