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预警群体性事件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国际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有可能从经济领域扩散到社会领域,需要各地提高社会敏感度      2009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的一年。自美国爆发的金融海啸逐次冲击到实体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继续扩散。预计2009年上半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将继续蔓延,其影响有可能从经济面扩展到社会面。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困难加剧、社会保障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企业裁员破产、劳资争议等矛盾纠纷显著增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之势。同时,经济压力影响社会各群体心态。尤其社会困难群体在生存压力下,所累积的不满情绪容易借“非直接利益相关事件”,引发群体性冲突。
  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困难是暂时的。各级党政干部应提高敏感度和预见性,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多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深化改革,加大利益调整力度,就一定能化危机为转机,为社会和谐、经济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交织
  
  展望新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加大,并引致一系列不利因素“碰头”,给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新的压力。
  在此前调研时发现,不少出口企业连续大半年订单大幅减少,并面临着原材料高价买进、成品低价卖出的压力。一些产业出现销售困难,导致相关产业的连锁效应。外商撤资外逃现象出现,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减产、停产甚至破产倒闭,一些中小企业主恶意弃厂、逃债情况增多。
  同时,企业改制遗留问题逐步暴露。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高峰阶段,相当部分国有企业产权出售的条件,就是以受让方承诺支付原企业拖欠的职工工资以及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这些企业实际上是在背负大量到期负债的状态下运行,在市场状况良好时,问题被暂时掩盖,一旦企业效益下滑,问题迅速暴露,将会引发大量劳资纠纷。
  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出现了近年从未有过的企业用工需求下滑情况,全国企业用工需求下降了5.5%。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陷入困顿,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初步统计,2008年上半年湖南出省务工农民工返乡人数同比增长11.45%,约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8%。河南省统计局2008年10月底的专项抽查则显示,全省已返乡的劳动力占外出劳动力的16.2%,比上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因所在企业倒闭、放假、裁员、降薪而返回的占返乡人数的35.7%。
  国家统计局调查推算,目前已有近1000万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滞留城市的农民工由于生活无着,将会给城市社会管理增加新的难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去务工机会,将会给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带来新的问题。
  同时,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中仅高校毕业生就有610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城镇现有登记失业人员800多万,预计还将增多。
  上述短期冲击与我国长期经济结构存在的不利因素相互“碰头”,必然影响到社会心态,有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新的不利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等突出问题。这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与当前经济困难加剧的短期问题交织在一起,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叠加。据此,权威专家分析,2009年特别是上半年很可能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时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然会折射到社会稳定领域。
  
  社会稳定出现新动向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期社会稳定形势已经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动向,群体性事件在某些领域呈多发态势。
  其一,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因裁员下岗、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大幅上升之势。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全国范围内劳动争议案件2008年前十个月比上年同期上升93.52%。在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业、半停业的状态下,部分企业减少劳动力、减少报酬以降低开支,劳资矛盾随之引发。
  据统计,2008年11月,北京市发生的外地在京农民工群体讨薪事件及参与人数环比分别上升300%和900%,同比分别上升146%和132%。
  其二,随着返乡务农农民工增多、部分土地经营权流转,因土地纠纷、征地拆迁、社会基本保障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
  据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弃地打工的农民纷纷回乡承包土地,一些自行流转承包地的农户主张收回土地、提高转包费或要求经济补偿,在二轮土地承包中未能分得土地和被强行收回土地的农民也急于要地,甚至强占、强种土地,加之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存在土地发包、流转不规范,管理不严,应对能力不强等问题,造成当前农村土地资源纠纷在数量和类型上都逐渐增多,且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
  同时,许多农村都有相当比例的举家外出务工人员,这些人一旦因失业返乡,吃、住、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都无法自我解决,当地农村社会事业不堪其负,导致出现不稳定因素。
  其三,近期个别城市出租车“罢运事件”在一些地方引起连锁反应。此类事件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政策性强、敏感性高,从酝酿到采取行动时间短,往往会从一个城市迅速扩散到其他城市,从一个领域迅速蔓延到另一个领域。
  其四,企业经营困难、资金周转阻滞,导致民间借贷纠纷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更加突出。这类非法集资案件往往涉及人数众多、集资金额特别巨大,卷入其中的包括失地农民、下岗者、生活困难者,等等,如果处理不慎,将给社会稳定带来冲击。
  其五,随着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群众心理和社会心态日益复杂,给社会稳定带来新的变数。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但受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还是那些下岗失业人员、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已毕业未找到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等群体。这部分群体对经济下行、生活水平下降的承受能力最为敏感脆弱,容易产生消极、失望等不满情绪,一旦受到特定情境、特殊事件的刺激,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据分析,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既有一般性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既有经济领域问题,也有社会领域问题;既有历史累积的问题,也有现实中新产生的问题;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影响。这些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应对不当,很容易产生“共振”效应,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稳定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难度。
  基于此,有关专家建议,首先应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深入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上,密切关注企业破产倒闭、职工下岗失业、群众生活困难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密切关注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过程中伴生的新矛盾,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意见、诉求,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其次,处理群体性事件,应切实做到早发现、快化解、妥处置、防蔓延。具体的原则,一是既要防止反应过度,又要避免行动迟缓,造成事态扩大、升级。二是领导干部亲临现场,牢牢把握第一时间控制局势的最佳处置时机,寻求最佳处置方式,追求最佳处置效果。三是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公开说明事件真相,有的放矢地加强对社会舆情的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三,提高政策预见性,主动协调各方利益。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充分考虑社会效果,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认真分析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群众通过政策的执行,感受到党政机关的关爱、温暖。
  “把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考虑得更严重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去谋划维稳工作,带着强烈的紧迫感去部署推进维稳工作,就一定能遏制重大群体性事件多发之势。”有关权威人士这样强调道。
  (摘自《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1期,作者为该刊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预警 群体性事件 预警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预警 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