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法的辽宁各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 能否顺利实现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推进辽宁城市化进程,实现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经济发展是需要各个产业链协同拉动,各个具体行业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结合投入产出法及辽宁省相关的统计数据,对辽宁省相应具体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进行考察。利用投入产出法衡量具体行业的劳动吸纳能力,实际上就是在辽宁省投入产出数据的基础上计算相应的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的维度综合对比各行业之间劳动吸纳能力的差异性。
  [关键词]辽宁老工业基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投入产出法
  [中图分类号]F323.6;F1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城市化是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转变的过程,突出特征即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广泛并陆续发生于世界各国的经济现象,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必然结果。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北美及世界很多国家都相继实现了城市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逐步放开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从某种角度上说,城市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村老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并被吸纳的过程。
  辽宁既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農业大省,然而,由于长期推行“重工轻农”的城乡二元政策,导致辽宁经济呈现出工业比重大、农业资源少的“大工业、小农业”的不平衡结构,农业利润率、农民素质偏低及增收乏力、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偏低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辽宁“三农”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而设法改变辽宁农村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非农产业的合理有效转移,则是解决这些问题,推进辽宁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然而,经济发展是需要各个产业链协同拉动,各个具体行业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因此考虑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仅仅考虑本行业的直接就业效应是存在缺陷的。本章将结合投入产出法及辽宁省相关的统计数据,对辽宁省相应具体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进行考察。利用投入产出法衡量具体行业的劳动吸纳能力,实际上就是在辽宁省投入产出数据的基础上计算相应的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的维度综合对比各行业之间劳动吸纳能力的差异性。
  2 投入产出分析相应的系数
  2.1 消耗系数
  2.1.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衡量的是j部门生产每单位的产出时,对i部门的原材料以及人力所产生的直接需求数量,由直接消耗系数排列组合的矩阵为:A=(αij)n×n
  2.1.2 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衡量的是当j部门生产每单位产值时,对i部门人力以及其他资源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其系数矩阵为:B=(βij)n×n或B=(I—A)-1—I。
  2.1.3 里昂惕夫逆矩阵。里昂惕夫逆矩阵是指j部门生产每单位产值时,对于i部门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的造成完全需求量,可以表示为:-1。
  2.2 指标系数
  2.2.1 产出乘数。产出乘数(G)衡量的是当某一行业的最终产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直接或者间接引起其他关联行业的产值增加总和,是衡量该行业的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是衡量该行业的就业带动能力的间接性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2.2 就业系数。首先,我们在里昂惕夫逆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出行业就业系数矩阵L,可以用由每个具体行业的劳动率组成的对角矩阵η左乘,即。其中Lij表示当j行业单位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i行业的产值增长,进而由其带动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将就业系数定义为某一行业产出增加一个单位时,直接、简接引致其他行业就业人数增加值之和,反映一个行业完全的就业带动能力,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i表示第i行业生产一单位产值时所需劳动力人数。
  3 辽宁省各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分析
  选取辽宁省2007年的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数据来源,而《辽宁省2013年的统计年鉴》没有详细细分42个行业的就业人口数据,只有18个较为宏观的行业从业劳动力数据,并且统计年鉴的部分划分与投入产出表划分不一致,因此,结合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与统计年鉴,将细分行业归纳总结为18个行业进行处理。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得出辽宁省各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数据,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1 就业系数分析
  该系数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某一行业的产值变动时直接或者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的总和。观察表1可以看出,18个行业中,就业系数居于前位的基本上都属于第三产业,其中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业的就业系数为1.643,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餐饮服务行业与批发零售服务业,就业系数分别为1.576与1.317。从整体上来看,第三产业的相关细分行业平均就业系数要远远由于一、二产业的部分行业。需要指出的是,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就业系数为0.593,居于第七位,一方面由于建筑业吸纳了大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归因于建筑业的带动就业能力较强。而农林牧渔业的就业系数再次被证明为负,说明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一产业存在劳动挤出效应,农业劳动力正逐步向二、三产业流动。
  3.2 产出乘数分析
  该系数衡量的是某一行业带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同时也是衡量该行业带动其他行业协同发展的能力,也是间接衡量该行业的就业带动能力的指标。可以看出,产出乘数较大的行业较多聚集于第二产业,如采矿业与制造业(2.259),建筑业(2.237)。以上规律也较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规律,坚实的工业基础是大幅地发展第三产业的前提。纵观18个细分行业产出乘数,前5个行业中有3个属于第二产业,充分证明了第二产业在辽宁省经济总规模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夯实第二产业的工业基础,是促进辽宁省其他行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其中,第三产业中的交运、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租赁、商服业的产出乘数也较大,说明此类行业也具有较强的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样也能创造出较多的就业岗位。

相关热词搜索:投入产出 剩余劳动力 辽宁 吸纳 能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