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是记者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人人都是记者”,是网络传播时代广为人知的口号。的确,网络赋予了普通公民一种崭新的角色:新闻报道者。  2004年夏天我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做项目研究时,发现当时美国新闻界一直在讨论一件新鲜事:2003年3月,一个曾经做过《纽约时报》记者的美国人开设了一个个人网站,域名就是“回到伊拉克”(www.省略),向对伊战感兴趣的网民出售独家新闻报道。他从342位新闻订购者那里得到了1.45万美元,用这些钱完成了到伊拉克的战地采访。他带到伊拉克的设备是一个笔记本电脑、一台数码相机、一套全球定位卫星装置、一部租来的卫星电话,再就是足以保证采访活动、获取情报和对付各种麻烦事的钱。在新闻媒介派出的记者大多受到军方和政府控制的时候,这个名叫克里斯?奥布瑞顿(ChrisAllbritton)的人是唯一一个没有经过国家许可、独立进行战争报道的记者。有人称他为“第一位专业化的博客战地记者”、“第一位独立的网络记者”。在他的伊拉克战争报道发布期间,其网站用户发展到了2.3万人。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就在他的网站上看到,他正在为再一次到伊拉克采访征集新闻订户,并承诺以最快的速度为订购新闻的人提供独家消息,这些消息将不会在他的网站上公开披露。他当前得到的订金已经达到11185美元。
  在美国新闻传播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在英文中,“Panicipatory”的含义是“提供参与的机会的、供人分享的”,这里是指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主动地加入到传播活动中。此外,还有“开放信源新闻”(Open-sourceJournalism)、“草根报道”(GrassrootsReporting)、“博客新闻”(BloggingJournalism)等名称,仅仅从字面上,这些新概念都与普通公民利用新媒体成为新闻报道者有关。  其实,随着Web2.0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网络铺展到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能看到新闻传播在专业新闻媒体之外的运转,以及大众媒体与普通公众自主传播的“融合”。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已经存在,“孙志刚事件”的传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传统新闻学中,新闻记者是指那些为大众传媒工作的、以报道新闻为职责的专业新闻报道者。进入新媒体时代,一些重要新闻的第一报道者的确不再是职业记者,而是普通公民。如2005年7月7日伦敦遭受恐怖袭击,伦敦地铁公交车内连续发生6起爆炸,除了交通受到巨大的破坏之外,还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由于事发突然,传统媒体普遍缺席。在这种情况下。BBC和《卫报》先后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目击者照片区,鼓励受众把在现场拍摄到的照片或视频通过这一栏目发布。最早的图片在爆炸案发生一两个小时后就出现在了这一区域,此后,BBC几乎每天都能够收到由公众拍摄的录像短片和图片。当天世界上许多家报纸的头版头条,采用的都是由受众提供的一组用手机拍摄的地铁爆炸现场人们逃跑的照片。正是普通公众提供的影像资料弥补了传统媒体记者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缺位,这些资料也起到了记录历史瞬间的作用。
  “参与式新闻”对大众媒体的最大挑战是,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特权。各国的传播学研究者曾对大众传播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他们共同强调的一个特点是: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因此,在我国最通用的传播学教材中有这样的归纳:“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这个定义表明了传统媒体的特殊地位,普通公众只能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但“参与式新闻”改变了这一切。伦敦地铁爆炸案、元宵节央视大火等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传播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普通公民参与新闻传播,并不代表新媒体时代不再需要职业记者。新闻媒体作为一种专门从事新闻与信息传播的社会组织或者企业,必须拥有专职从事新闻采编的专业团队。受过新闻专业教育或职业训练的记者编辑,具有普通公民通常不具备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和工作经验,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是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公民参与新闻传播,只是一部分人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临时性地、自发地成为“新闻报道者”,他们可以弥补记者不在现场的不足,但他们并不能完全担负起职业记者进行深入调查和客观报道的全部工作,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称他们为“公民报道者”也许是合适的。   无论如何,新闻媒体正面对一个新的群体、一股新的力量,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新闻传播、重新思考新闻媒体和职业记者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功能,无疑是有深远意义的。尤其是对担负着对外新闻传播任务的新闻媒体来说,“公民报道者”的力量往往能够发挥出超乎我们意料的作用。如2008年3月,中国西藏自治区和甘肃等地发生了由达赖集团操纵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发生后,西方一些媒体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德国的NTV电视台、《柏林晨报》、《明镜周刊》,英国的《泰晤士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多家国际知名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不实甚至是歪曲的报道。针对这些不实的言论,中国民众用多种方式表达了对这些不实言论的抗议,其中网络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揭露起了重要作用。3月19日,Youtube出现的一个视频对西方主流媒体产生了真正震撼性影响――“Riot in Tibet:True face of western media”(西藏:西方媒体的真实面孔)。该视频以大量的事实揭露西方媒体报道的偏见,包括德国的NTV、《图片报》(Bild Zeitung)、RTL电视台,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等。
  反CNN网站(www,anti-cnn,tom)也是众多抗议方式中的一种。反CNN网站建立后,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扭曲性报道进行了反驳。用真实的镜头、图片、音频、文字等对西方的扭曲报道、拙劣手段予以强有力的批驳,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受众特别是国外受西方媒体蒙蔽的受众弄清事实真相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强大的网络舆论与现实的抗议活动相呼应,再加上政府组织、境内外华文媒体、专业机构与民间团体等的批评活动,迫使部分西方媒体不得不正式承认错误并向全体中国人道歉;一些媒体虽未正式道歉,但在圣火传递后期,其不公正、不客观的报道明显减少;一些想借奥运“使中国难堪”的西方政客也迅速改变态度,重新向中国表示“友 好”。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参与式新闻”对大众媒体的影响还表现在,由于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大众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参与式新闻”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新闻媒介的新闻来源,引领了一场新闻信源的革命。以突发性新闻事件为代表,其报道方式正逐渐从以往的专业记者报道方式向专业记者与公民报道者相结合的报道形态转变。公民报道者在扩大传统新闻媒介报道面、弥补重要新闻专业记者不在现场这一缺陷的同时,也开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职业记者的信源采集形态。因为公民报道者的身份通常是多重的,他既可以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又同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和采访者。除此之外,到BBS、个人博客、参与式新闻网站等参与式新闻载体上寻找新闻报道线索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的常规作业,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得益于此。
  如何在新闻传播中发挥公民报道者的作用、提高新闻传播的水平?新闻媒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建面向普通公民的评论与意见反馈平台。受众可以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补充、评论或批评质疑。通过这个渠道的开辟使媒体了解受众对于这则新闻信息的态度和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新闻报道提供借鉴。有些受众会补充作者所遗漏的内容,或增加一些记者所不知道的信息,这些都会使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信息更加丰富全面。  二是主动开设“参与式新闻”类的频道或栏目。“参与式新闻”的出现使新闻生产不再是少数媒体机构中编辑和记者的专利,“多数人向多数人传播新闻”的媒体形态促使现有传媒格局重组,大众媒体与“参与式新闻”的融合已经为大势所趋。
  三是建立独立的参与式新闻网站,利用这些网站为传统媒体提供鲜活的报道素材,使两者的互动与融合为新闻传播格局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如西班牙报纸E1 Pals建立了一个名叫“我,新闻记者”(Yo,Periodista)的参与式新闻网站,在这个网站内,读者可以通过发表评论、文字、照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中来。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大众媒体与“参与式新闻”结合也会面临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网络传播本身具有先天性的弊端有关,比如网络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网络的开放性也会带来虚假信息的泛滥,在网络舆论中往往有不少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以及怀有恶意的谩骂和人身攻击,甚至造成群体性的“舆论暴力”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新闻媒体应对“参与式新闻”的难度加大了,怎样对“参与式新闻”这种自发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尽量避免新闻传播中的各种失范行为和负面影响?如何在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中提高新闻的品质?如何改革传统编辑部的组织机制和提高记者编辑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这种新闻传播的变革?等等,都还有待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吴奇志

相关热词搜索:都是 记者 “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是记者 不可能人人都是记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