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软实力打造硬功夫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贵州用硬功夫打造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虚功实做,在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省最近几年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风生水起,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村庄整治等工程的实施,为农村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的贵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肯,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2009年9月,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即将在“四在农家”发源地遵义市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贵州是如何虚功实做的?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
  《当代贵州》:我省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农业省份,3900多万人口有2900万在农村。这个基本省情下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是什么?
  谌贻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村繁荣了、农民富裕了,才能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我省农村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较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难度更大,要求更迫切。
  对于我省来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就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改变农村脏乱状况,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就是要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先进思想占领文化阵地,防止文化糟粕乘虚而入;就是要引导农民摒弃陈规陋习,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把群众的思想凝聚到谋发展、促发展上来。
  《当代贵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以上建设成效?
  谌贻琴: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的原则,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一是要准确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要把关系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突出问题、损害农村社会风气的突出问题、影响农村卫生环境的突出问题,一个―个搞清楚,为策划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现实基础,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创建活动根基在群众,主体是群众。要采取群众跃跃欲试的创建形式,群众与干部打成一片。切忌干部唱独角戏,群众事不关已。三是要给群众带来实惠。要让农民群众从创建活动中看到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美、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和谐,使创建活动既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群众的思想问题。“四在农家”就是很好的范例。
  《当代贵州》:我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四在农家”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谌贻琴:遵义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2001年开始,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全面小康建设,促进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已完成“四在农家”创建点5700多个,覆盖2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300多个村,310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遵义的新农村已成为省内外人们向往的地方。
  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08年底,各级财政已投入2亿多元,带动农民投资投劳达到20多亿元,起到了“政府投一、农民投十”的有力拉动农村内需的作用。通过开展“四在农家”创建,群众得到了实惠,收入普遍增加。2008年,各创建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0多元,达到3500元以上。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还培育打造了近1000个乡村旅游点(农家乐),成为城市人休闲、避暑的胜地,到目前累计接待人数达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桐梓县在开展“四在农家”活动中,依托毗邻重庆市的地域优势和娄山关凉爽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桐梓农村变成“火炉”重庆的避暑胜地,乡村旅游呈现出火爆的场面,仅2008年就接待游客76万人次,农民从乡村旅游中获得收入5200多万元。
  通过几年的创建,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用农民的话说就是“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烧饭不用柴,村寨靓起来”。农民们自豪地说:“建设美丽新农家,农村不比城市差”,农民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
  2005年12月李长春同志在贵州省考察期间,专程考察了遵义县南白镇龙泉村“四在农家”创建情况,对遵义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贵州结合自己的实际,把“四在农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个抓手,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当代贵州》:贵州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谌贻琴:“四在农家”活动是我省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精彩创造,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把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信念深刻在了农民心中。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农村的重要载体,也是贵州农村落实“三个基本”要求,尽快奔向小康的有效模式。我省农村干部群众的这一创造,使富裕和文明走进了大山深处。
  “四在农家”今后的创建活动要有新突破。一要在推广范围上有新突破。要统一思想,树立品牌意识,把“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推广到全省。二要在活动的内涵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切实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扩大活动影响,丰富活动内涵,推动多村面貌呈现新变化。要通过“四在农家”活动的有力带动,努力在农村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和生活方式。
  。
  最近几年,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始终坚持虚功实做,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在抓重点、重特色、创品牌;抓整合、重合力、建机制;抓实事、重实效、促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满意在贵州”创建活动、“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等为载体,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为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硬功夫 贵州 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贵州用硬功夫打造软实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贵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