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国际论坛报道的启示】2018上海世博会时间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在世博会期间,笔者参与报道了包括苏州“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无锡“城市创新与城市未来”等主题论坛。同时参加了世博园内的场馆论坛,如俄罗斯馆世界儿童日论坛、法国馆保护文化遗产等论坛。
  在国际论坛上,如何从嘉宾的外语发言中获取有效信息、如何迅速记录嘉宾讲话的原文、如何在密集的时间内迅速成稿……这些都成为在世博论坛报道中面临的挑战。
  
  “翻译”成为世博国际论坛报道的关键
  
  报道国际论坛有特殊性,其中最为特殊的是,嘉宾使用不同外语发言,这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系列论坛报道中,笔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翻译以及国际论坛主持人在报道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0年六一儿童节前一天,俄罗斯馆启动了一项“儿童社会发展项目”,重点探讨如何重新定义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加强儿童与成人的对话,让儿童参与建立―个更适于他们发展、能激发儿童潜能的世界。
  俄罗斯儿童社会发展项目特约专家、俄罗斯动画片《动物足球(smeshariki)》导演阿纳托?利瓦连京诺维奇-普洛霍罗夫说:“正如几十年前我们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如今他们享有与其他人平等的社会地位,现在,我们要对儿童做同样的事了。”
  嘉宾们用俄语发言,同传机里提供中文和英文翻译。通过比较,笔者迅速地感觉到英文翻译得更好一些:准确且不遗漏信息。我们根据英文翻译进行记录,并发现了很多闪光点。
  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参加世博苏州论坛。这位70多岁的法国建筑师,因为设计了富有争议的国家大剧院而在中国广为人知。谈到文化遗产、新旧建筑等方面时,他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建筑不能是“It hasto belikethat”而应该是“It happens to be like that”。而谈到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现象时,这位钟爱写小说的建筑师说:“It washappening everywhere in the world.You know the cooking tastes of meats.They used to be different in France.But now the tastes are leveling. Manytastes are lost. It"s the same witharchitect."
  安德鲁的话原汁原味,笔者直接引用了英文,成为英文稿件中的亮点。但若当时听翻译过来的中文,就很难体会到他话中微妙的精彩。
  这次采访让汜者更深地感触到,熟悉与会者使用的语言对于论坛报道非常重要。尤其是原本软性的文化内容,如何提炼需要仔细听原语言表达的意思。
  与此相反,笔者也参与了不是特别成功的报道。在法国馆的一场论坛中,与会专家用法文探讨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听众大多是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的研究生。他们听得很入神,但笔者在听中文翻译时,却感觉不到有什么精彩之处。同来的法文同事也认为,较为粗糙地翻译成中文后,过滤掉了很多细微却重要的信息,从而成为论坛翻译和报道的遗憾。
  翻译是一项细腻的工作,要做到信达雅,口头翻译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任务更难,尤其是面对两种语系,一转换,很难把语言的微妙韵味传达出来。鉴于此,记者更需要技巧努力去捕捉原文中的闪光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世博口号的中英文翻译,也在论坛上引发过专家的探讨。
  Better City,Better Life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口号,起源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汪均益8月在上海图书馆的一次讲座中说到,亚里士多德的话启发了大家,经过多方近一年对主题的探讨、选择和演进,确定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表述为“Better City,BetterLife”,中文翻译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他认为:“虽然也有专家反对,但这是一个科学的选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城市有许多城市病,但是这个主题不只是夸奖城市的好处,忽略缺点,主题中的better具有动感,具有发展、挑战的含义。”
  而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研究员杜维明在苏州论坛“城市化与核心价值的文明”的主题演讲中提出,这次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直译成“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能更好地诠释亚里士多德的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他所说的是当时的雅典,雅典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他认为,中文的翻译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与英文并不完全相同。直译是一种期待,而现在的翻译是一种判断,而判断要有更深入的支撑。他认为,如果从负面来说,今天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每一个层面,如企业、政府、媒体、学术乃至宗教,社会成为―个市场的社会。联合国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分析,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动力创造财富不可或缺的机制,但如果市场经济沦落为市场社会,这值得人们担忧。
  这仅是世博国际论坛探讨的一个例子,争论与不同观点的呈现,更折射出了世博海纳百川,容纳不同的文化、语言、思维,让它们在碰撞中出现新的启迪和可能的特性。
  “记者型主持人”提供
  精彩世博国际论坛
  另外,让笔者感受颇深的是:好的主持人对论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种需要参与嘉宾同台探讨辩论的论坛,好的主持人能激发出专家学者独特、真实的观点。
  例如苏州的“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的―个分论坛,讨论部分主持人是由上海东方卫视新闻评论员、首席记者骆新担当。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原本平淡的发言出现了观点的碰撞。起因是西安市的官员谈到大明官遗址的重建。
  西安在唐代大明官的遗址上修建了规划面积为3.2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并计划于今年10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这位官员强调说,这个遗址公园并没有申遗打算,只是盖个仿古建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弗朗切斯科?班德林强调:不,我们不赞成重建,古建筑和遗址应该是“本真的”(authentic),这点在世界遗产的价值中最为重要。
  主持人骆新让每个人真实表达观点,他像一个穿针引线的人,不停地递问题:您怎么看建造仿古建筑、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文化遗产、您会不会给盖了仿古建筑的大明官遗址颁发世遗证书或者您的孙子辈会不会给颁发?主持人不停地递问题,如同+深度报道的记者,让学者们正面激辩,说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也更接近事实,呈现出精彩的论坛。(论坛两个月后,西安大明宫保护改造办公室主任周冰回应媒体质疑大明宫拆除仿古建筑是否是浪费时说,大明官遗址公园为了适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而进行了景观调整,搬移部分建筑,不是拆除。)
  好的主持人就是一个采访记者。你要问的问题,他基本都帮你问过了。
  台下嘉宾中还有一位“武林高手”――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他是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得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化骑士勋章”。阮仪三强烈地批评一些地方盖仿古建筑,称这一现象为建“假古董”。这位七八十岁的学者发言时说:“重要的文化遗迹应该是一个城市的喜马拉雅,神圣不可侵犯,你不可以在它里面钻个洞,或者从头上穿过去。”他的这段话成为文章中有力的引语。
  论坛的时间通常都非常紧张,如几个主题论坛同时举办,虽说会期有两天,但有实际内容的只有一天半,重要的谈话通常都是在第一天就基本完成了。记者必须合理安排好时间,在第一天内把短平快的消息做出,在第二天时再做深入报道的稿件。
  国际论坛是世博的亮点,集中了各国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重量级人物,在那里人们探讨未来、交流信息、碰撞出火花。记者要充分发挥语言、采访技巧、报道效率等能力,才能在国际论坛报道这座金矿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
  责编:吴奇志

相关热词搜索:世博 启示 国际论坛 世博国际论坛报道的启示 世博论坛启示 世博会给予我们的启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