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桦树皮怎么扒

发布时间:2020-02-1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毋庸置疑,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正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也愈加重视起来。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决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资源、人口等问题存在着本质的联系,特别是资源问题,它不仅涉及人类世界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它又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一个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而这些理念恰恰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国著名少数民族美术史及民俗学者鄂•苏日台先生曾经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他出版的书籍及发表的文章当中曾经详细介绍了生活在我国北方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从事狩猎、捕鱼的少数民族是如何使用桦树皮来制作器物的。之后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该文化做过有关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去研究该文化的,故而笔者该角度出发,重新来解读古老的桦树皮文化。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桦树皮文化是怎样的一种文化。桦树皮文化是一种世界北半球所特有的一种物质文化。它产生的年代久远,延续的时间漫长,分布的范围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样桦树皮文化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鄂伦春族的狩猎生活使得他们需要经常迁徙,故而经常居住于用桦树皮搭建的“辍罗子”中,这种房屋用树枝做支撑,以桦树皮做“瓦片”和“墙体”;赫哲族经常捕鱼,就用桦树皮做成轻舟,即防水又轻便易于滑行;鄂温克和达斡尔等民族则用桦树皮制作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桦树皮箱、桦树皮篓、桦树皮碗等,因为桦树皮防潮、防腐,所以非常适合储存食物。
  那么这些用桦树皮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是怎样的体现了绿色设计的思想呢?
  第一,从原材料来看:
  绿色设计的第一步是材料选择,绿色材料是指在满足一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的材料。一般情况下,会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及回收材料。桦树皮取自桦木,所以材料的天然、绿色、无污染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 桦木从北半球40到70之间范围有广泛的分布,基本含涵盖了北寒温带及部分寒带地区,这为桦树皮的获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更像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给予。此外,每年都有大量的桦树被砍伐,而人们往往将桦树皮弃之不用或付之一炬,这使得树皮成为数量最多的林业废料之一,而桦树皮文化正是将这种废料变废为宝。
  树皮剥取的季节一般在每年5、6月份,这个时候正是树皮内部汁液流动的时候,树皮较容易剥落,有时还会自己脱落。因为树皮分为外皮和内皮,只要在剥取的时候不伤害内皮,树皮来年仍然会继续生长,树木也会继续生长。所以从这一角度讲,桦树皮也属于可再生材料。
  第二,从制作过程来看:
  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桦树皮器物的制备符合了绿色设计的要求。在制作过程中首先是对剥下的树皮进行简单的火烤或蒸煮处理,然后进行裁剪,再进行组合,主要以咬合和缝合为主,这一过程对环境基本无附加污染。最后一部为装饰工作,装饰手法以点压、雕刻、彩绘为主,彩绘的颜料也取之于自然,紫色为野生蓝莓的汁液,黑色为锅底灰,黄色取自腐朽的柞树浸泡出的汁液,红色取自野生的红豆。
  第三,从使用过程来看:
  由于树皮质地轻巧,非常方便携带。而且桦树皮本身具有很好的防腐作用,不容易被腐蚀,可长久使用,一些制作精美的桦树皮制品,亦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可世代相传。
  第四,从废弃过程来看:
  绿色设计还提出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 桦树皮器物因其防腐特性使其不易在自然情况下降解,但是可将废弃的桦树皮器物做粉碎处理制作成燃料,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亦可以将桦树皮在土壤中堆肥,起到肥沃土壤的作用。
  虽然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桦树皮器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作为一种文化财富,已经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重视,2006年,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这三个民族也通常被称作“三少民族”)的桦树皮制作技艺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保护”上面,如何将其更为有效地发扬,同样可以用工业设计的思想来指导,从而使其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延续。
  在当今工业时代的社会下,任何一件产品的诞生都不单单有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来完成,就如同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一样,产品的制造也不再是孤立的,需要各个部门协作完成。只有更好的将政府、企业、社会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够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如何把使得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在当今社会工业时代下的“产品――商品――用品――废品”这个系统中实现其价值,就需要充分调动起各方面因素,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原材料的采集上面,传统的采集方法通常都是手工艺人们结伴进入山林采集,采集的区域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就有可能造成某一区域的桦树皮被剥取较严重从而破坏其再次生长。如果政府部门能够进行干预,有计划的对不同区域进行桦树进行书皮的采集安排与协调,不仅保护了桦木的正常生长,也可以使得桦树皮可持续的生长;另一方面,对于已经砍伐的桦树也做好剥皮处理,将这些林业废料作为产品设计的原材料,就大大提高了桦树皮的产量。
  第二,在桦树皮器物的制作上面,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从事桦树皮工艺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经营,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还可以使得桦树皮制品的销售体系化,不再是少数工艺品店的恶性价格战。
  第三,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商家不仅可以将现有的手工艺品品牌化,还可以发展一系列的家居用品,使得桦树皮的制品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同样,政府可以有计划的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桦树皮工艺品作为旅游产品的销售。
  第四,在政府宣传上,也要起到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因为桦树皮制品的耐久性,可以提倡一种更低碳更持久的生活方式。
  柳冠中先生曾经说过:设计是创造一种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强调“创造”――使人类生活更健康、合理、有节制,要与大多数人“和谐”、要与大自然“和谐”。设计是协调人类需求、自我发展与生存环境条件想制约的关系,这称之为适可而止、因势利导的可持续发展之理。那么用这一思想来解读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似乎二者不谋而合。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生活智慧或许正是值得当代的工业设计师们去深入探究的,也为我们这代人如何去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丝借鉴。
  
  参考文献:
  [1]吕光天.论北方渔猎民族的桦树皮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1983,4:214-222
  [2]鄂•苏日台.北方狩猎民族原始艺术[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1:58-65
  [3]赵越.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6:52-55
  [4]哈纳斯.试论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1:44-49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09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桦树 少数民族 论我国 再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