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到《赢在中国》】赢在中国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赢在中国》在本土化《学徒》的操作当中,有模仿、借鉴,却也有根植于本土价值文化内涵的调整,作为一档职场真人秀栏目,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真人秀 本土化 比较分析
  
  我国真人秀节目大多是将欧美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稍作改装以中国版本搬上荧幕,本土化成功与否是关系到节目生死存亡的关键。本文从《赢在中国》个案出发,对比美国同类成功节目《学徒》,分析这个真人秀栏目在中国的本土化现状,从多个角度比较这两个节目的不同。
  2006年3月29日,以“创业励志”为口号的大型电视真人秀比赛节目《赢在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拉开帷幕。这档节目是承袭美国NBC广播电视公司发行的《学徒》。这两档栏目同隶属于职场竞技类节目,立意在宣扬职场的成功、进取、梦想、执着,考察的是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委所要求工作任务的能力,展现参赛选手个人的性格、能力、特长、缺点以及选手之间的合作、摩擦、竞争。最大的吸引力即在不断有人淘汰出局、完成既定工作任务、以及面对成千上万观众等多重压力下参赛选手的表现不确定性、比赛结果的不可控性、不可知性。二者虽然在大致比赛规则形式上并无太大区别。但是孕育在美国价值观文化观体系下的《学徒》与在中国特定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的《赢在中国》必定有很大的差异。
  
  一、从电视节目制作角度,即从策划、拍摄、后期制作、整体包装角度来看,《赢在中国》尚没有达到《学徒》的制作水平。
  
  1 从电视画面角度,《学徒》每个镜头语言的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伴着节目发展脉络,固定镜头、运动镜头、人物特写、景物拍摄、快镜头、慢镜头等配合得都恰如其分。
  比如片头曲对投资方也是主持人特郎普产业的拍摄镜头,广角、特写、甚至是航拍,华丽壮观富有动感,很具冲击力。对比《赢在中国》,其片头也采用了拍摄象征梦想进取精神的财富标志的高楼大厦,但是镜头语言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空泛,对选手活动追踪包括心理刻画方面的特写镜头比较单薄,镜头切换节奏不快,固定镜头的应用远大于推拉摇伸等富有张力的动镜头,一般都是采用中景的距离,画面能挖掘的信息较少。
  2、从声音角度看,《赢在中国》和《学徒》都弱化了主持人串联作用,以声音过渡为连接画面内容的手段。
  二者都有主题曲,在音乐选择上都以激昂奋进为主旋律,但从音乐多样性和音乐表达信息角度,虽然《赢在中国》吸取了《学徒》的很多的经验,震撼力仍不能达到《学徒》水平。从《学徒》来看,其音乐元素是多样跳跃的,比如音乐类型可以分为“走进淘汰办公室的紧张旋律篇章”“日常生活轻松旋律篇章”“调侃俏皮旋律篇章”“矛盾激发旋律篇章”等等。这些错落有致的音乐对情节发展的起承转合起到了隐喻、象征和抒发的作用。《赢在中国》也效仿创制了自己的主题曲,加大了音乐在节目当中的比重,可是在跳跃性,戏剧性、细节性、冲突性的展示方面还是很不够。
  3、从节目整体编排角度,《学徒》的表现蒙太奇手法是精当富有戏剧性的。
  《赢在中国》则显得节目编排不够简洁利落、重点突出。《学徒》后期的制作用编辑出来的声画语言有重点的表现出竞争中两队的差异,比如一次发掘艺术家并主持一场艺术拍卖比赛当中,从平行蒙太奇的编辑上就能逐渐发现哪个队已经在整个活动当中获得优势。在后期制作上,《学徒》已经能把节目紧紧凝结的这四十五分钟划分为重点分明的几个段落,以参赛者日常准备工作为重点突破口,借助电视语言表达节目制作方的观点,最后揭示淘汰结果只占据10分钟时间。而《赢在中国》这一个小时的节目,在最后的演播大厅揭示比赛结果和淘汰人员名单上面占据了将近30分钟,这三十分钟的评委仍充当着解说者的角色,浪费了大量本应该展示选手真实性格的栏目时间,忽视了表达真人秀节目的核心要素。
  
  二、从“真人秀”节目的核心特色来看《赢在中国》和《学徒》对“真人秀”理解的不同定位和操作。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经指出“真人秀”的三个关键词:“真”是特色,“人”是核心,“秀”是手段。从真人秀栏目的定位和策划来分析,人物的性情、习惯、优点、缺点是节目要展示的重点,这是吸引观众的最核心节目元素。这一点,《学徒》展示的重点并不是商业精英的专业背景知识或者特别专业的能力,而是从任务当中展示个人的性格。从一开始,观众感受最多的就是几个选手通过参加活动的表现,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而展示的个人性格。比如第一季里面选手Omaraso是个倍受争议的人物,通过任务中攻击同伴Heidi不专业没品位、在公事途中需要找店铺花费时间吃午餐、因为一次小小的头部撞击事件借口休息回避责任、挂断队友的电话,但是个人修养好、艺术造诣水平高、言语得体、措辞适当等等诸多细节方面的刻画,用几期栏目就把一个真实人物立体的展现出来,使观众通过节目了解一个真实的人物。《赢在中国》从当前情况来看,对选手展示都在“前台”层次,即仍然拘泥于虚拟比赛规则当中的人物特定角色的展示。从主持人到评委到参赛选手,都把关注点集中在“组长”“宣传”“调研”等职位上的角色表现,队友之间的评价也都仅限于此次任务或者以往任务当中对工作角色的胜任与失职程度。比如真人秀第五场当中淘汰选手陈洁在与评委对话当中,焦点都在“市场调研”“执行力”“亲和力”“领导力”“组织力”“判断能力”等专业术语当中。观众除了知道陈洁一些工作上的能力以外,很难看到一个生活中真实的陈洁。
  
  三、从节目受众和内容定位上来看《学徒》和《赢在中国》的差异。
  
  《学徒》第一季刚刚播出就风靡了全美国,据调查4个月位届收视冠军宝座。这和《学徒》内容定位息息相关,虽然是创业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但内容定位上展示商业运作只是形、展示人物性格才是实,最大幅度地降低了节目欣赏的障碍。从参赛选手上看,大多是30岁以下,职业上差异巨大,有律师有白领有老板;性别多元化,比如第五季学徒16名选手当中有9名女性。这样集合起来的一个错综复杂多样丰富的小群体,自然会有产生很多摩擦冲突的机会,更能反映压力下的人性,也使节目情节跌宕有致,能吸引各种社会背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受众的注意。相比较而言,《赢在中国》因为其策划要担负的“创业”“精英”“资本”“营销”等价值文化元素,以展示“商业实战”为主要内容,定位在了一个高知识水平小范围的受众群。加上过多采用较高专业商业化语言,增加了观众欣赏障碍。所以《赢在中国》收视率、影响力比不上《学徒》,也无法和2006年一些表演类真人秀相媲美。
  
  四、分析《学徒》和《赢在中国》价 值观、文化上的碰撞,这也是这档节目本土化当中最显著的隔阂问题。
  
  1 两档节目办节目宗旨节目立意上的比较。
  《赢在中国》的制片人兼主持王立芬说。这档节目最大的核心宗旨即是“励志”,并且表明这是和《学徒》最大的不同;《学徒》的投资兼主持特郎普则表示“It’sjust business”,宣扬的是另外一种“美国梦”励志观。从两者的片头曲中就可以看到显著的文化差异不同的价值定位。《学徒》的激昂的主题曲中,歌词出现的多是“money、spotlight、next big thing、cover people”极力宣扬个人财富、个人声望、个人权力,是典型的美国式个人主义价值观。而《赢在中国》的主题曲《在路上》情绪婉转、大气恢宏,表达的内容像主题歌词倾诉的一样是“自尊的生存、自我的证明、心灵的困境化作我的坚定”等艰难的创业过程,坚定的创业意志。立意是在唤起金社会创业激情、培养创业英雄。片头曲把更多的镜头留给了三三俩俩集体亮相的选手,极力淡化了金钱物质追求,切合了典型的亚洲集体主义含蓄内敛的价值观要求。《赢在中国》釜底抽薪的改变了整个《学徒》的立意,与现阶段中国社会需要创业性人才的太背景巧妙结合。是节目得以在中国特定的价值文化体系下生存的必要举措。
  2、两档节目制作过程中反映出来不同的道德标准和受众心理底线。
  节目制作方如何向观众表现选手。将什么作为真人秀最大的卖点?这涉及到一个社会总体道德标准和受众接受心理底线的问题。在《学徒》当中,可以涉及到参赛选手的日久生情,比如第一季当中的Amy和Tony;涉及到家庭人员的问题,比如第二季冠军Randal在比赛过程当中祖母的去世等隐私问题;可以表现队友私下里互相恶评,有脏字的谩骂(经过处理),办公室里的公开指责;投资、主持、评委身兼一职的特郎普更是大亨作派,手指淘汰选手一声“You ale fired!”或者直接说选手太糟糕、无用、不忠诚、爱撒谎。这表明美国电视节目的制作已经日益戏剧化、情节化了,以娱乐大众为根本己任,所以制作方会展示选手的矛盾、放大选手的矛盾、甚至制造选手的矛盾。回到《赢在中国》来看,王立芬明确表示“娱乐不是唯一吸引收视率的唯一因素”,强烈的教育大众引导社会的使命感是这档节目提高节目内涵的重要原因,而中国人独特的谦和含蓄忍让的精神也跃然节目当中,在所有的真人秀最后判决谁人淘汰的环节当中。认为淘汰自己是一个最常见的标准答案,选手之间互相鼓励互相褒扬,即使出现摩擦,也会很快团结在任务当中,更没有所谓的个人攻击。
  综上所述,《赢在中国》在本土化《学徒》的操作当中,有对虚拟规则的模仿、制作形式的借鉴,却也有根植于本土价值文化内涵的调整,节目定位在“创业励志”的宗旨上,奠定了相对《学徒》更宏大更具有中国现实背最的节目主题品位。虽然在节目制作的投入和包装环节《赢在中国》尚没有达到《学徒》的精良标准,欠缺一定的娱乐性。但是作为一档职场真人秀栏目,在创业这个新颖题材上,媒体、企业、创业精英大规模的互动在中国还是首次出现,是个非常有益的尝试。

相关热词搜索:学徒 中国 从《学徒》到《赢在中国》 爱彼迎苦战中国学徒 中国传统手工艺招学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