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张抗抗:
  著作权是写作者最基本的权利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张抗抗在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节上呼吁,“著作权是写作者最基本的权利,对著作权的尊重与维护,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否创新、能否具有持续的生命活力的重要保证”。虽然网络文学的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但是与之相随的盗版侵权现象,却呈现出十分严峻的态势。因此,提高网络公司、作者和网民的版权意识,增强网络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大针对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已经成为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如果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原创作品进行有效的版权保护,网络文学的商业价值和健康的网络版权法律秩序无法建立并健全,网络文学将被网络盗版毁于一旦。网络版权保护有很多不同于纸媒版权保护的新特点,必须建立健全网络版权保护机制。网络的管理者,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广大网民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维护网络版权,为网络文学的发展营造健康、公平的环境。
  
  任超:
  准职业经理人正在涌现
  
  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在《出版广角》撰文说:职业经理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科学的开放式的企业管理人才使用模式。对于中国的出版业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版职业经理人,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但一些准职业经理人正在涌现。这样的现状是由我国出版行业以及职业经理人二者的性质决定的。出版行业的特殊文化属性,决定了它的体制比较稳定,市场化进程要比其他行业慢一些;而职业经理人的一大特征是其流动性强,人员较少受传统体制约束。这就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共性的东西,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共通的东西,其在出版行业里最终都会得到体现,这是一个趋势;另一个是特性的东西,即出版行业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传播属性,决定了其不能够一下子整个放开,这里面可能就有一些制度层面上的障碍,限制了出版职业经理人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一些与市场接轨程度较高、商业化趋势相对更明显的出版社,出版职业经理人性质的人才运作方式还是可以尝试的。实际上,有部分出版社随着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诉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接纳和引进了这样的模式,而且有一些已经证实是比较成功的。这确实是一种发展路径,但这种状态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我国出版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发展还是缺乏相应的土壤和氛围。
  
  毛文凤:
  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民营书业发展的必经环节
  
  毛文凤在《出版广角》撰文说:出版职业经理人在行业内还没有明确成型并具备发展条件,对于民营书业来说尤其如是。主要原因还在于民营书业暂不具备谈职业经理人的条件,其人才管理之路仍需进一步完善。但是,实行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却也是中国民营书业未来发展的必经环节。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有效地推动民营书业的成熟,实现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从这一点来看,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行业竞争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民营书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
  不过,出版行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又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承载着精神、文化、教育,甚至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作为出版职业经理人,仅仅有其他行业必备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还远远不够,他需要对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全过程都有清晰的了解,同时对重点从事的图书领域,有足够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出版的图书适应市场,并引导市场。从这方面说,出版职业经理人还多了一份职责,那就是引导教育,而不只是单纯的迎合市场。比如:教辅图书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除了具备一般出版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技能外,还必须懂教育,对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师生心理等各个环节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教育市场的需要,推动和引导教育变革。
  
  贺永祥:
  出版资源向品牌价值凸显地方流动的规律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的贺永祥在《出版发行研究》撰文说:品牌既是出版单位的外在形象,也是其内在实力。对一个出版企业来说,除了显在的经济收益外,更需要的是无形资产价值的增值,即出版品牌效应的最大化。品牌对出版资源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优秀内容资源的吸引。如何培育凸显于业界的核心竞争力,吸引相对稀缺的内容资源,是发展领先的基础命题。二是对主流消费资源的拉动。在图书品种极大丰富和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消费者在购买力相同的情况下,品牌决定着消费者的选择。这些品牌产品既能带来良好的品牌形象效应,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效益。
  把握这一规律,品牌集群化是出版集团的应然选择。一是培育品牌产品。通过细分市场调研,找到核心消费人群和媒介受众,针对特定消费人群需求,聚合资源,立体开发多介质的品牌产品,在特定的目标市场形成品牌集群。二是策划品牌营销。在品牌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与之匹配的载体包装创新和营销方式创新,注入市场活性,以营销创新延伸内容品牌,更好地发挥品牌的感召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做好品牌服务。通过不断丰富产品、创新方式,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营运能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

相关热词搜索:摘要 观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