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玉树抗震救灾一线新闻发布的几点做法]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军队和武警部队近13,000名官兵紧急奔赴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伴随抗震救灾斗争同步展开的还有一场新闻宣传战役。与以往部队执行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不同的是,军委授权的新闻发言人出现在抗震救灾一线,七天时间里召开三次新闻发布会、安排两次媒体专访,向60多家中外媒体全面、准确、客观地介绍了部队抗震救灾情况。快速报批设立一线新闻发言人
  这次玉树地震发生在高原藏区和三江源头,国内外舆论对部队的救援行动高度关注,迫切想知道部队投送多少兵力、到达什么位置、哪些部队后续增援、搜救面临的困难、藏民对部队的反应等。地震发生后,从灾区发出的任何信息都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如有的报道救援官兵16小时才吃到一袋方便面,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从废墟中捡来一只电磁炉保障百人就餐,驻广东消防官兵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等,一些境外媒体据此妄评中国军队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官兵身体素质差。面对国内外受众对灾区的信息需求和错综复杂的舆情环境,迫切需要尽快设立一线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部队抗震救灾信息,有效回应国内外舆论关注点。军委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中很快批准了设立新闻发言人的请示。为加强对一线新闻发布工作的指导,总政宣传部专门派外宣局一名领导到一线组织筹划。震后第三天,便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发布我军抗震救灾的权威信息,此后通过这个发布平台,不断把我军抗震救灾的壮举呈现在世人面前。由于一线新闻发言人由部队领导担任,直接参与部队救援行动指挥,熟悉抗震救灾总体情况,因而发布的信息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迅速建立并畅通运行信息收集机制
  
  掌握权威可靠信源,畅通信息采集渠道,是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一是建立与中宣部前方机构协调沟通机制。每天中宣部新闻局负责人在震区帐篷内召集中央外宣办、港澳办前方联络员、青海省委宣传部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领导开碰头会,通报抗震救灾舆情、明确宣传报道重点、部署次日采访安排、提示报道注意事项,这为我们很好地把握新闻发布的政策、内容和重点提供了依据。依托这个协调机制,我们商定军方在一线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与会由中宣部通知,境外媒体记者由中央外宣办协调,省市媒体记者由青海省委宣传部安排,这样使新闻发布会的记者邀请工作流程大大简化。二是建立与四总部前方工作组的协调沟通机制。到灾区的抗震救灾部队涉及九个大单位、40多个团以上单位,四总部前方工作组每天收集汇总并上报各部队兵力投送、到位、部署、展开等情况,掌握了这些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和信息,召开一线新闻发布会就有了支撑。三是建立与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协调沟通机制,新闻发言人参加联指召开的重要会议,随时掌握部队救援行动动态;每天从联指指挥组、政工组、后勤组和装备组的日报中摘编重要信息。四是建立了军队媒体震区采访报道负责人协调沟通机制,收集军事记者在震区采访报道时掌握的典型事例和鲜活素材,使对外信息发布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在现场快捷高效组织实施新闻发布会
  
  在震区一线召开新闻发布会不同于平时在城市召开发布会,在灾情紧急、基础设施惨遭破坏的情况下,不能四平八稳、按部就班操作,必须立足现有条件,雷厉风行、紧张陕干,提高新闻发布的实效。在灾区召开的3次新闻发布会,都是在野外条件下召开的,每次发布会都控制在20分钟左右。在布设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场地时,我们把两辆卡车对接起来,搭上新闻发布会幕布,摆上几把椅子和话筒就行了。那天狂风大作、阴云满天,新闻发言人风尘仆仆从一线回来,简要开场白后就入题介绍情况。许多记者感慨地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召开发布会更加体现了灾区的艰难,效果比在帐篷内召开更好。第二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医疗救助,我们选择在灾民集中安置点举行,旁边是解放军第四医院的医疗帐篷。发布会后安排媒体记者现场采访军队医疗队救助灾民,观摩野战方舱医院展开作业,这次新闻发布会有介绍、有观摩、有采访,给媒体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不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情况下,为了让外界及时了解部队抗震救灾的总体情况和最新动态,我们每天从四总部前方工作组要来部队救援工作要讯,授权新华社军分社和国防部网站发布权威信息,从而形成了会议发布、授权发布、书面发布和媒体访谈等多种形式配合的新闻发布格局。
  
  着眼不同阶段的舆论关切设置发布议题
  
  整个抗震救灾斗争,可以分为救人、救命、救灾三个阶段性战役。每个阶段国际社会的舆论关切各不相同,我们紧跟抗震救灾进程设置发布议题,把受众“欲知”与发布“告知”很好地统一起来,每次发布的信息都被各大媒体广泛采用。震后第三天,我们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时,正处于“人员搜救黄金72小时”阶段,国内外普遍关注救人行动进展情况,我们以“救人为要、全力搜救”为主题,介绍了灾情发生后部队抗震救灾的总体情况、组织机构、主要任务等。特别是针对有的境外媒体妄评我军这次救援行动比汶川抗震救灾要慢的言论,我们坚持用事实说话,列举了震后不到10分钟,驻玉树部队展开救援;震后3小时,第一批救灾部队从西宁集结出发;震后11小时国家地震救援队抵达灾区;震后48小时内,13支医疗队和防疫小组抵达灾区,通过这些数据让中外媒体了解到这次抗震救灾行动决策部署快、就近用兵快、兵力投送快的特点。震后第六天,人们继续期待着“抢救生命的奇迹”。但关注更多的是开展医疗救助和灾区防疫情况。为此,我们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时,以“全面排查、医疗救治”为主题,安排总后卫生部综合局局长李瑞兴全面介绍军队和武警部队18支医疗队和两个野战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助的情况。震后第十一天,救灾工作的重点转向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我们以“情系灾区、关爱民生”为重点,召开了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部队帮助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全力收治伤病员,抓紧搭建帐篷学校、医院、寺庙等工作。这三次新闻发布会主题集中、时机适当、回应关切,美联社、共同社、香港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都作了突出报道,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军网作了直播连线报道,新华社把发布会内容分成若干专题播发通稿。
  
  充分利用一线新闻发布平台
  
  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灾难性报道历来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玉树震区采访报道的有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以及港澳台和内地众多媒体记者,最多时达到500多名。这些记者在灾区采访报道大都处于一种分散状态,哪里有新闻向哪里跑,把他们集中起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很不容易。我们本着用足用好新闻发布平台的思想,利用中外媒体“大集结”的难得时机,尽可能多地对外释放正面信息,积极宣传我军、介绍我军,塑造我军良好形象。每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除介绍部队抗震救灾行动总体情况外,还主动宣传介绍抗震救灾先进典型,提供有价值的采访报道线索,如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武警玉树支队支队长石华杰、解放军第四医院藏族护师索玉梅等重大典型,我们都在新闻发布会上作了重点介绍。全力保护和抢救藏文化遗产,既是国内外舆论关注的重点,也是树立我军良好形象的典型事例。我们第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向中外媒体介绍了部队在抢救禅古寺文物行动中,为了避免文物受到损害,官兵们在寺庙僧人和地方文管局人员指导下,硬是用双手将一件件文物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磨坏的手套有600多双。发布这条信息后,许多媒体记者专门到禅古寺执行救灾任务的武警和二炮某部采访。为了让中外媒体获得更多信息,每次新闻发布会后我们都向记者提供书面材料,把各任务部队的出色表现、典型故事提供给媒体。同时,我们还采取单独约谈媒体的形式,两次安排新闻发言人接受中国军网访谈,讲述我们在灾区的所见所闻和感人故事,努力扩大我军抗震救灾的对外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玉树 抗震 救灾 军队玉树抗震救灾一线新闻发布的几点做法 国防部军队年底建成5万 解放军武警部队抗震救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