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与“家长教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nji/rnji201512/rnji20151290-1-l.jpg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家庭教育应该如何专注地教育孩子时,苏霍姆林斯基早已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中建立了一个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段的家长进行专门的教育。在他的专著《家长教育学》的前言中就提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家庭是学校和社会的基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其实从孩子的行为举止中就能够看出来。一个孩子是否拥有良好的品格,是否懂得与他人分享,是否能够体贴他人,是怀有感恩之心??这是任何一个有感情的人都能够体会出来的。所以,这位经验丰富的中学校长才会语重心长地说,“教育孩子就是要对他的智慧和心灵进行细致的工作。”我想,在中国,在我们的学校里,一定也有很多的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时,希望通过学校或者班主任给孩子一个很好地成长空间。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家长对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倾注了太多的关注。最近备受关注的BBC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里也给大家呈现了这样一种态度——不仅仅是家长,就连我们的学校甚至社会都在推动着学生去竞争,去打败对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牺牲孩子的某些自由的权利,可以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将孩子的成绩提高。其实,我们并没有问过孩子们,他们到底愿不愿意这样做,如果能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他们是否还会这样去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不少的家长前来向他咨询关于孩子的教育,主题却始终是“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又降低了,该怎么办?”不知道如今的年轻父母是否也有过感同身受的经历,他们当年念书的时候,是否也常常会听到自己的父母在跟班主任进行这样的交流“我的孩子在XX科一直考不到XX分,他该怎么办呀?”而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得更多的是对孩子心灵上的关怀。
  其实,就像龙应台对他的儿子安德烈的叮嘱一样“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样的观点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中也屡见不鲜,并且,在我们以及周围人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产生这样的感受——优秀的学习成绩的确能带给我们成就感,这是看得见的可感知的印在成绩单上的分数展示出来的,那么当我们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呢?除了分数,我们还剩下些什么?难道还要将这些继续传授给我们的子孙们?我想,这些疑问在全世界的教育历程中一定都经历过,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时候同样收到过这样那样来自家长的烦恼,于是,为了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他建立了家长学校,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未来的家长们进行教育、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如何做家长。之所以要这样做,用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或妻子。”试想一下,当我们的孩子也像我们曾经对待他们那样去对待他们的孩子,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很有必要提倡理想的家长教育。
  事实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纯粹的说教性质的读物,他用了很多身边的案例,整本书、每个章节都用了非常丰富的实际例子来告诉我们家长教育本来可以是怎么样的,所以我称它为“给家长的建议”。从他的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这样三个观点:
  首先,家庭教育中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应该对家长进行教育。很多人会问,我们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难道还不足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吗?答案是:肯定不足够。其实在进入到社会、家庭之前,我们在学校课堂里所学到的只能称为知识,但由于分数、成绩的限制,这些被称作“人类智慧的结晶”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精神视野,却鲜少拓展我们的实践经验。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教育学专业学习,或者自身没有对教育的敏感性的话,是很难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的。而家长学校要做的正是要提升父母们以及未来的父母们相应的认识,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父母们一旦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必须具备三种类型的知识或能力。第一类,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类,对孩子了解和交往的能力。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告诉我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好的亲子关系往往建立在家长与孩子良好的沟通上,而这就需要家长们通过观察去发现孩子们呈现出来的问题,例如孩子为什么喜欢大吼大叫,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在学校里面与同学相处不融洽,为什么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家长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这也不准那也不准,而是需要运用到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去分析他们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再通过平等的对话来了解孩子们,最终和孩子们一起解决掉这些问题。
  第三,教育人首先要教心,教育工作首先是认识人的工作。在我们提倡全面发展的今天,其实花在智育上的功夫依然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固然很重要,因为那是理解我们整个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材料,但我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历史中,也不可能局限在书本的印刷字体上,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需要各种各样的联系,即使是小孩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他用眼睛观察和用心感受的能力。所谓教心并不是像课堂教学那样“教”出来,而是要家长为孩子做出一个很好的范本。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孩子就会与伙伴和睦相处;父母对周围的人有宽慰、包容的心,孩子就会学着这样去做;父母对待自然、生命、世间万物报以感恩的心情,孩子就会跟着一起珍惜这美好的世界??我想这一定也是父母们最希望孩子们拥有的优良品格,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里也一贯坚持着教师要“教育孩子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观察世界。”眼见不一定为实,但心与心是否是真实地在沟通,相信任何人都是能够体会出来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很多文章中也阐述了很多家长们咨询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家庭教育基本内容的问题:当教育孩子时,如何把严格要求和亲切关怀、严厉和抚爱、服从和自由结合起来?明智的父母在表现在哪里呢?”他也坚信“在孩子心灵中培养高尚的任性,是从他表现出尊敬人,而且首先是从尊敬父母的纯洁而又高尚的情感开始的。”同时,他还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至少应该是人们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阶段的精神生活的指导者、感召者,爱的保护者和创业者。”当我沉浸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机智及教育思考的时候,这本薄薄的《家长教育学》也让我看到了当代中国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例如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或者因为忙碌的工作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等。我曾看过另外一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大概的意思是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的父母,即使他的工作再成功,都不能够称为好的父母。仔细想一想,其实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孩子的童年时期,他们喜欢模仿周围的人,父母可以算得上是他们接触得最多的人,父母怎么为人和做事,孩子都看在眼里、无意识地记在心中,自然而然地就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了出来。可想而知,如果孩子的童年缺少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那他的模仿将来自周围的人,并且没有人告诉他这样做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也许学不会关心和爱护小动物,因为他没有从父母身上接收到这样的关心和爱护,他也许会拿走别人的东西,因为父母并没有告诉他这样做意味着什么,父母没有担起自己的责任,孩子便不知道自己身为一个人应该有的责任是怎么样的。
  所以,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我们要在孩子身上重现自己”,当孩子们犯错误或者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们不要先责备孩子,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不正确的示范,才导致孩子们依样画葫芦做了出来。虽然,苏霍姆林斯基对的“家长教育学”观念都是对上个世纪80年代的家长教育问题的思考,但其中呈现出的问题却在今天依然存在,可以说全世界的家庭教育都有相同的地方,诸如他认为“要珍惜人的爱的情感”“家庭道德的重要性”“珍惜、爱护孩子心灵中对高尚理想和坚定精神的信念”“要爱护孩子心灵的纯洁”“培养义务感”等,都是值得今天的父母以及未来的父母学习。希望当我们成为一个家长或与周围的家长交流时,不要再去过多地关注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应该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2]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王婵.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思想对我国家长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8(100):166-167.
  作者简介:潘香夷,女,(1990-),汉族,四川达州,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斯基 教育学 家长 思想 姆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