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融合教育学科发展的原则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计算机在学校教育的兴起、普及应用,我却是实实在在参与其中的。其实,学校教育不同于其它领域,是一个特殊行业,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过程,还要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我们面对的是特殊对象是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学生。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会对多领域有深刻的变化,但对于学校教育不一定说肯定有深刻的变化。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曾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做了研究与探讨都无功而返。只有2010年11月发布的《美国2010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通过认真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企业部门应用技术的经验与教训,并与教育领域应用技术的现状做对比,才发现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引出一个全新的命题,这一命题的具体表述是:“教育部门要以从企业部门学习的经验是,如果想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改,而不是渐近式的修修补补”。简称之为“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其实,能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变革,这就是我要阐述“信息技术如何融合教育学科发展”,给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之前,国际范围来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都冠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历来都是从“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顶多也只是从同时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阐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意义与作用,或去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实质,因而都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整合”只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用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即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未能产生革命性影响。“融合”则包含着互不分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一体化的过程,强调有机的结合,无缝的连接。这样才能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是当前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视点,同时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改革中亟待探索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融合”必须遵循一定原则的,即是服务学科课程目标、根据学科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和加强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等原则。随着试验探索的深入,人们对它的研究的重视和深入,“融合”的原则必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的原则,浅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融合实践的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界的现状特点,在教与学的层面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教育理念。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设置情境,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而不是板书、讲授和满堂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融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的教学进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真正做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提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信息形成学习需要,选择学生内容和方法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最后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中。在完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交流,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此外,教师还要重视教育评价和及时反思。
  二、依据教学内容选择课程融合策略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 的融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次的融合策略。但是,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融合的必要前提,因为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我们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育工作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此时,我们要依据相应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把信息技术教育寓于学科学习之中,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怎样能做到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紧紧围绕课程目标。那么我们要以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融合,深化学科教育改革。例如:语文的识字教学,在“融合”中,如果只关注学习、掌握计算机上的汉字输入,而忽视或根本没有指导学生写字这一教学环节,我们认为,这就没有很好地达成语文课程的写字学习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原则
  不同的学段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心理的发展上,特别是诸如感知、注意、记忆、想像、思维以及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科教育教学时,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教育目标有不同的明确的描述和规定。如对小学生则是这样来描述和规定:“学会使用与年龄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而对初中生则是:“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所以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各学科之间、老师之间要加强联系,相互协作,共同促进“融合”。
  四、加强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原则
  所谓“加强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原則,指的是我们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克服单纯的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上网目的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总之,在新世纪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顺应潮流,不但要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各学科教育教学软件的使用,并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贯彻“融合”的原则,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有深刻的变化,更大可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技术 浅谈 学科 融合 原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