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什么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抉择】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对外关系方面的理论建树,在对外关系的表述方面出现许多引人注目新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首次写入党的代表大会
  政治报告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几年来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成为第十一部分的标题,占有突出的位置。
  为什么要强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近些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强大起来之后向何处去?引发了种种议论。有人说中国崛起是威胁,也有人说中国崛起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在人类历史上,后起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严重失衡,甚至引发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就是例证。前苏联在这方面也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在如此的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需要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公开、坦诚地向国际社会阐明自己的战略取向。为此,经过深思熟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中国没有通过扩张并破坏对方利益来实现崛起的强烈动机和需求,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中国的抉择只能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通过和平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不断改善亿万人民的生活是中国的自身根本利益。为此,中国需要而且能够与国际社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中国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会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新就新在它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越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不是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争霸或称霸,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内需,挖掘潜力,改革创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更不是相背离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争取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总目标。
  正因为如此,中国对内寻求和谐,对外寻求和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的新理念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几年来提出的另一个重大战略理念。现在正式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的共同繁荣息息相关。目前世界人民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共同的各种挑战。从机遇方面看,当今的世界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人类社会出现了光明的前景,国际大环境有利于世界人民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世界局势从总体上看趋向缓和,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持续增长,制约战争的因素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还将继续增长。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有所求不断加深,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从而使各方通过双赢、多赢方式实现共同发展成为可能。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另一方面,许多全球性问题,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流行性疾病传播、核扩散、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也对人类构成新的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面对。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下,我们应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倡导坚持和平、反对武力,相互尊重、主权平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等重要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外交工作的目标是要积极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并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新提法
  
  过去有几次党的代表大会在国际秩序的表述方面,都提出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如今,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如何对待现有的国际秩序方面有了新的提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一新提法表明中国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形势,在国际秩序方面有了新的建设性的战略思路。
  国际秩序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后,虽然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冲击,但维系当代国际秩序的主要机制――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联合国宪章》确认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仍然是主导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现有的国际秩序,确有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已呈逐步上升之势。
  在此情况下,中国将不会挑战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将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以渐进的方式、和平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改革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不合理的方面。以此确立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和平形象,建设性而不是造反者的形象。这就是十七大报告在国际秩序方面向国际社会传递的新信息。
  今后,在国际政治秩序方面,中国将提倡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提倡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中国将提倡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通过WTO的规则解决经济贸易争端。以此推动21世纪的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新表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中国开放战略之时,特别强调“互利共赢”四个字。这是因为,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对中国高速发展会不会损害别人的利益,妨碍别人的发展也深表关切。
  对此,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其中“互利共赢”四个字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理念和新思维。这就是不仅顾及本国的利益,同时兼顾别人的利益,在开放中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胡锦涛指出:“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保证。
  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引领下,一个更加开放和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在总体上是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和稳定的。
  首先,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经济合作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其次,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合作空间,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0年至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01年至2005年,中国累计进口额超过2万亿美元,相当于为其他国家创造了4千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7600亿美元,其中进口近8千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在不断扩大出口的过程中,也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进口市场。到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达到2.5万亿~2.省略)
  责编:曹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抉择 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抉择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