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以新理念传播为主题的【传播新理念,,做传媒人的忠实朋友】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近日,随着郭德刚事件的发生,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这一功能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这其中不乏有是非不分、鱼龙混珠的现象,但也反映出当下媒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究竟媒体该如何报道?如何监督?等等问题也成了媒体人关注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就成了各级新闻专业杂志研究的重点。
  多少年来,由于专业人才及环境的影响,省级新闻专业性杂志在内容上常常不及中央级媒体办的专业性刊物,无论从高瞻远瞩性、全局性等,探讨的问题都无法与中央级的刊物相比。于是,有许多省份纷纷改刊走文摘类之路,试图从此突破,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转型好的刊物,如宁夏的《看天下》、《博客天下》。而我们内蒙古地区的《新闻论坛》坚守着这一阵地,因为我们坚信: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需要强大的理论做支撑。
  《新闻论坛》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新闻专业杂志,自1986年创刊以来,尽管期间还停办了几年,到今天,经过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努力,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但和发达地区的新闻类专业期刊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剖析这一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多年来,在人力、物力投入上不够;定位不准,新闻专业性杂志,不仅传播新闻新理念,还应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理念;内蒙古自治区新闻从业人员近万人,除三大媒体外,网络、都市报等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业务能力较弱,在把握党的政策方面欠缺。如何使《新闻论坛》成为这些人的良师益友,就成为今后我们办刊研究的一个重点。其三,传播领域开发不够。其实,除了正规媒体外,现在各个企业及单位,都有内部网站、报纸及刊物,这部分人也是新闻类期刊涉及的对象。其四,多功能性挖掘的不够。作为全区唯一一份新闻类专业杂志,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没有使这份杂志成为传媒人理论研讨的一个平台。这与我们多年来,没有争取全国、自治区级新闻奖有关,无形中减少了全区新闻从业人员获得奖励的机会。这仅是其次,最为关键的是,使内蒙古自治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在自我素质提升、探讨理论研究方面失去了许多机会。最为严重的是引导力不够,在人们的印象中,给新闻类专业期刊投稿就是为评职称,由此,这种纯功利性的思维,使得来稿质量不高,大多是实践类的稿件,没有能引领新理念的稿件。多年来的做法,造成我们的刊物在同行中地位低下的形象。尽管,是否取消评职称成了人们担心的一个因素,但从文化需要理论引领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因素似乎影响不大。
  作为全区唯一一份新闻专业刊物,下一步如何发展?
  常言道: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加大研究力度,新闻实践才能创新。纵观全国各地的新闻类专业期刊,新闻媒介有影响的地方,其专业期刊也办的活跃,比如:南方传媒集团的《南方传媒研究》、大众传媒集团的《青年记者》、浙江传媒集团的《新闻实践》等。但大多数新闻专业期刊处在一种苟延残喘的地步。其实,对这类杂志我们真正做过思考及调查吗?那么《新闻论坛》这本杂志存在的价值究竟在哪?读者群的需求及现状?《新闻论坛》与读者群的联系点在哪?特别是《新闻论坛》刊发的稿件究竟给谁看?等等问题从没有做过调查。在新媒体日益强盛的今天,有的人认为报纸期刊已到了衰退期,悲叹声充斥其间,但国家现在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蓝图,那么,新闻出版业究竟如何呢?
  1.期刊现在是朝阳产业,而不是暮日之光。去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现在我国的新闻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着两大态势和一个机遇: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基础较差、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新闻出版是朝阳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有着五大战略机遇:
  地位机遇:“四位一体”发展的整体布局,凸显了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地位;空间机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动力机遇: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前景机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机会: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外国专家学者说,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如今,中国的文化产业处于爆发性的前夜。
  2.我国的期刊历史有180多年的历史,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计表》,这是我国第一份期刊,而世界期刊的历史有300多年,图书的历史约有1000多年。中国期刊史上有过几个高潮:1919年达800多种、1935年达1518种、1950年达247种、1999年达7999种、2006年达9468种、2009年达9824种。20世纪的30年代、20世纪的60年代、20世纪的80年代为我国期刊出版的三个高潮期。目前,我国期刊进入发展期,传统的中国期刊业进入了调整期,并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原来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企业,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关键是看谁在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产品结构和文化创新能力等方向抢先调整,积极突破。在我国发行再好的期刊也没有上千万的,而在美国、法国却有好几个。
  纵观世界期刊业的结构在今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的模式已由单一的内容生产,向内容产业生产发展。如《美国地理杂志》这份已有170年历史的期刊,目前已产生出品牌效应,衍生出旅行家杂志、历险杂志、世界杂志、杂志网络版、地理图书、地图、地理频道、国际频道、地理电视,从期刊、图书到网络一个全方位的发展模式,分析《美国地理杂志》不难发现,围绕某一个特定的文化产业板块,多种媒体、多种业态同步发展,做到资源和优势的共享、内容产业和资本运作同步,不仅互补效益明显,还有利于文化品牌的形成。
  那么,当今我国期刊与世界出版产业的差距在哪里?据专家学者调查,我们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不在文化价值的创造,而在文化传播形式的落后。
  期刊作为一种传媒,其本质是“影响力经济”,表现在,农牧区对社会意识的影响力超过了社会经济影响力,只有扩大社会影响力,然后才能获取丰厚的利润;那么,图书和期刊社会影响力形成的基础(也就是核心竞争力):信息的支撑、观点的支撑、智慧的支撑,其中观点的支撑是期刊在本专业本领域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3.《新闻论坛》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新闻专业杂志,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读者是近万人的新闻从业人员,研究好这些人的需求,我们的刊物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笔者以为“定好位,走杂志之路”,要拓宽视野,不能关起门来搞事业,要走出去,调研市场,研究读者的需求。具体在内容的定位上,不仅要传播新闻新理念,还在传播知识、信息,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全面的数据库,为下一步多元发展做准备。还有在形式上,要有自己的独特的形式要素,给人们一个清晰的形象。
  4.作为期刊从业人员,全员要有商业意识,运用市场理念,来做新闻专业性刊物。众所周知,新闻法还在襁褓之中,由此,新闻记者这一职业近年来已成为几大高危行业之一。新闻从业人员的生存状况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采编人员的故事,特别是采访后面的酸甜苦辣等等,理应成为专业性刊物的一大内容,让新闻从业人员在媒体上不能说,能在这里倾诉;他们的事迹能在这里展示,使新闻论坛成为编采人员的家。尽管是新闻专业类的刊物,但要按市场的理念去选题,去策划,办一份能吸引新闻人的刊物。
  5.《新闻论坛》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运用好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与内蒙古记协联合,把新闻理论稿件纳入全区、全国好新闻评选活动之中,通过这个平台,使全区新闻从业人员能够自觉地关注、研究有关新闻及新闻人,从而提高全区整个采编队伍的素质。其次,这份刊物由内蒙古日报社主办,特别是内蒙古日报社成立传媒集团以来,已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占据着内蒙古自治区绝对话语权,如何引导舆论?如何引导主流人的思想意识?成为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今后关注的一个重点,要达到这一高度,人员素质就成为一个迫切问题,怎样提高人员的素质,固然有培训可解决一些问题,但培训仅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只有让采编人员自己动起来并带动年轻一茬记者,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运用《新闻论坛》这一平台,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如山东大众传媒集团的专业性刊物《青年记者》就很好的发挥了这一作用,他们要求,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每年申报一个研究课题,社领导也不例外,到年终时,由社编委会评出优秀课题来,除重奖之外,还申报省级理论奖、刊登,如能成书的,由报社出书。这一做法对个人及报社、年轻人的成长都大有裨益。人才是竞争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因此,配备高素质、懂业务、敬业的人才是《新闻论坛》下一步占领市场的关键。
  6.在市场运作上,可参考其它刊物的作法,与其它媒体联动举行活动,扩大知名度;还可成立理事会,吸纳资金,在保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开拓市场。
  7.充分利用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资源,使《新闻论坛》上线,虽然我们已有自己的网站,但仅仅是内容的复制,并没有把它做活。因为,《新闻论坛》是双月刊,出版周期较长,无法与读者进行互动,真正把网站搞起来以后,可与读者互动起来可进行读者调查,即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使刊物与网络真正相融合。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相关热词搜索:忠实 新理念 传播 传播新理念 做传媒人的忠实朋友 做自己的忠实朋友 做自己忠实的朋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