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_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在经济危机成为国际社会核心议题的背景下,中国不断努力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断向世人展示着不断崛起、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09年,外媒对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报道始终是一个热点,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其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颇有成效。从政府到企业、从媒体到社会各界,对外传播的意识明显加强,迈出国门的步子明显加大,大国自信心也在明显增强。
    政策信息发布透明及时,  各种国际场合从不缺席
    2008年11月初,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不到两个月,中国政府就公布了“4万亿资金”的投资计划,给萎靡的世界经济注入一股信心,外电在报道中称之为“中国版的罗斯福新政”。随后,各级政府信息发布工作紧紧跟进,公开、透明、及时。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政府召开了上百次关于经济危机的新闻发布会。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在不断健全。“以我为主”、“抢占第一时间点”等对外传播理念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中国的一系列反应措施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密集释放,这是对外传播工作的一个巨大进步。
  2009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利用各种重要的国际场合,以坚定自信的态度和胆识、合纵连横的外交能力,勇担国际责任,主动为华发声,有力地迎击了西方国家的软遏制。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成为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的话题。
  经济政策的正确和落实,中国领导人的信心和勇气,都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良好的声誉,而政策透明、立场鲜明、主动应对、从不缺席,成为国际传播取得实效的前提。
  
  传播渠道层次多样,
  话语形式种类繁多
  
  国内媒体纷纷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大了对外传播力度,并开始与国际媒体巨头开展竞争。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媒体,从广播电视到报纸网络,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大力对外传播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和经验,进一步提振了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在经济危机中,网络等新媒体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大门户网站推出多个策划专题,仅新浪、搜狐等网站上关于经济危机的新闻专题就达20多个,每个专题下面又储藏着海量信息和大大小小的分类策划。知名论坛如天涯社区、强国论坛等成为网民发表对危机认识和观点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境外主流媒体进一步聚焦中国,更加深入地报道中国的真实情况。外媒对于其所谓的官方宣传不再一味地抵触,开始大量引述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的观点,遇到重大事件,也广泛采访中国官员和学者。
  各种民间活动的开展也是如火如荼。2009年,在学校、企业、民间组织中都兴起了一股探讨经济危机热。各种以经济危机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产业论坛纷纷举办,民间活动数不胜数。不管是国际金融专家。还是中国的业界权威,在这样的国际性研讨会、论坛中,都对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表示赞赏,无形中拓展了对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从2009年各种媒体的对外传播、民间开展的各种学术、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来看,我们确实从不同渠道、各种层次上发出了中国声音,做到了话语形式多种多样,也提升了我们的对外传播能力。
  
  努力构建并提升
  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
    在此次危机中,中国话语体系的提升特别值得注意。
  中国话语权的提升首先表现在政府领导人提出的主张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亚欧首脑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说,应对这场危机应当做的可以概括为六个字,那就是“信心、合作和责任”。这与危机来临时各国纷纷竖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互相指责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获得了国际上广泛的赞赏和共识。胡锦涛主席在美国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G20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等四大峰会,所有的会议上。都提出了我国的独特主张。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理论,在金融峰会上明确了注重平衡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主张,体现中国特色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等新话语开始展现在世界面前。胡锦涛在(320会议上的讲话英文稿遭到了与会记者的疯抢,中国的立场不仅得到了世界的关注,而且我国所关注的问题也大部分被写入了会议文件。“中国话语权明显提升”,西方媒体评论中国开始“有话就说”,正在积蓄力量发出“大国声音”。这种倡导和谐、共赢的社会价值观,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中国话语权的提升还表现在中国官员和评论家的文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外媒体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20峰会前夕连续发表的三篇文章,得到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回应,纷纷转载和评论。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也为《泰晤士报》撰文,阐述他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储蓄率差异引起全球经济失衡等议题的看法。这些举动不仅在全球范围引发热烈反响,也拓展了对外传播的渠道和话语方式。
  
  警惕外媒捧杀。  传播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当然,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价值观,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我们依然没有世界承认的独立话语体系;二是体现国际话语权的西方主流媒体系统,依然走在偏见之路上;三是中国本国的媒体系统尚不成熟,要成为世界级的媒体、发挥世界性的影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中国话语权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中国国际地位变化所引发的新挑战。
  首先,我们要警惕外媒的捧杀。外媒摘下对中国的有色眼镜,对中国进行大量的正面报道,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国期待不断加码,希望中国在全球经济衰退、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上发挥领导者角色,承担更多国际义务。但是这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产生严重冲突。有学者指出,中国的战略决策层和思想界精英,以及相关的社会阶层将面临空前的观念调整和心态转变。
  其次,我们要争夺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纵观外媒关于经济危机的报道,大多都比较肤浅,看不到中国的实际问题和中国的努力。向世界说明中国,进而影响世界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可以说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其文化影响力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其三,我们要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步伐。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可以通过CNN、BBC进行全球直播,全球十几亿人可以同时收看。我们的媒体还无法做到这样的对外传播。通过经济危机的媒体实践,我们认识到要打造一流国际媒体、争夺话语权必须采用全新的新闻组织方式和表达方式,打造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话语平台,在观念更新、资源组织方式等方面需要做出努力。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国际话语权,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需要我们所有国际传播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的话语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也将作为软实力扩散到全球,成为人类价值观多元化的积极组成部分。
  (作者分别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
  责编:贺潇潇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危机 中国 话语 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高校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体系概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