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制度?战略】战略解读美国的霸权之路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二战结束,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世界权力结构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美国霸权的神奇性色彩愈发突出。然而,对于美国霸权在世界政治转型中所出现的新变化,已有的霸权理论模式(“霸权稳定论”、“霸权周期理论”、“霸权转移论”等)未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解释,国际关系学界有必要对此而为之。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门洪华博士新近完成的《霸权之翼:美国国际制度战略》(以下简称《霸权之翼》)一书,就是上述有益探索中的一种尝试。
  下面,就《霸权之翼》一书谈几点个人阅读体会:
  
  一、《霸权之翼》的写作特色
  
  1.注重理论分析与历史厚重感的有益结合
  《霸权之翼》所设定的理论目标是,从权力转移、问题转移和范式转移的角度,对霸权的解释模式进行理论总结,进而提出从国际制度的进程性角度构建综合性霸权解释模式。作者认为,在美国霸权的解释模式上,我们不仅强调权力(结构性因素)的概念,还要强调国际制度(进程性因素)和观念的价值。具体地说,解释美国霸权及其未来,需要通盘考虑权力稳定、制度稳定、观念稳定的价值,强调结构性因素、进程性因素与观念变革的结合,从而确定一种综合性的解释模式。为了完成这一理论目标,作者确定了《霸权之翼》一书的理论研究重心,即如何评估国际制度的战略价值。国际制度不仅是一种霸权的工具,也存在一定的道义内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制约霸权。
  与此同时,作者将历史沿革视为分析美国霸权的另外一条主线。作者明确指出,美国霸权本质上是一个历史变革的过程,尤其是随着国家实力的兴衰而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在作者看来,关于美国霸权的理论解释需要增强与历史分析之间的结合。既然历史是检验理论的实验室,而且历史本身蕴含了许多理论的素材,那么掌握历史知识能够扩大和充实理论家头脑中的资料库,提高他们提出理论假设的能力,使之更好地接近现实。为此,作者在展示美国霸权之理论内涵的同时,着力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创新等层面详细剖析美国霸权的根源,将美国霸权的发展分为相互联结的几个阶段,并且分析了美国后冷战时代的大战略。
  
  2.努力探寻美国霸权的制度性内涵
  目前,学术界关于霸权的理解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霸权指一国拥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并操纵国际体系的运作。霸权的成长存有共同之处,例如,世界大国大多是海军强国,并具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等等。然而,美国霸权的成长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辉煌之处,即美国的全球力量是通过国际制度布局创造的全球体系来发挥的。通过突出国际制度“刚性”发展的重要性,《霸权之翼》一书使读者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国际制度是美国霸权战略的一块基石。20世纪是国际制度发展的机遇期,国际制度为美国提供了与大英帝国不同的充分介入世界事务的权利,甚至已经成为美国霸权结构中的一部分。
  根据作者的总结,美国的“制度性霸权”(institutional hegemony)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国际制度是美国追求和维护其霸权地位的重要战略途径;第二,国际制度发展成为结构性因素、权力因素,从而成为美国霸权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这种新自由主义霸权,通过互惠式的制度安排,不仅使美国人对国家利益的时空范畴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美国的同盟国乐于接受这种领导。正如约瑟夫?奈所说的那样,“国家利益的重新定义,往往不是外部威胁或国内压力集团要求的结果,实际上它们是由国际通用的规范和价值决定的”。按照作者的分析,美国霸权既体现在全球层面的制度布局上(国际秩序、联合国等),也体现在地区层次的制度布局上(以美国为中心,以美洲为基础,将欧亚大陆囊括在其中,而且其战略中心出现“东移”趋势)。另外,美国的“制度性霸权”明显带有战略文化的含意。作者认为,文化价值观是美国霸权中的永恒主题,也是富有战略价值的核心变量之一……向外输出文化价值观念成为美国霸权的一个鲜明特点。相对于罗马霸权、英国霸权而言,美国霸权并不是建立在海外占领的基础之上,而是将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观念作为对外扩张的宣言书,进而通过通俗文化、民主观念等实现了全球化与美国化的融合,从而塑造了一个真正的世界霸权。
  
  3.凸现战略评估的现实性与前瞻性
  《霸权之翼》是一本全面评述美国战略的专著,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战略思维训练。除了“霸权”、“制度”以外,《霸权之翼》一书的第三个核心概念就是“战略”。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历史回顾,无论是评估现实还是展望未来,作者自始至终对美国霸权贯穿了一种战略层面的解读,即本书不乏战略谋划的真知灼见。
  《霸权之翼》的战略评估立足于国际政治的重大实践,尤其是加强当前世界政治转型的研究。在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当前世界存在的巨大差异,也展示了当前美国霸权的异常强大。进而,作者从权力转移、问题转移和范式转移的角度详细剖析了当前世界政治转型的原因。作者认为,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的巨大变革,美国霸权也进入一个相对明显的转型时期。由于美国已经习惯了两极霸权的世界格局,因此冷战的结束意味着,美国可能需要一个新的调整时期。换句话说,当前美国不但较难分清竞争的格局和对手,也更难实现权力的转换。实际上,《霸权之翼》一书向读者展示了,国际战略理论只能从实践中走来,而不可能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自我循环。
  《霸权之翼》的战略评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我们理解当前美国的对外政策提供了一份有益的思想路线图。在谈到美国霸权战略的地区布局时,作者指出,美国的欧亚战略重心出现东移,总体上改变了重欧轻亚、先欧后亚的传统安排,加强了对东亚的重视。而且,作者强调软实力层面的战略利益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软实力层面的战略设计,虽然短时间内很难收到如同大炮政策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察,它是美国行为中最具渗透力和战斗力的。受惠于相对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美国按照自己的需要勾勒出“世界秩序”:安全约束的机制、互惠性的霸权和经济的开放性、资本主义认同感。事实上,“和平演变”战略就是通过西方秩序的架构(各种制度创新)及其吸引力完成的。由此司见,世界秩序和各种制度安排是美国霸权的遗产,是维护美国的大国地位的“软实力”,帮助美国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富足的维持现状的国家,美国在维护国际秩序方面有其利益”。
  
  二、《霸权之翼》的两点缺陷
  
  1.对美国霸权的国内制度等因素的论述略显不够
  虽然本书在第二章《美国霸权的根源》也谈到美国霸权兴起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但是并没有就美国霸权的国内制度等因素展开详尽剖析。正如内政和外交不能完全分开一样,制度在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的两种内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正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要想全面分析美国霸权的“制度性内涵”,不能忽视国内制度等内部因素。换句话说,探寻美国全球霸权的逻辑离不开其国内因素(包括思想 基础、制度保证等)的考察。
  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美国独特的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结构是其全球性霸权的深厚基础。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因此其自由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传统,甚至成为“保守主义”的代名词。在美国,政治共同体的根本法则、私人财产的特权以及公共权威的特定范围等问题从来没有像欧洲那样受到质疑,因为它们是“美国传统”的遗产。也有西方学者认为,如果对美国在20世纪建立全球霸权的社会和历史基础重新进行阐述和理解,那么应当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并适当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例如,罗伯特?考科斯指出,在美国的世界霸权后面,存在着生产、国家与世界秩序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与这种具有“美国特色”的新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构造是密不可分的,即美国全球霸权是其国内“生产性政治”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
  
  2.对美国霸权的发展前景未做深入探索
  尽管美国的“制度性霸权”更具穿透力和杀伤力,但是人们不免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新式霸权能否是“兴衰规律”的一种“例外”。《霸权之翼》对此做出了一些回应:大国的兴衰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不变规律,美国的“制度性霸权”也有一个自然的兴衰过程;霸权的兴衰不是一种简单的“历史循环”现象,而是世界政治转型期间的一种此起彼伏的权力转移;等等。但是,《霸权之翼》一书并没有对美国霸权的未来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关于美国霸权的未来发展,学术界尚存争论。有的观点认为,美国霸权在“9?11”以后的世界得到了提升;也有观点认为,美国霸权已经明显出现了衰落的“症结”。学者们之所以对美国霸权的未来走向产生分歧,是因为他们对美国霸权的基础性因素及其外部环境常常有不同的理解。
  美国霸权走下坡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原因在于:第一,美国国家实力与独霸世界的战略意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一些新兴大国的崛起开始冲击美国霸权的合法性;第三,国内不断膨胀的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导致自身“软实力”开始下降。在充满变动性的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美国霸权的未来发展大多取决于,美国能否对已有的制度网络做出有效改革。如果美国未能及时而有效地对自己主导的制度网络做出变革,或者未能提供更加合理的制度创新,那么其霸权的衰落过程将大大加快。更为致命的是,目前美国国内出现了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危机,这无疑也会加大美国霸权护持的难度。例如,2004年,亨廷顿推出《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仔细解读了“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深刻挑战。在亨廷顿看来,“我们是谁?”的问题对美国传统的价值和信念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已经到了一个紧要的转折关头。由此可见,如果美国没有充分做好适应世界急剧变革的准备,那么其霸权必然会置于未来国际体系的对立面。
  不管怎样,《霸权之翼》一书为我们理解美国霸权提供了一些有益思考。在我看来,评价一部人文社科作品的标准之一是,作者不断追求的学术理想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霸权之翼》一书是门洪华博士追求自己学术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正是作者为一种永恒的学术理想而进行的不懈追求,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霸权之翼》一书的强烈震撼。换句话说,在社会科学领域,只有“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读者才能真正体会出创作者所具有的“责任、奉献”之理论品质。但愿,这不是多余的话。
  (作者简介: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91)

相关热词搜索:霸权 战略 制度 霸权?制度?战略 美国全球霸权战略 美国的军事战略是霸权军事战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