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红山晚报:提升服务理念,拓展生存空间】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去过法国的人都知道,“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是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人们也都会记住薛瓦勒的那句名言“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乡村邮差薛瓦勒因为被石头绊倒,突发奇想,收捡奇石,20多年间竟搭建起了一个美丽的石头城堡。
  地处塞北赤峰的《红山晚报》创刊也有20多年了,就像“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里有愿望的石头一样,也是报业天地里有愿望的一块石头,一代又一代的编采人员正努力着每一天,积攒着每一天,期盼着走得更远,期盼搭建一个美丽的媒体城堡。用《红山晚报》编采人员刻在心里的话来说就是:小报要努力才有大作为。
  创刊于1988年5月1日的《红山晚报》,是当时全国晚报中惟一一家县级晚报,7名编采人员擎起了创刊的大旗。2003年12月,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报刊整顿的相关政策,上划到赤峰日报社,成为一张市级晚报,开始了全新的发展之路。
  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为着报纸承载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敢有一丝松懈和停歇。我们所在的城市――赤峰市是位于内蒙古东部有460万人口的城市,中心城区正在打造超百万人口的区域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发行量,广告收入、报纸的厚度与地处发达地区的大报、强报没法相比,但我们不甘落后,而是明确办报理念,重视办报质量,提升服务功能,强化市场意识,努力提高报纸的办报质量,扩大社会影响,拓展生存空间,在网络媒体、同城报纸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自己的强势地位。特别是在近几年报业竞争日益加剧,一线、二线城市都市报向地市级大举扩张之际,我们把压力变成动力,探索并寻找到了符合晚报特色,适应报业发展的道路。
  首先我们通过提升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功能来扩大报纸影响。在这方面主要是坚持以“咱老百姓自己的报纸”为办报宗旨,以强化新闻策划为服务手段,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大众生活,贴近大众情感,以朴素的平民视角和浓郁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平民化”媒体所特有的新闻取向。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 依托新闻事件搞策划,立体开掘服务受众。
  
  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资讯,满足受众的读报诉求,应是一张报纸的应有之义。但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彰显大众传媒的社会价值?红山晚报所恪守的就是以读者需求为第一要义,以新闻人的责任感和严谨作风,经过精心策划,将第一要义转化为文字和图片的精美组合,如一道道精美的精神大餐奉献于读者的面前。
  近年来,《红山晚报》倾心服务受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并为百姓生活的和谐顺畅倾心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帮助。如物业问题的报道、冬季取暖问题的报道、关注食品安全等等,同时及时报道公交、铁路、民航等交通新闻,为市民出行提供信息服务和出行指南。新设的《今日天气》栏目以及《气象?服务》专版,为公众提供了详细周到的天气资讯,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助手和参谋,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主要领导称,《红山晚报》开创自治区媒体气象宣传一心为百姓的先河。
  二是通过一系列专题报道和策划,实施针对性服务。例如,在引导百姓合理消费,增强维权意识上,除了作好常规性报道以外,2007年和2009年3?15期间分别推出了《3?15维权手册》和《消协秘书长听您诉说消费事儿》专题策划报道。《3?15维权手册》以赤峰十大消费案例、日常生活必备技能、专家志愿者指点迷津、依法维权如何人手等8个版面精心构成,成为普及消费知识、增强维权本领的良师益友。《消协秘书长听您诉说消费事儿》专题策划报道中,特别邀请市区三位消协秘书长做客晚报,并开通消费民生热线。在前后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40多位市民或是直接投诉、或是消费咨询、或是维权建议,媒体直接搭建起了消费维权的平台,促动了全社会和谐消费环境的建设。在服务教育、服务考生上,2007年4月7日以高考政策、经验之谈、家长必读、排解压力、倾诉心声、名师解读、高校扫描等8个版面刊出了高考攻略服务手册,内容实用翔实,深得考生及家长好评。近几年来,每当高考学子填报志愿时,红山晚报都及时邀请赤峰市知名教育人士,面向社会推出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咨询会,并将现场咨询内容及填报注意事项以专题的形式刊登出去,服务于广大考生。今年5月22日,推出8个版面的应急避险手册,详尽推介公众在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交通出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应急常识和应对措施,服务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三是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关注市民投资理财。以新闻人特有的敏感审视身边发生的一切经济现象,捕捉记录经济领域内一切有价值的新闻,并试图为市民投资理财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及时报道每一次利率调整,报道居民投资的趋向,报道股市的涨跌。通过对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士的经常性访谈,引导市民合理投资。
  
  二 针对热点问题搞策划。“两会”报道求新求变。
  
  作为重大报道的“两会”,已成为各级媒体报道的重点,可以说,“两会”报道不仅是媒体之间的同题竞争和新闻大战,也是一次新闻内力的比拼。如果按照惯有的思维模式和既定的报道套路报道“两会”,受众就会形成审美疲劳,甚至不买帐,进而报道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媒体的新闻竞争力下降。要使“两会”报道年年有变化,就得岁岁出新招。在这方面红山晚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给人以眼前一亮。可以说,从2007年以来,红山晚报已经连续三年对市级“两会”进行了创新性的报道。
  以2008年赤峰“两会”报道为例,“两会”召开前一周,晚报刊出了《征集您的建议,本报带给“两会”》文章,开通四大通道期待读者的声音,同时搜集了10个方面民生热点问题期待读者回答。这种面向大众的互动形式,形式新颖,吸引受众。会中报纸推出了《本报特别策划――民生热线》,邀请4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中午前后做客报社,就环境保护、老龄化社会、城市建设、教育等民生热点问题与市民电话连线,相互交流,为平面媒体下情上达反映社情民意搭建了新的平台。这种创新性的报道形式体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民主气氛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与普通市民通过电话进行平等的讨论,提出的相关问题和见解一起在报上刊出,同时刊出的还有政府主管部门的回应及举措。第二,反映的问题信息量大,既具体又实在。开通“民生热线”期间,有100多位市民打进热线,反映问题开门见山。第三,渠道畅通。一是市民与代表委员联系渠道畅通。除本次连线外,代表、委员还留下了联系电话,以后可继续沟通;二是代表、委员以提案或议案的形式把市民的意见提交大会,促进问题的解决;三是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回应,同时刊出部门举措,公布投诉电话,受理市民投诉。第四,文风朴实。专版以“市民声音”、“代表(委员)观点”、“部门举措”、“代表(委员)声音”四部分刊出,单刀直入,没有官话,主题突出。专版刊出后,收 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专题报道之一《市民期盼人居环境更相宜》刊发当日,时任市环保局局长的王国联局长阅后作出了相应批示――请党组成员及相关科室认真阅读本报,就市民反映的环境民生问题,要引起各科室的高度重视,并请支队会同三区认真解决市民提出的问题,给市民一个答复,也请江红委员继续关注此事。
  2009年2月的赤峰市“两会”期间,红山晚报相继推出了两会视点《增加就业岗位有些啥良策》、《整治衙门作风咋样来点真格的》、《遏止在职教师课外乱办班咋就这么难》、《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需要啥机制》。通过新闻背景、视点文章、代表(委员)观点、百姓心声、外地经验等内容有机组合,形成了较强的新闻冲击力,体现了媒体在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的应有的责任感和勇气。
  
  三 关注弱势群体,尽显人文关怀。
  
  作为平民化的报纸,红山晚报十分重视关注普通人的生存情态,在新闻报道中极力倡导“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打工者、出租车司机、农民等经常成为报道的对象,一方面揭示和报道这些底层人群的为难事,另一方面也极力弘扬他们身上的真、善、美,表现出较强的人情味,体现出营造和谐社会的深层次意义。
  2007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一行“兵分两路”远离了城区,远离了欢声笑语欢度“六?一”的场景,向着农村和牧区而行。把新闻的笔触倾注于偏远乡村的小学,把报道的视角定格于偏远乡村的孩子。“走进乡村牧区读书娃”两个版面的专题报道中,整个版面运用白描的手法,再现了孩子们放假回家等车时的身影,教室里依墙粉刷而成的黑板,那间陈旧的草原书屋,那个重复使用多年而且依然出力的油印机,宿舍里并排睡下六七个孩子的木板床铺以及孩子‘六?一’节日看书和做家务的情景。揭示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异,在城乡之间的教学条件上还存有一定的差距,消除这种差距还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指出也许这些孩子多了一本书的帮助,他们的视野就会越过大山,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一体验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一时间举世震惊,举国同悲。怀着沉痛的心情,我们特地派出两名记者赶赴灾区什邡市九里埂村,把晚报全体采编人员和爱心人士募集的4000元捐款送到10个孩子手里和一名大学生。2009年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我们派记者再次奔赴日夜牵挂的地方。2009年5月10日,记者来到四川省什邡市师古镇九里埂村,又看望了去年地震期间晚报和慈善总会共同救助的10名特困儿童和就读于成都美术学院的贫困大学生黄欢,为这些孩子们送去了赤峰爱心市民和企业捐助的6000元钱以及1000元的学习用品。红山晚报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国晚报协会领导的高度赞赏。
  对于身体严重残疾、在生存环境中明显处于弱势的个体生命,红山晚报进行报道时,给予了充分的人格尊重。在保护每一位公民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致力于引起社会情感的广泛关注,想方设法让弱势个体生命回到正常人的生活轨道上来。比如在“大头娃子”8岁男童范珊奇的报道处理上,对“大头娃子”的身体畸型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更多的笔触放在了孩子的不幸际遇上。报道刊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珊奇终于走出了小山村,来到城里就医。在此基础上,红山晚报又举办了一场专项募捐活动,众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筹得善款3万元,促成了小珊奇进京就医。再如对人称“河马人”的王金良的报道中,同样体现了一个媒体所恪守的人文情怀。在《小山村惊现“河马人”》这篇报道结尾的记者手记里,记者写到:“我们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的珍贵。即便是上帝让他拥有了一个并不美丽甚至是丑陋的外壳,但他的生命仍然是鲜活的,仍然值得尊重。这一点,记者从一个乡下汉子的身上已经读到。”在晚报发动社会力量促成王金良沈阳就医时,又刊出了《“河马人”王金良:想当一天正常人》的报道。但是王金良辗转沈阳却医治无望,正当他几近绝望时,又是在红山晚报的建议下进京治疗。手术成功后,红山晚报“以‘河马人’的称号从此不再存在”而收束,前后的报道尽显人文关怀。
  2009年“六?一儿童节”,红山晚报为了让晚报曾经关注的孩子能过一个值得纪念的儿童节,同时进一步引起社会对这些有着特殊情况的孩子的进一步关注,晚报和中国财险赤峰分公司联合推出“儿童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活动,对六个家庭的八个特困孩子每人给予500元的经济资助,帮他们解决生活的实际困难。晚报领导和编采人员分别赶赴这些特殊儿童的家里,看望孩子们并表达了晚报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关注。
  通过这些办报方式,红山晚报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办报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信赖。去年内蒙古新闻出版局第2期报纸审读上,以大篇幅对《红山晚报》的做法予以肯定。赤峰市委、市政府先后授予《红山晚报》奥运宣传报道、文化思想宣传报道先进集体。一大批记者编辑在赵超构新闻评奖、地市报新闻评奖、内蒙古好新闻评奖中摘金夺银。
  链接:“赵超构新闻奖”是中国晚报界最高奖,由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评选,以新民晚报原社长赵超构名字命名,每年评选一次。

相关热词搜索:服务理念 晚报 拓展 红山晚报:提升服务理念 拓展生存空间 红山晚报提升服务理念 红山晚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