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对校园暴力事件】如何应对校园暴力事件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惨案,由于其手段残忍在社会上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惨案的发生除了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之外,个别媒体的报道偏向也值得商榷。要有效防止同类事件的继续发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切实加强安保措施,相关媒体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宜考虑社会影响,政府部门应该切实注重民生,搭建与民众沟通的平台。
  【关键词】校园暴力事件 安保教育 民生
  
  当枪决南平杀幼凶手的枪声还未散去,就在当日下午,广东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又发生行凶事件,16名学生和1名教师受伤。4月29日,一男子持刀冲入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砍伤29名幼儿、2名教师和1名保安。30日,惨案在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再次发生,该村村民王永强闯入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幼儿,然后自焚。包括此前4月12日广西合浦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在内,短短的40余天,竟连发生5起校园血案。
  这些血案凶手往往手段极其残忍,再加上所施暴的对象都是毫无反抗力的小学生,事件的影响极其恶劣。这些残忍的事件,令曾经幸福的家庭顿时陷入无法自拔的哀痛之中,也让所有人深感难以释怀。
  一、惨案发生与媒体报道的偏向
  一次次的悲惨事件除了给仍活着的人以警示外,更重要的是呼唤校园,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的安保措施。我国中小学校长期以来都缺乏必要的安保教育和安保措施,很多学校往往只请个老人守门,主要也是防止学生随意外出,并不具备防暴效力;有的甚至连门卫都没有,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更是普遍。反观这几次的校园血案,几乎都是缺乏必要的校园安保,导致幼小的生命在遇到凶手残害之时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助和制止。退一步讲,面对凶徒,即使不能有效反抗,至少也应该教会孩子们尽快跑开以躲避危险的意识,教会孩子辨别危险、躲避危险的能力。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利益分配导致的贫富分化、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也是对血案事件解释的最多的一个方面。很多人在网上将血案的根源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分析考察,有些也颇有道理。但是越是这样,就越应该加强校园安保措施、搞好中小学生的安保意识教育。
  校园暴力事件的连续发生的确应该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绝不仅仅是出于偶然,南平歹徒事后说的“社会冷漠”也绝不仅仅是他的疯言疯语,更多的是反映出了这个社会的某些非常态的现象,这些非常态现象的通过系列残害小学生事件得以放大,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焦虑。当现实的不均等、不公正与社会积怨必须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被发泄出来,无论对国家或者是对个人或者家庭,都是及其残酷和不幸的。笔者认为,我们在诅咒那些丧心病狂的暴徒之余,还应该考虑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效防止惨剧在社会上的扩散。
  此外,关于这些事件,很多媒体在报道歹徒行凶和惨案的经过之外,还有意无意地将矛盾指向社会现实,引导公众,乃至有相同想法的人形成一种错觉,即他们这些极端行动的背后是由社会造成的,社会才是其罪魁祸首。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反而可能会引发同类事件的相互传染,使这一极端行为在社会中扩散开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譬如,在报道南平血案的同时,有媒体将歹徒的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社会关系等等,事无巨细地进行了报道,其中尤其强调的是凶手平时的“能干、人缘好”,以及因为买不起房导致40多岁了还未结婚等等,等到血案一发生,好像这全与他本人无关,都是这社会造成的恶果。我们不能否认社会的确存在如社会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问题,但社会不公绝不能成为将屠刀指向稚嫩的身体的理由!笔者认为,此类的对民众无任何良好引导的恶劣群体性事件,深层次报道的必要性值得推敲。
  二、社会应对的措施
  防止类似凶残的暴力事件的继续发生,在社会形成扩散传播效应,我们应该着重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校应切实加强安保措施,做好安保教育
  惨案已发生,我们不仅需要反思,更需要实际行动。那些行凶暴徒之所以将屠刀举向小学生,就因为他们太柔弱、太稚嫩,没有任何能力进行有效的反抗,而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又正是依靠这一代一代的少年儿童不断成长;所以,给予他们以保护是每个负责任的社会、学校、家长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我们有责任有需要切实加强校园安保措施,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环境,切实加强校园等公共场所的安全戒备、安保人员的配备等等。最近欣闻国家相关领导人在5月3日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要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为孩子们学习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①校园的安保除了硬性的规定之外,还应该加紧对孩子们的安保教育。除了对每个人爱心教育、伦理教育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救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日前广州某小学虽然有特警、警犬护校,但是不少家长仍然坚持护送孩子上学,“只有亲眼看见孩子进入校园才放心”;②有家长认为,现在他们教会孩子提高警惕,学会观察环境,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这一点,对于由于种种原因严重缺乏安保的广大农村小学来说,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2、媒体报道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考虑报道的社会效果
  媒体是应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但绝不是有闻必录,更不是变相炒作。南平惨案发生之后,各地媒体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甚至有个别的媒体大肆报道凶手郑民生如何认为自己受了社会不公正待遇,杀小孩只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自己的重视等等。有个别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在对事件细节的解读过程中,逐渐忘记了社会责任,迷失了职业道德,开始产生深入挖掘郑民生为何感到冤屈、是否精神病患者,甚至有怀疑法庭判决是否公正的冲动。这样做,最终在客观上造成了凶手的“情有可原”,甚至给那些有着社会积怨,抱有相似想法的人以“示范”。这无论是对于那些已然受害的幼小心灵,或者是仍然处于悲伤之中的父母来说,都过于残忍与不人道。因此,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还要认真考虑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不要将血案的发生让民众产生和归结于社会逼迫的结果。
  3、改善民生,搭建沟通渠道,减少社会对立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都将会不断浮现,道德价值观的迷失,社会分配的不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等问题,农民问题、下岗工人问题、房价问题、教育医改问题等,无论哪一个问题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又恰是这些问题不断刺激着民众。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应该着力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生存环境、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多投入有关社会公益项目,完善保障体制,努力实现社会分配机制的相对合理,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等,以此化解社会矛盾,达到社会和谐共存,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社会极端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宜多搭建与民众沟通的渠道,使民众的社会积怨得以适当消解。这需要给予社会公众适当的话语平台,能够建立起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机制,让民众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埋怨到宽容、到互信,让矛盾在初期就得到化解。如2008年11月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对话出租司机,有效地化解了一场突发社会事件。有学者评价“政府对这一危机的处置,为转型社会,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如何建立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树立了一个典范。”③总之,防范和消除校园暴力恐怖事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是一种社会共识,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0年5月3日
  ②涂峰,《特警护校 力求“每校一警车”》,《南方都市报》,5月5日
  ③吴红缨,《薄熙来对话出租车司机 政府应急处理受好评》,《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1月7日
  (作者:钦州学院教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如何应对 暴力事件 浅谈如何应对校园暴力事件 谈谈对校园暴力的看法 关于校园暴力的论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