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素描造型中的技术和精神形式:零基础学素描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素描是视觉领域独特的语言之一,是画家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对素描造型中的技术和精神形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素描 技术 精神形式   [中图分类号]J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7-0079-02
  追求审美趣味的崇高艺术精神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它的集中表现是从素描的写实主义追求中开始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在他们笔下绘画的过程即精神物化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是通过技术手段与材料使用来实现的,不同的技术承载着或轻松或文雅或流畅或抑郁的感情,进而完成技术与精神的互动。
  素描是视觉领域独特的语言之一,承载着画家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描绘和思考。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绘画更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与文学和哲学的区别在于:它不是用文字和语言去思考,而是用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图像去思考。这里面的“视觉的图像”可以被认为是广义的素描。此时,图像自身是具象或抽象无关紧要,因为它们都是虚拟的形象或符号。这里又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解决具体形象表现的方法从何而来?这些技能的养成和训练以何种原则来指导?人们常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既可以作为诸多绘画样式的基础课程,又能以一种单独的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由此我们在以素描形式表现画面的时候首先得具备素描的作画意识,同时还应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我们在面对素描教学主体之时,考虑的最多的是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通常情况下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上这些高度通过认真的训练和一定的习作便可以达到。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方式上给予指导。在素描写生的阶段,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通过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这一时期学生的主观感受多数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需要和学生交流“像”可以怎样去理解。
  “绘画不等于写生、照相,按原样复制下来,而要有所取舍,要有意境,要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张大千语)素描教学写实性技术训练固然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个技术训练必须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画“像”是手段,并非目的。在追求“像”的过程中实则是对自己眼睛和手的协调性进行训练,以期达到随意挥洒的境界。当然,在我们现在在面对和讨论基础素描的学习过程中,应当首先注意光线、物体的关系,将物象自身的气质内涵予以深入挖掘之后体现在画面上,运用适当的笔触勾勒描绘手法,将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形体,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呈现在二维的平面上。由此可以理解为,素描需培养作画者的观察力。美术的功用向崇高的高度靠拢便是洗涤心灵,而最现实和最直接的便是娱己娱人。当然,这种先觉的快乐能否始终贯彻在画面之上或者流淌在绘画的过程之中,我们对此暂且不作过多表述。我们在素描实践过程中多数是在研究物象的外在形象是否准确,造型是否严谨,而往往会忽视自己在作画之前的独特而又短暂的感受。“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所崇尚的审美理想,是一种超越了自然物质形式的审美心理状态,即在心与物浑然一体的和谐统一体验中,使人的精神从一切实用、利害,乃至逻辑因果的束缚中超脱出来,达到一种“虚”、“静”、“明”的自由审美境界。
  现代性的素描更趋向于追求画面所营造的柔和的空间,更偏于现代性、象征化的形象语言。张彦远认为,真正高超的绘画是“形似之外求其画”的(《历代名画记》)。虽然绘画艺术总离不开形象,但是看画的过程不仅仅是看形象,而是要看画家对形象的选择与表现方法,这些构成了他与观众交流的基本方式和特点。素描的画面蕴含抽象的意味形式,以图式为载体、心性为内容来处理画面是一种自我先觉的表现。
  如今广义上素描作品流露出的画法来源十分驳杂,既有印象主义式的先色处理及跳跃洒脱的笔触,又有超写实主义的细密手法,对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使得画家对画面的处理上驾轻就熟。但画家没有将自己的画作整合为统一的风格,而是将对画面及形象的整体把握与自身主观感受相结合,注重实践自我的心性。其本义在于不想使过分统一的风格成为对自然重新认识理解中的桎梏。继而以形来写神,不仅仅是物象的神情风貌,更多的是当时自身的内心状态。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用一根线去散步。”这句话很形象地指出画素描不是在搞建筑工程。美术并不注重人们已经看到的物象,而是通过创造使人们看到事物。这里的“看到事物”有着较为深刻的意蕴,可以理解为领悟到一些东西。所谓观者领悟的东西会和绘画者有心灵上的碰撞和共鸣,同时也会出现巨大的反差。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认可的审美暗示因地域、信仰的不同而会悄然地发生变化。素描的表现形式很广泛,我们总是更多地关注素描怎样画,相对忽视素描画什么。前者多谈论技法和观察方法,后者注重研究理论。我们清晰地看到,通过近百年的素描教学的讨论和反思,我们所学的和思考的素描形式与内容在时下看来可谓五味杂陈。当我们回头再研读祖先留下的浩瀚的传统画论,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看画论绝非寻“故纸堆”,重要的是广泛吸收、学习前人的视觉经验和判断。“宋人最重写生,体会物情、物理,传神写照栩栩如生。”(张大千语)而今我们在课堂教学写生过程中,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物象造型虽严谨却近呆板,缺少意象情趣,缺少气韵生动。此点不自觉地与谢赫《六法》中所述相映照。再看《历代名画记》,这里围绕“意”与“境”的内涵和外延展开了辩证讨论。其中谈到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意”可以理解为画家作画前想体现或感受的意境,“意”之所存,在于绘画本体的意境创立,也可以理解为画家的先觉。“笔”就是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实践过程。“意存笔先”是讲画家在使用材料之前已经对画面将来所呈现的面貌进行假设和构建,进行“造境”。
  作为教师应当审视和回顾传统素描的形式和内容,从而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这种绘画性思维。教师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去开拓更多的表现领域,把被动地再现变为激情地创造,为今后的现代素描教学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收稿日期]2010年6月4日
  ?[作者简介]谢光:长春市宽城区文化馆。

相关热词搜索:素描 造型 形式 略谈素描造型中的技术和精神形式 演变中的素描形式与精神 素描教学中的精神性表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