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流行语浅析】 大学生流行语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大学生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文章阐述了大学生流行语的构成类型和特点,从社会现实、文化背景、心理特征三方面探讨了这种文化盛行的原因,最后提出应该正确对待大学生流行语,引导学生创建健康文明的大学校园文化。
  [关键词]大学生流行语 校园文化心态
  
  大学生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由大学生自己或其他人创造的,在大学生的口语交际中广泛流行的一种话语形式。包括新出现的高频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大学生流行语涉及一些热门的社会议题,更与日常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包括人生意义、生活方式、学习、爱情。友情、就业、消费、时尚等方面。大学生流行语是当下校园生活的及时反映,也真实地再现了大学生的文化心态与价值取向。
  
  一、大学生流行语的类型
  
  大学生流行语的表现形式多样,具体有以下形式:
  1、旧词赋新义。这些词语原来就已经存在,但是现在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且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金刚钻”即金刚石,是已知的最硬物质。流行语里用来比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学生。“充电”。原本指对电池补充电力:现指有些入觉得学识不足,需要继续深造,或指身体感到疲乏需要补充体力。
  2、仿词、仿句、仿篇。仿词是指在现有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词素,从而创造出的新词新语。如仿“校花”的“校草”指代学校里丑陋、笨拙的男生。“卧谈会”仿“座谈会”,指躺在床上聊天。
  仿句指仿照某一名言警旬或某句流行歌词而造出的新句。如“网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仿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网络的痴迷。“考就是一个字”仿自流行歌曲《爱就是一个字》,表达了学生对考试毫不在乎的心态。
  仿篇是对现成的诗词歌赋或篇章的仿拟。如“考试如此多娇,引无数考生尽通宵。惜秦王汉武,胆子太小;唐宗宋祖,不得不抄。一代天骄,成吉恩汗,最后全把白卷交。俱往矣,数风流人物,全部重考。”仿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主要发泄对考试的不满,调侃了那些不认真备考,而在考场中作弊的学生。
  3、谐音。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或汉字来取得言语表达含蓄、幽默、风趣或讽刺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如“情圣”指情场上剩下来的、“早恋”指早晨锻炼、“黄昏恋”指傍晚锻炼身体、“大喜之日”指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等。
  4、缩略语。保留该词原义的基础上,省去某些形式成分,使语言简洁、有表现力。如“寄托”,GRJE与托福。“留学生“指留过级的学生。“铁托”,指铁了心考托福的学生。
  5、借喻,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如“你真像孔雀!”并不是夸你漂亮,而是说你太自作多情了。“冬瓜”指身体肥大的人。“你真克林顿!”意思是你真会撒谎。
  6、数字词。是采用比喻和谐音的方法构成流行语。如“01925”是你依旧爱我“1314”是一生一世、“520”是我爱你等。
  7、中英文混用。在网络语言中使用广泛,充分显示了新奇、有创意的特点,如“I服了You”、“小Case”、“Hi,大家好!”、“Happy一下”等。
  
  二、大学生流行语的特点
  
  大学生流行语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流行语,其中很多是由大学生自己创造的,并且是广泛流传于大学校园。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流行语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知识性
  知识性是指大学生流行语大多数具有特定的文化知识内涵。大学生流行语除了具有一般社会流行语的流行性、时尚性的特点外,还具有趋雅性的特点,以一定的文化基础为依托。这与大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较多的文化熏陶密切相关。比如“内存”指知识水平。“复制”指考试或练习抄袭他人。“死机”指正在做的事因思维障碍等原因,而无法继续进行。这些流行语涉及一些专业术语,融入学子的智慧,具有一定的知识含量。
  2、诙谐幽默
  大学生流行语经常使用“反语”、“别解”、“比喻”、“仿拟”等修辞手法,有意对词语的意义作歪曲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解释,或者故意颠倒词语的褒贬色彩,而达到戏谑和调侃的效果。比如“小白”、“你好白哟”中“白”是“白痴”的简称,戏称同学笨,因较含蓄并带有戏谑、亲昵色彩而易于为人接受。“今天老师又请我去‘喝茶’了”。这里的“喝茶”不是指消遣娱乐的好事。而是被老师叫去单独挨批了。学生们对不便明说或不太光彩的事情,采取故意歪曲词语本意的手段,借题发挥,含蓄幽默地传递信息。增加话语的辛辣嘲讽味。
  3、标新立异
  大学生流行语一个显著特点是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富有创造性。大学生崇尚个性,追求创新,在流行语的创造和使用方面追求新创意、新内容、新形式,从而达到彰显个性、凸显智慧的目的。比如“给你点阳光,你就乱灿烂。”“说你胖。你就喘。”“说你脸白,你就不洗脸。”等。这些流行语表现出大学生直率坦荡、情绪特征明显的青春色彩。
  4、简洁明快
  大学生崇尚简洁、方便、快捷,经常将复杂的词语缩略化,或用数字、字母代替。以提高效率,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1)使用缩略语。缩略语的大量运用也体现了大学生流行语简洁的特点。比如“大英”(太学英语)、“大语”(大学语文)、“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2)使用数字词。大学生发现并利用隐藏在数字中间的巨大的语言价值:用谐音转换数字意思。比如“3166”(谐音“沙扬娜拉”,意指再见)、“0001000”(我真的好孤独,“1”是指一个人)、“286”(、指行动缓慢的人)。
  (3)使用字母词。大学生们受自身知识和网络语言的影响,喜欢运用字母词来表达意思。比如“MM”(妹妹)、“GG”(哥哥)、“BT”(变态)、“N”(多)、“S”(很会拐弯抹角)。
  
  三、大学生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流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和流行与社会现实、文化背景、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联系紧密。
  1、社会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并要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当代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高信息化、思想和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处于时代前沿的莘莘学子敏锐地触攘到时代的脉搏,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增强、追求个性独立,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流行语。
  2、文化背景。大学生流行语的产生与时代文化密切相关。
  首先,网络文化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以其风趣。简洁、个性化特征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流行语的一部分。常见的网络用语基本上有三种: 一是聊天室、BBS上运用的“术语”。如“东东”(东西)、“斑竹”(版主)。二是网上为省时所运用的字母、数字缩略语。如“MM“(妹妹)、“88”(再见)。三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菜鸟”指网络新手、“网虫”指成天泡网的人。
  其次,大众传媒的影响。除了网络,大学生流行语还受到娱乐性电视节目、时尚杂志、广告、影视和报刊的影响。这些强势媒体对校园空间的介入和覆盖,使得大学生流行语呈现出流行性、时尚性的特点。例如一些流行的影视剧、小品的经典台词:“做人要厚道”、“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伤自尊了”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
  最后,外来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逐渐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英语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更是成为流行,时尚的代名词。当代大学生采用英文形式或英汉夹杂的形式创造了很多新流行语。如“AA制”、“T恤”、“IT人才”、“e时代先锋”等。
  3,心理特征。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追新求奇心理。大学生喜欢张扬个性、追新求奇,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在语言上不拘泥于词汇的传统意义和形式,给许多旧词赋予了新的涵义。不说逃课而说“跷课”;不说反应慢而说“大脑短路”、“大脑缺氧”等。这些流行语折射出大学生独特的创新意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摹拟仿效心理。大学生标新立异,追求个性,但在强大的社会流行面前,还是会不自觉的产生仿效心理,追赶时尚,渴望得到社会认同。例如《大话西游》热播时,“I服了u”、“曾经有一份情感摆在我面前”、“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等流行语在大学生中迅速传播。
  最后,逆反宣泄心理。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要面临繁重的专业学习和沉重的就业压力,加上大学生本身不成熟,对待事物往往采取情绪化的方式,使得大学生流行语中充斥着一些挖苦、讽刺之类的贬义词。比如“我靠”、“去死”、“白痴”、“有病”、“大脑进水”等,以此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满,以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
  
  四、对大学生流行语的思考
  
  大学生流行语是校园生活的及时反映,也是大学生社会文化心态的表征,在调适大学生心理、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一些语法不规范、内容消极的语词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积极方面
  大学生流行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丰富了校园话语空间,增加了交流的情趣。它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和个性,勇于创新的心态,给大学生活注入了新鲜活力。一些品位高、表现力强、规范度高的流行语丰富了汉语词汇。也彰显出学生的创造力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消极方面
  在认识大学生流行语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大学生流行语中讽刺、挖苦的词语占了很大比例,体现出部分大学生玩世不恭的消极处世心态。部分流行语庸俗粗浅、语意混乱、滥用缩略语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引起人们担忧。
  大学生流行语是反映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折射出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流行语,创造并使用健康纯净、积极向上的流行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语言文字的创新与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流行语 浅析 大学生 大学生流行语浅析 浅析格式流行语 2017大学生流行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