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传播模式的微博信息挖掘与应用]微博传播模式图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微博自2006年在美国出现后发展迅猛,中国微博在2010年也快速兴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基础上,微博形成了二级至多级的信息传播模式,产生了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和海量信息。同时,微博具有实时、移动、碎片化等特点,而积聚的碎片信息使信息挖掘和分析成为可能,国外就运用微博进行电影票房的预测、地震灾害的监测,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微博 传播模式 信息挖掘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微博理念最早是由twitter网的创办者之一的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提出。微博主要提供阅读、评论、转发、分享、关注等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通过Web界面、手机、IM等多种方式发布消息。
  自2006年美国twitter的另一个创始人杰克?多尔西发布了世界第一条“微型短信”后,微博开始迅猛发展。据尼尔森统计,2009年Twitter全球用户数由2月份的约700万增至四月份的近2000万。美国总统奥巴马、“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传统媒体、各种企业,甚至美国联邦调查局警员都开设了Twitter账号。杰克逊死讯公布后仅1个小时,微博Twitter就涌出了6.5万条留言,甚至最多时1分钟就有5000条留言。
  而在我国,微博先是经历了被禁的瓶颈期,后是门户网站新浪网在2009年8月推出新浪微博,腾讯、搜狐、人民网、网易等紧随其后,据CNNIC统计,2010年,国内微博用户规模约6311万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8%,手机微博的使用率达15.5%。中国微博快速兴起的2010年也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
  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指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效果的公式,包括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传播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传播学开始于信息传播的研究,先后提出并形成多个经典的传播模式。最具基础性的是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提出的“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香农-韦弗模式增加了噪声以表明传播过程的复杂性。拉斯维尔的“二级传播模式”则强调了“舆论领袖”的作用,为多级传播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麦斯特利-麦克莱恩也类似地提出了“把关人”概念。后来的施拉姆模式提出了“信息反馈”,而德弗勒的“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构建的循环传播系统成为大众传播过程中较完整的模式。这些经典的传播模式为微博信息传播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微博是一种“自媒体”,可以自主性的发表信息。微博力量或者说微博用户主要分为“草根”和“名人”,而Follow(加关注)是微博的典型服务,在此基础上,微博用户间最初的交流和互动是从一对一式的传播开始的,具有人际传播特点。然后,用户在共同关注某个事件或议题时会形成兴趣导向的“圈子”,表现为一种群体传播形式。这种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第一级传播,处于分众传播阶段。随着微博中话题和信息丰富性的增强,被链接到博客、BBS、SNS社区等,甚至被专业或综合的媒体类网站发布,而发展成一种大众传播,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草根微博从无名到知名大抵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而名人博客凭借本身的知名度,可能很快就形成强大的“粉丝关注团”而被关注,名人微博迅速或直接发展成大众传播模式,这种大众传播模式可以被视为“二级传播”。
  当然,“二级传播”模式是我们认为的对微博传播模式的简化,当其被纳入循环传播系统并考虑到反馈、噪声等因素时,微博的多级传播、网状联系、信息量剧增等复杂性就凸显出来。在微博环境中,一个人的微博和其他人的微博套叠,一个人群跟另一个人群套叠,而互联网让“六度分割理论”中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接近。因此只要一条信息能激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就能在短时间内、爆炸式的传播,可以说,微博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①而这种传播能量的背后是微博裂变式的信息传播机制及匹配的奖励机制。其中,关注和转载是构成裂变式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关注”完成了内容的主动推送,“转载”完成了内容的中转,触发了内容的二次至N次传播。关注和转载也对用户形成了有效的激励。首先,“关注”满足了关注者要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需求。同时,“关注”也是对被关注者的激励,因为关注者的人数代表了传播影响力,这是被关注者心理成就感诉求,将促使被关注者去创造更多优秀的内容。②
  微博的信息挖掘和应用
  在二级至多级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微博具备了4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ing)的传播特点,微博这个“自媒体”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博用户,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让用户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这种用户驱动的信息创造模式产生信息的速度快,信息量也在一级级的传播中变得海量。当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集中在特定的主题下,就可能形成事件流或思想流。从统计学意义上讲,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能够被应用于定量研究,再结合定性分析,可以做出符合逻辑的推理,并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因此,对积聚的碎片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探寻其规律并预测动向,特别是微博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可以应用于突发性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国外有学者运用Twitter上的内容来预测电影票房。研究选取了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间在美国上映的24部电影,采集了这个时间段的来自120万用户的289万条微博内容。研究结果发现:与各部电影相关的tweets数量的最高峰出现在各部电影的首映日附近。作者数量随该作者评论的电影数量的分布情况是:大多数作者只评论1、2部电影;与各部电影对应的微博率(就是每小时发表的关于该电影的tweets的数量)与票房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是0.9,p   于是,有学者研究微博能否提高地震信息反馈能力。该研究采用了2009年3月30日加利弗里亚摩根山4.3级地震发生后的微博信息名单,测验了用微博消息调查地震事件和快速描绘有震感区域图的可能性。因为公开的tweets都是保存在开放的可搜索的数据库里,用最基本的字符串如“earthquake”去匹配,可以在限定的日期范围里,由经度、纬度和半径定义的圆形地理区域内搜索。根据Twitter工程师介绍,tweet传输的延迟大约为5秒,通过一个简单的自动算法,摩根山地震可以在1分钟内被监测到。而大多数区域的台网要等到震级被确定后才会连同震中发布地震消息,在仪器较密集的南加州要发布一个3.5级地震消息的平均时间也在两分半钟以上,而台站分布稀疏的地方,地震消息发布出去的时间平均需要8分钟左右。而且,美国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系统(ANSS)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为保护美国地震局(USGS)网络服务器免于地震初始能量的冲击,会先将地震网页缓存起来,这就导致了一个额外的延迟。所以对于某些地震而言,微博可能要比USGS更快的监测到地震是有道理的。当然,利用微博监测地震无法获取精确的地震位置、震级和深度,而且微博的网络依赖性强,但是,微博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提高地震监测性能。除此外,微博还可以用于监测其他类型的灾害信息,比如火山观测、禽流感监测等。④
  微博作为一种互联网应用服务,其信息传播模式还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基于此的信息挖掘和分析也将被不断地尝试和推动,未来微博信息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并深入到社会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http://blog.省略/s/bl-
  og_48aba5b90100kdu3.html
  ②《微博客为什么会成功》,http://hi.省略/soune/blog/item/57bf
  972b8546abf0e6cd4097.html
  ③Sitaram Asur, Bernardo A. Huberman,《Predicting the Future With Social Media》,March,2009,http://p-
  apers.省略/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579522.
  ④Paul Earle,Michelle Guy,Rich-
  ard Buckmaster, Chris Ostrum, Scott
  Horvath,Amy Vaughan:【SRL】OMG Eart-
  hquake!Can Twitter Improve Earthqu-
  ake Response?,http://www.省略/publications/SRL/SRL_81/srl_81-2_es/.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挖掘 信息传播 模式 基于信息传播模式的微博信息挖掘与应用 数据挖掘应用案例 网络营销信息传递原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