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教育“宽出”的原因思考及改革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我国大学在扩招以前,是“嚴进宽出”的模式;大学扩招之后,很多高校变成了“宽进宽出”的模式,导致教学质量滑坡,根本无法保证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造成该问题有多方面原因,本文对此做出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宽出”;大学扩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231-02
  我国从1999年启动大学扩招,大学录取率年年升高。1998年录取率为34%,到2011年已经突破70%,为72%;2012—2013年为75%;2014—2015年接近75%。高等教育的扩张,一方面给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但也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的滑坡。在扩招之前,我国大学被称为“严进宽出”,教学质量并不高。扩招之后,这种情况变成“宽进宽出”,更无法保证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造成这一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对此进行思考,且与美国大学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一、师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高校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和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我国的高校层次化比较分明,按照“双一流”、普通一本、二本、三本、专科、高职来划分。一般来说,越是层次高的学校,招聘师资的门槛越高,师资的学术水平越高,教师科研产出和教学质量也会越好。现在的一些高校,招聘教师时要求国外名校博士毕业,成果突出,对师资质量是一个很大提升。一些一本院校也开始效仿这种做法,以招聘到高质量的师资力量。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高校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2000年以前,只要硕士甚至是本科毕业,就可以进入高校获得教职。这种情况造成现在高校师资队伍良莠不齐。近年来,招聘的教师教育背景较好,水平较高;以前进校的很多教师缺乏足够的学术训练和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但由于他们是“在编”人员,无法辞退。这种情况在层次越低的学校,越是显著。据统计,2014年我国高校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仅达到20.5%。部分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低于平均值,仅为15%左右。由于这些教师的学术水平有限,自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我国高校招聘中,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情和关系起到重要作用。这就使得招聘进高校的教师,不一定是根据其学术水平和潜质,而是看有没有过硬的关系人推荐。这种情况越是在层次低的学校和欠发达地区学校,越是突出。很多“关系户”进入高校之后,并不能够很好地胜任教学科研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师所处的学校制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学校的制度环境对教师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说师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基础,那么学校的制度环境是决定师资能否发挥其潜能的土壤。
  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普遍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教师待遇和职称晋升这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都是用科研作为评价标准的,教学只占很小比重。在这种导向下,绝大部分教师自然是重视科研而不重视教学。学校制度的科研导向,使得绝大部分教师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不重视教学。
  近年来,一些高校给教室安装了摄像头,称为“可视化教学系统”,对教师的上课进行全程监控。领导称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上课,提高教学质量,但往往事与愿违。大学应有学术自由,课堂上的自由讨论和发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但是课堂被常态化监控,教师感觉到不被信任和尊重,心理有抵触情绪。“或许对于师生来说,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台下装模作样。如此一来,课堂内宛如机器制造车间,冻僵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高校的财务制度也耗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使用制度越来越严格,制定了更加严苛和复杂的监管与报销制度。一方面,这种制度确实杜绝了科研人员违规使用经费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耗费了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但由于获得课题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教师还不得不申请经费。
  在这种情况下,连做科研都无法安心,更不用说教学工作了,教师根本无时间、精力用于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培养方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中,一门课程的学习由两个环节组成:上课听讲和课程考试。上课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被动听课,课堂互动和讨论很少,课后阅读也很少。课程考试基本上是笔试,最终笔试的成绩决定学生能否拿到该门课程的学分。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学生经常是平时不上课,也不阅读和课程有关的书籍材料,最后考试时突击复习一两周,甚至有的教师还给学生“画重点”,让他们都能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样的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可以很容易拿到课程学分,但学不到什么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没有形成主动思考和创新的习惯,培养不了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是导致我国高校普遍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文化造就了“灌输式教学”,从小的教育都在强调“教师讲,学生听”,不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主动探究知识,形成互动性氛围。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很少提问、主动思考互动。其次,由于中国一直是应试教育,学生在高考前的学业负担重、压力大,完全被高考指挥棒左右,没有培养起来很好的内在学习动机,进入大学后容易放松。在一般高校,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不强,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能否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最终拿到文凭,而对于到底学到什么并不在意。最后,高校由于评估、就业等目标,需要学生拥有比较好看的卷面分数和成绩,往往要求教师给出比较好的成绩,而学生也希望拥有好看的成绩。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要想严格要求学生,十分困难。如果一个教师严格按照标准,给大量的学生不及格,会遭到他们的谩骂。对于那些不严格、让学生通过的教师,反而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好评。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对策 思考 原因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