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文科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效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感到困难和头痛的学生比比皆是,尤其是以文科出身的学生更是如此,所占比例非常之高。本文拟结合学习经验, 从影响计量经济学学习效果的课时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文科类学生, 学习效果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大部分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是文科生,多年的学习经历使得他们在数理类学科上存在畏惧心理。《计量经济学》这门从《统计学》衍生而来的偏理学科,对他们来说,就存在一定学习困难和抵触心理。《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计量经济学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对经济理论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科生如何更好的学好《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焦点。笔者结合自己学习的经历, 从课时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 深刻地分析了影响计量经济学学习效果的原因, 并提出改进学习效果的建议。
  一、因素分析
  1.个体学习因素
  众所周知,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结合,要求学生除了具备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概率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然而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范围相对理科学生要窄, 进入大学后要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内学完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难度可想而知, 学过这三门课的人都知道, 它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 学习方法和理解思路也有相当的不同。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在中学阶段就存在畏惧数学的心理,进入大学以来,接触高等数学,其难度更加增加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从而使他们“谈数色变”,一接触到与数理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就感到厌烦,继而越难越不想学,而不想学便感到越来越难,产生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另外,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经常逃课,也影响了他们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2.课时安排因素
  计量经济学之所以使许多学生感到难学, 除了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差这个原因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课时少, 没有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理论和统计学三者的统一, 其中经济理论的学习相对要容易点, 数学和数理统计学要难一些, 特别是对文科学生更是如此。根据一般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水平, 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建议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安排以两个学期为好, 因为一个学期( 一般为54 个学时) 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过于紧张,无论是学习的内容、理论知识还是应用能力都很难得到保证,且为了赶时间,很多老师都会讲授的比较快,而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文科生就很难消化这些知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考核方式因素
  考试是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检查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考试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已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和考试的出发点应该是全面提高广大大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研究新的教学和考试模式。就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目前其考核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重。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上课的出勤率、作业的完成情况、期中考试成绩等,期末考试一般为闭卷笔试。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平时没有学好的文科生,认为考前突击准备或者作弊,也能通过考试,于是便在课堂中干脆不学,就等着“考前突击”。但他们实际上没学到知识,更没有得到任何能力的培养;另一种是完成一篇课程论文,作为评定成绩。这种课程论文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的经济金融问题,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基于文科生或者是所有本科生自身能力所限,导致如下结果:论文选题不恰当,或大或小,研究内容不明确、写作不规范,研究方法不准确等等,甚至出现应付和抄袭现象,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两种考核方式只会让学生树立一种思想:无论是考试还是论文,只需考前“通宵达旦”便可“交差”,平日学不学都无关紧要,这严重违背了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思想。
  二、对策思考
  1.培养学习兴趣
  《计量经济学》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该门学科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引导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这门课,而不是过早过急的把理论“塞”给学生,也就是说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课之初,都会心生疑问:为什么学这门课?这门课学了有什么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经济实例来解答这个问题。比如现在学生对房价非常感兴趣,教師便可以“引狼入室”,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你要多少年”才能买到房,或者分析买房与性别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等等,将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简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之初,一定不能急于把计量的理论抛给文科学生,多花点时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他们熟悉的例子入手,引起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并且想学。
  2.合理安排课时
  前文已经论述,根据文科生的学习特点,对《计量经济学》的安排应该放在两个学期。因为无论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是从学生学习能力来看,都应该安排两个学期。较短的学习时间不能够使他们完全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两个学期的课时安排, 将给任课教师充裕的时间安排教学计划,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保证做习题, 教师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安排教学计划,可以放慢讲授速度,使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更易理解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注入个体案例分析,探讨研究型教学,提高文科生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考核方式
  就当前的考核方式而言,除了完善闭卷考试之外,在课程论文上应该有所完善。就当前而言,对课程论文的完善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1)咨询与选题。教师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和学科发展以及与经济、金融有关的热点问题,提出若干的研究主题(关键词)供学生自由选择,与此同时召开1次~2次咨询会,向同学介绍这些研究主题的基本情况,回答学生的提问,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教师可以适当指导。
  (2)小组分工。教师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3人~4人,可以自由组合。心思细腻的学生可以收集数据、查找文献以及完成论文的文案编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对论文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检验,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担任论文汇报的陈述人,所有这些环节的衔接需要组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通过这种分组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使每个学生的特长最大限度的发挥。
  (3)查阅文献。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过研究,没有系统地查过文献,所以对文献比较陌生,对文献查阅方法更是所知甚少。因此,主讲教师需要传授学生查阅文献的方法。学生在确定选题之后,既可到图书馆查阅最新的杂志期刊,也可通过网络查阅大量的电子文献。
  (4)课程论文写作。本科学生的分析能力毕竟有限,因此该环节针对不同学生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要求,一种是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写出综合报告 (或大摘要),对该专题进行综述,重点是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策略。另一种是学生可以对已有文章的结论,利用替换最新的数据进行重新地检验,并将得出的结论与之比较分析。第三种要求就是对一些程度特别好的学生可以独立设计一个新的研究方案,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5)成果验收汇报。每个小组将所查阅和研究专题的主要内容制成PowerPoint进行汇报交流。验收小组由任课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代表组成。汇报人员不仅要完成本组成果的陈述,同时要针对验收小组提出的问题给与解答。
  以上论文设计构思,是一种结合课程进行的模拟研究,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互动讨论、完成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系统地研究设计训练,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三、结论以及启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然而当前很多数学基础较差的文科生的学习受个体因素,课时因素,以及考核方式等因素,制约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时以及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激发学习热情,学习致用,以让文科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郭惠英.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1)
  [2]刘伟忠.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3]刘朝晖.研究性学习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4]钱明辉.研究性教学一发展性教师的内在教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107)

相关热词搜索:学生学习 计量 经济学 思考 效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