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站在震中的土地上|站在北郊的土地上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历经艰辛走进汶川         在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167小时后,我踏上了前往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的采访之路。我没有想到,地震让进入映秀的路变得如此之难,原有的213国道和刚刚竣工的都江堰至汶川的高速公路全部中断,车辆需要经已经废弃多年的沿江公路才能进入,沿途的数座桥梁都已出现断裂,只有寿江大桥仍然可供通行,为保证这座大桥的完好,保障进出映秀的唯一通道,警方在这里实行了单车放行的措施,超过10吨的车辆一律禁止通行,同时限速5公里。
  在狭窄而曲折,又布满泥水和碎石的道路上,蜿蜒排列着各式各样的车辆,除了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还有医疗车、应急通信卫星车。但他们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赶到映秀去,让更多的人活下来、走出去。
  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包括我们在内的救灾车队走完了平时只需要1个小时的路程,“映秀镇”的路牌出现在眼前。然而,原本盖满植被的山坡整体滑坡,树木和砂石一起被冲进滚滚的江水里,到处是坍塌的楼房和断裂的围墙,两三米高的巨石从一侧的山上滑下来,横在公路中央。这座曾经风景秀美的小镇已经被天灾折磨得满目疮痍。
  但当我们走进小镇,却感觉到了另一种与灾难和死亡截然相反的气氛。映秀镇的街道和河畔的大片空地上,上百顶帐篷排列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街道上虽然说不上一尘不染,但生活垃圾近乎绝迹,没有专用的垃圾桶,但人们自觉地将垃圾集中放置、集中处理。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动下,近万人工作在不同的现场,救援、医疗、防疫、废墟清理工作有条不紊。面对记者的提问,几乎很少有人停下来回答,都是急匆匆地边走边说。
  在映秀镇岷江畔的空地上,抗震救灾医疗队带来了大量的药物和医疗设备,到达驻地后半小时即可以进行简单的外科手术。与医疗支援同步展开的还有心理干预的行动,这主要是针对灾区民众所遭受的心理创伤而展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心理干预专家冯正直先生说,受灾群众在灾后可能会出现求生意识不强、抑郁,甚至出现痴呆或精神分裂的症状,心理干预工作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便更好地生活,并为即将开展的灾区重建工作做好准备。
  12日大地震爆发之后,包括映秀在内的多个地区的通信完全中断。我到达映秀时,这里只能依靠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为了与北京直播间做一次连线,我背着5公斤重的卫星电话在镇里四处寻找开阔地,以便顺利连接卫星。不过不久之后,随着两辆应急通信车的到达,手机信号重新覆盖了小镇周边几公里的范围,映秀与外界的通信得以恢复。
  尽管遭受了沉重的损失,但祖祖辈辈生活在映秀的人们却依然相信它能够恢复往日的生机和魅力,76岁的老奶奶张洁雨在地震中从5层楼上成功逃生,现在被临时安置在镇子里的救灾帐篷里,她告诉我,救援部队为他们搭建了临时住房,给他们提供饮水、食物和医疗服务。她说,在映秀生活了二十多年,舍不得离开这个小镇,尽管现在这里的状况很差,她还是希望能够留下来。
  现在,受伤的映秀镇还承担着临时处置和转运山区受灾民众的任务,每隔几分钟,就会有直升机降落,把山区转移出来的人运送到这里。这时,志愿者会马上送上饮用水和食物,并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之后帮助他们联系车辆转移到都江堰或成都等地。
  
  美国军机抵达倍感国际间温暖
  
  四川地震灾后首批由军队捐赠的物资抵达,捐赠方又是美国国防部,这样的情况颇受关注。在双流机场,采访美方代表――美国驻华使馆国防武官胡可诚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这位经验老道的外交官回答记者问题时顺畅、流利。“中国政府对灾难所做出的反应是迅速而有力的,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到灾区)鼓励民众和军队,中国政府对灾难的反应让我也受到鼓舞。如同布什总统早些时候所说,我们随时准备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感谢人民子弟兵”
  
  在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什邡市洛水镇联合村,11岁的小姑娘唐华阳用毛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然后对着来往的车队高高举起。
  这样的举动发生在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身上,很难不让人动容。面对我们的话筒,唐华阳虽然有些紧张,但却没有一点点胆怯。她说有许许多多的人关心着受灾的人们,所以要感谢他们,虽然不能亲自去看望恩人,但人们可以用心意,用笔去感谢他们。
  唐华阳所在的什邡市洛水镇联合村共有居民1500多人。灾难发生后,救援部队很快赶到了这里,除了营救被困人员外,每天还为村民提供饮用水、食物和药品等生活必需品。想来想去,唐华阳和伙伴们决定用写标语的方式来表达感激的心情。
  5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洛水镇所属的什邡市视察灾情,唐华阳说,她本想把亲自写下的感谢援助的标语展示给胡爷爷,但最终没能实现,不过,她并不感到遗憾。她说:“我们有这个心意,就算胡爷爷不知道,但是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这次地震中,唐华阳所在的小学也倒塌了。现在,唐华阳只能在家看看从前的课本,帮家人做做农活。她说,她天天都盼望着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在地震灾区的公路边,经常可以看到受灾群众写下的感谢援助的各式各样的标语,不同的字体,不同的文字,但都表达了同一份感激。这些朴实的言语,激励着奋斗在抢险一线的救援队员们,也推动着我们这些事件的记录者,用我们的声音和文字,把灾区的现实告诉世界。
  
  广播在灾难中的重要作用
  
  在四川绵阳、映秀,广播在安抚受灾民众情绪、通报灾区各项信息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灾难当中,广播已经不仅仅是新闻媒体的一类,而变成了抗震救灾的主要力量之一。在绵阳,一位从山区徒步跑出来的受灾民众找到我们,通报了他看到的一处堰塞湖的情况。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一旦堵塞河谷的山石无法抵御水压而崩塌,下游地区的民众和救援人员将被大水淹没。我们立即将这一情况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反映,这对于避免造成严重人员损失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对全球广播的新闻媒体,国际台承担着让外界了解灾情和救援情况的任务。在报道过程中,我们及时跟踪境外舆情,迅速组织力量针对境外媒体讨论热点话题,如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在灾区工作情况、国际救援物资发放、外国记者在灾区的采访情况等。《外国记者眼中的地震救援》这个栏目除通过外国记者亲身体验介绍中国抗震救灾的努力外,还通过我们的广播,传达外国记者对远方家人的问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信息反馈请发至cxj9693@sina.com)
  责编:曹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震中 站在 我曾 我曾站在震中的土地上 我站在北郊这块土地上 走在北郊这块土地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