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卖猪肉,凸显就业观的变迁 卖猪肉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近日,广东一家猪肉连锁店开出年薪8万-10万元招聘研究生,吸引了1500多名硕士研究生前往争聘“卖肉佬”。这一消息迅速引起公众热议      闹得沸沸扬扬的研究生卖猪肉消息,终于尘埃落定,由1500多名研究生争抢的卖猪肉职位,经过四轮面试筛选后只有35名研究生(实到33名)胜出,并与食品集团签下确认书,其中不乏重点高校的研究生。
  目前人们讨论最多的是研究生该不该卖猪肉,笔者觉得这种疑问,早在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时已经热议过了,在这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没有哪种职业不适合研究生,问题是为什么卖猪肉这种几乎纯体力的劳动只招研究生来做呢?1500多名研究生激烈地争抢为数不多的岗位说明了什么呢?不得不引人深思。
  虽然目前经济寒流对就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造成就业困难的罪魁祸首不是全球经济危机,而是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大批量制造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结果。市场经济一定要考虑供求平衡问题,而文凭生产部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忘记了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必然出现文凭贬值现象,文凭贬值最直接的受害者是那些持有各种文凭的人,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十年寒窗并不能证明付出和得到成正比。教育部门承担着提高国人文化素质的重任,期望快速提高国人文化素质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拔苗助长”的结果是预期教育质量下降、文凭贬值、工作难找等各种教育问题随之而来。
  工作难找,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一个几乎纯体力劳动的卖猪肉岗位竟然非要研究生不可,可见用人单位的傲慢和一味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歧视。用人单位通过不断提高学历门槛来达到提高公司地位和公司声誉的目的,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因为本科生卖猪肉和研究生卖猪肉没有本质区别,可惜我国还没有卖猪肉专业的研究生,要不然就专业对口了,也就不会有人质疑用人单位只招研究生的动机了。用人单位是故意炒作还是就业歧视?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用人制度要规范,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早避免大规模的博士生来争抢卖猪肉的不正常现象。
  让研究生放下架子卖猪肉是一个好现象,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这个个例中我们又接收到一个令人心痛的负面信息,就是毕业生毕业后学无用武之地,造成大量的高校教育资源浪费,毕业生没有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之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另外,毕业生就业危机、不良情绪的蔓延,也要引起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
  (摘自2008年12月8日“南方报网”)

相关热词搜索:凸显 猪肉 变迁 研究生卖猪肉,凸显就业观的变迁 北大研究生卖猪肉 研究生卖猪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