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替代资本流动的辨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08)12-0105-09
  [内容摘要]在一国内部由于劳动力流动具有便利性和广泛性,限制了发达地区产业过度集聚后劳动力成本的升幅,导致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被抑制。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变化幅度,发现无论与中西部地区还是和其他行业相比,其增速都明显偏慢。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民工荒”、出口转冷等新背景下我国东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本西进的新态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内需市场的充分启动是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东部资本转移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民工荒;产业转移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中国案例与解读
  
  “里昂惕夫之谜”是对经典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著名质疑。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通过对美国1947年进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了一个有悖于传统禀赋比较优势论的现象:美国实际上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是对国际贸易领域比较优势理论的质疑,而在一国内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现象。在我国31省市的工业结构上,偏向于资本密集型特征的大多是西部欠发达省区(如青海、新疆、内蒙古、云南等),而很多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则明显偏向于劳动力密集型特征。2006年全国31省市工业部门按全部从业人员人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排序中,最低的三个省份均位于东部沿海,分别为广东(89022元从)、福建(89286元从)、浙江(10793l元/人)。
  虽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与资源禀赋、历史积累、区位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但其与“里昂惕夫之谜”显然存在着共通之处: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对更偏重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落后国家或地区相对更偏重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本文认为,我国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倒挂”现象,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目前仍大量分布于发达地区的现实,与国内经济环境下所特有的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密不可分。由此所引致的劳动力流动对资本流动的替代,是东部发达地区在不具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情况下,仍然大量存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内陆落后地区吸引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资本转移的一个不利影响因素。
  劳动力流动问题是国内学界近10余年来一个高度关注的热点领域,针对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现象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既有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大部分关注的重点聚焦于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上。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中西部落后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对区域间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尚未在实践中体现出明显的效果,典型的例如蔡防等、姚枝仲等等。
  然而,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等同于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二者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劳动力流动与资本流动(或者说产业转移)之间的关系,对该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范剑勇(2004)吴安(2004)六亿(2007)等,大都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具有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的消极影响,并且这种消极影响主要来自于劳动力流动对既有产业分工格局、产业集群现状的推波助澜之效。
  与其稍有区别的是,任太增(2001)、王兴中(2006)等人认为劳动力流动本身对产业转移也有着抑制性影响,即劳动力流动通过增加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延缓了其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从而削弱了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阻碍产业转移。本文论点与此类观点较为接近,都强调劳动力流动与资本转移的替代性关系。在深入剖析这种替代性关系的内在机理基础上,本文特别对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趋缓的现象做了实证统计,并分析了在“民工荒”、出口转冷现象等新背景下劳动力流动与资本转移替代性关系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二、劳动力流动对资本流动的替代机制
  
  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分析前提之一是生产要素在各国间的不流动性,然而在实际经济当中,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是可以在国与国或者地区与地区之间流动的,下面将分别分析资本与劳动力两种要素流动所带来的影响。
  图1中,假设有东部与西部两个地区,两地区在发生要素跨区域流动之前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初始资本存量存在差异:横轴OO′代表东西部地区总的资本存量,OC和O′C分别代表东部、西部各自的资本存量,东部发达地区显著高于西部落后地区。左右两个纵轴则分别代表东西部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值,m和n分别是东西部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值曲线。
  
  首先来看剔除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资本流动。由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出口拉动作用下率先发展起来,因此其初始资本占有量远高于西部落后地区,在资本边际产值递减规律作用下,东部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值应低于西部地区,在图中体现为OG<O′F。在现实中,这体现为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劳动力价格的攀升使其利润率、投资回报率低于西部落后地区。为了追求更高的资本边际产值和回报率,东部地区资本就有了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力,体现为移动过程。当资本西进过程使资本占有划分由C点移动到了D点时,东西部的资本边际产值达到均衡状态,即两地区资本边际产值曲线相交于正点。
  现在加入劳动力流动因素。劳动力由西部落后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的流入,改变了该要素在东部地区供小于求的形势,抑制了劳动力价格攀升,进而提高了东部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值,使其与西部地区均等。这样,劳动力的流动就对资本流动产生了一种替代作用。体现在图1中就是移动过程,东部地区资本边际产值曲线整体右移到m′,与西部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值曲线相交与E′点。E′点与初始情形相比,东西部间资本占有比例未发生变化,但资本边际产值回归均衡。
  在更多的情况下,资本流动与劳动力流动是在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同时反向开展的。体现在图1中就是移动过程③和④,东部地区资本边际产值曲线右移到m″,资本占有划分由C点移动到H点,两地区资本边际产值在E″点达到均衡。与E″点相比,E″发生了一定的资本转移;但与正点相比,资本转移又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了。
  前面的分析中都假定西部劳动力输出不改变该地区劳动力供求关系。由于西部向东部劳务输出主要来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时,其供给可以近似的看作无限供给。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存在下去,当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达到一定规模时,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西部当地劳动力成本提高,进而降低西部地区的投资回报和资本边际产值。体现在图1中,西部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值曲线n右移到n″,即移动

相关热词搜索:流动 辨析 劳动力 展望 资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