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交响乐团_贵阳交响乐团:民营资本催生“文改”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09年2月19日,由贵阳市政府扶持、贵阳星力集团投资的贵阳交响乐团(贵阳爱乐乐团)宣布成立。自此,中国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投资组建的职业交响乐团在贵阳正式诞生。   评论人士分析认为,与其说贵阳交响乐团的成立是一种“贵阳模式”,不如说它是中国高雅艺术领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诞生打破了我国交响乐领域多年来没有民营资本注入的空白。
  
  解题:企业出资、政府支持双管齐下
  
  如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文化产业成为当前影响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资源和新的增长点。
  贵州省委、省政府顺时应势,自2005年起,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重大活动。
  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谢伦灿说。
  “文化产业难,就难在融资途径的创新”、“由于文化产业‘要么一本万利要么一败涂地’的特殊性,在融资模式上一直遭遇着瓶颈。”贵阳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伟坦言。
  “星力集团投资组建的贵阳交响乐团这一案例,不仅填补了我省无职业交响乐团的空白,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由企业注资,拥有自己排练场地和音乐厅的乐团。”贵阳市文化局局长王春雷说,“‘企业出资、政府支持’,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公益性文化事业,开创了国内文化产业融资路径的新模式。这不能不说是我省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发展:寻找政府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
  
  如今,贵阳交响乐团已成为一张代表贵阳城市高品位的文化名片。
  在不少人看来,搞交响乐似乎不赚钱,但贵阳本土民营企业星力集团为何还要这样做?“投资交响乐,普及高雅艺术,打造贵阳的城市名片,我们想给这座城市留下更多精神上的享受。”星力集团董事长黄志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按计划,星力集团每年将向乐团投入1000万元,贵阳市政府每年投入300万元(包括80场演出补贴200万元和100万元乐器添置经费)。熟悉交响乐的人知道,1300万元看似一笔不小的资金,但要养活一个交响乐团,并非那么容易。而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乐团很快就会陷入困顿。
  关于这个问题,黄志明显得很乐观,他曾去深圳交响乐团考察过,1000多万元资金足以保证一个乐团的运营。对此,星力已经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
  据陈伟介绍,在全国乃至西方发达国家,没有一个交响乐团能做到自负盈亏。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除了乐团要练好内功实现雅俗共赏而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关心、扶持。
  黄志明表示:“我们将在政府的支持与寻求市场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力争把贵阳交响乐团打磨成国内一流的乐团。”
  
  未来:文化产业与民营资本共舞
  
  据了解,除每年投入300万元以外,贵阳市政府还为贵阳交响乐团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包括把贵阳大剧院音乐厅免费提供给乐团作为办公、排演和演出场所,为乐手提供宿舍等。
  贵阳市副市长季泓表示:“市政府每年还将拿出一部分干部培训经费,让全市所有县级以上干部在培训期间走进音乐厅,欣赏高雅艺术。我们力争将其打造为贵阳市的文化产业示范项目,从多方面加大对乐团的扶持,搭建各种交流演出平台,使交响乐的受众面更宽,影响更广。”
  “我们将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使乐团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充分激发它的活力。”黄志明说,“下一步乐团还将下大力气普及交响乐,一是让贵阳市的大、中、小学生免费观看音乐会;二是建立音乐人才培训学校,并适时成立业余青年交响乐团和少儿交响乐团;三是尽可能地举办相关的器乐比赛及音乐艺术节,以提高贵阳市的知名度。”
  “文化产业也期待更多的民营资本的加入。”陈伟向记者坦言,“我们会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机制,让文化产业与资本共舞。”

相关热词搜索:贵阳 交响乐团 催生 贵阳交响乐团:民营资本催生“文改”新模式 贵阳交响乐团 当代贵州期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