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应当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强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笔者从事对外文化报道将近30年,有些积累,有些体会,成此小文,期望得到同行的指教。      谈文化,感到特别有底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一格,历久弥新。凡是来过中国或对中国有些了解的外国朋友,无不为中华文化的魅力而惊叹。
  外国朋友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包括:武术,杂技,京剧,戏曲,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美术,书法,电影,戏剧,文学,出版,文物,考古,哲学,宗教,等等。可以说,对外文化传播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有一个搞摄影的美国朋友,若干年前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中文。学着学着,对中国的书法发生了兴趣。于是备下文房四宝,拜师求教,先练楷书,再练草书。在练书法的同时,又对中国的诗词、水墨画、篆刻和装裱入了迷。最后娶了个搞电影的中国妻子,对中华文化真是爱到极致。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
  中国的水墨画和书法也确实让人痴迷。学者余秋雨说得好,世界上只有一个民族,敢于用一种单纯的黑墨色为基础,来延绵它的主流视觉艺术,那就是中国的水墨画和书法。书法在视觉艺术中处于至高的地位,却几千年一贯用纯黑色表达自己的全部美丽。书法艺术游动不定的抽象黑线,是中国历史的高贵经纬。
  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善于吸纳外来文化的民族。油画、芭蕾、电影等艺术形式,一经引入中国,很快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从1905年的《定军山》算起,中国电影已过百年,其间佳作迭起,明星璀璨。可惜的是,大多数外国影迷只知道张艺谋、陈凯歌、巩俐和章子怡这几颗“星星”。所以我们应当向外国影迷系统地介绍不同时期的中国电影,让他们意识到:除好莱坞外,还有一个西方人很不了解、但又值得欣赏的中国电影。芭蕾也是如此。《红色娘子军》就是经过千锤百炼创作出来的“红色经典”。女性,武装,革命,抒情,让“老外”看得如醉如痴。
  文化渗透对国外受众的影响,虽然不像政治宣传那样“短平快”,但比政治宣传更深入灵魂,更持久,更顺其自然,更有美感。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应当成为对外传播的一个强项。改革开放,地方政府搞这个节,那个节,喜欢喊出这样的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实文化不但可以“搭台”,也可以“唱戏”,成为独立的文化产业。用现代理念介绍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数千年创造的灿烂文化,既是中国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的共同遗产。我们确实有值得介绍的东西。就拿“先秦诸子”时期来说吧,我们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哪一位老祖宗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顶尖级人物?他们的思想穿越千年时问隧道,仍闪烁着真理和人性的光辉,滋润着今人的心灵。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儒、道、释,刷在一个蓝天下,相安无事,教化众生,而没有出现有我无你,有你无我,彼此水火不相容的现象。
  当今中国,“国学”正热,国外也跟着热。但我们搞对外报道、对外传播、对外交流的人要头脑冷静,要客观,要用现代理念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切忌信口开河。
  传统文化确实灿烂,但不能夸大其词,牵强附会。“和为贵”同“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有区别的,“天人合一”同“环境保护”并非一个概念,徐霞客绝不是现代旅游的创始人,高俅踢的那个“毪”同“世界杯足球赛”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吃在中国,许多对外传播媒体津津乐道中国传统的“食文化”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酒文化”、“茶文化”、“蟹文化”、“豆腐文化”等“子文化”。传统的“食文化”确有可以夸耀之处,如八大菜系,美丽的菜名,药膳,等等。但用现代理念审视一下,许多糟粕非但不能夸耀,而且应当坚决抛弃,如食用野生动物,重口味轻营养,繁琐浪费,等等。
  
  用宽容的心态介绍多元的当代文化
  
  当代中国思想界空前活跃,“舆论一律”、“众口一词”、“集体思考”等怪现象正在消失,文化出现了多元的景观。
  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介绍多元的当代文化。既要介绍主流文化,也要介绍非主流文化,具体分析边缘文化,善于识别各种巧立名目的伪文化、“疑似”文化和低俗文化。
  报道多元的当代文化,外文报刊和网站步子迈得较大,外文图书则稍微有点谨慎。外文出版社最近出版的《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系》第一辑,翻译和编辑质量均属上乘。我粗粗看了一遍,发现所收的作家和作品基本属于主流文学范畴。而非主流的、边缘的、离经叛道的几乎没有,也许以后会陆续推出。
  还有中国的前卫艺术,尽管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国外的艺术家和收藏家颇感兴趣。遗憾的是,国内出版的有关前卫艺术的外文图书极少,而且质量低下。还有中国的性学研究,近些年有了可喜的进展,南有刘达临,北有潘绥铭,但对外介绍这方面的图书几乎没有。
  当然,当代文化需要一个沉淀和检验的过程,不像传统文化那样基本成型、大致定论,具体介绍有一定难度。但外国受众对中国当代文化特感兴趣,因为更贴近他们的生活。选题策划要强调创意和突破
  优秀选题得来不易。我们可以根据编辑日历(新的一年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来策划选题,可以根据读者兴趣来策划选题,可以根据市场预测来策划选题,这些根据都有道理。
  我想强调的是:选题策划一定要有创意和突破。要发掘“未开垦的处女地”,敢于“触电”,敢于“踏雷”,避免千篇一律的选题、驾轻就熟的选题、一哄而上的选题、见光即死的选题。在选题的内容上要抢“独家”,人无我有。如果抢不到“独家”,也要做到:人有我好,人有我快,人有我奇。在装帧设计上追求现代,讲究时尚,甚至剑走偏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国内出版界有很多高手,搞对外传播,虽然不能照搬他们的现成套路,但借鉴一下他们策划的理念和方法还是必要的。
  即使同类选题,只要思维角度和编辑风格稍微改变一下,也会绽出新意。比如一幅水墨画,题为“春耕”,未免一般。假如把两个字颠倒一下,题为“耕春”,顿时韵味十足。记得有一年,我随中央涉外媒体记者团到澳大利亚采访,在悉尼的一家酒店大堂看到一张地图,同国内的地图正好相反:上南下北,澳大利亚跑到地图上端,我们中国落到下端,俄罗斯在最底下。反正地球是圆的,换个角度绘制未尝不可,但效果却是颠覆性的。
  
  责编:贺潇潇

相关热词搜索:强项 中国对外 传播 文化应当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强项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胡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