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请分析电视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时尚杂志作为当代女性的精神伴侣和“闺中密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优雅》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时尚杂志中女性的媒介形象建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时尚杂志依旧无法摆脱父权制下的窠臼,大众媒介在帮助女性认识自身独立价值、强化个体意识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时尚杂志 媒介 《优雅》 女性形象
  
  一、研究目的
  作为二十世纪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波伏娃为我们开启了女性主义研究的大门,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日益强大起来。她曾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构的”。如今,随着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文化影响力加强,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领域。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发表的关于女性形象建构研究的论文数量繁多,其结论基本趋于一致,即认为媒介在建构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存在着刻板成见和歧视女性的现象。因此,本文将女性时尚杂志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考察近年来女性时尚杂志在女性媒介形象建构上的问题是否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也是笔者对时尚杂志的兴趣使然。时尚杂志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美的视觉享受,更可以传播思想和理念。该类杂志的目标读者――白领女性,她们经济独立,学业优秀,职业层次较高,追求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针对白领女性 “量身定做”的时尚杂志在建构女性形象的时候,究竟是对女性形象真实再现和积极探讨还是停留在对一种虚幻不可及的目标的刻意塑造上?这就是本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选择的是《优雅》这本时尚生活类杂志――因其不再想被华丽流光的物件衣饰包围得层峦叠嶂,不再想当物质至上和滥觞时尚的门徒,不再想被缠绕在无限放大和推崇的美丽虚无的梦境之中,2007年4月《优雅》决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版。改版之后以原创精神贴近女性生活,对时尚讯息的罗列不苟同,而是站在智慧生存的至高点,探索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为女人们的梦想树立一个真实的灯塔。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探讨“优雅女性”和现实女性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杂志风格的转变作为抽样基准,以2007年5月刊作为抽样起点,2010年12月刊作为终点,并假设杂志中的女性人物专访为杂志定位的“现代优雅女性”,从44期中挑选出52位受访者。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利用内容分析、量化的特质,整理《优雅》女性专访报道中的主题以及受访者的教育背景、职业以及人物特质。
  三、研究结果
  (一)“优雅女性”的地域分布
  在52位受访者当中,上海人(19.2%)、北京人(17.3%)、四川人(17.3%)位居前三甲,其次是台湾人(11.5%)、湖南人(3.9%)、浙江人(3.9%),还有一些零散分布的受访者(19.2%)以及未提及的受访者(7.7%)。
  以上数据表明,上海、北京和四川是《优雅》的重点目标区域。《优雅》本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宗旨进行采编,但目标城市依然倾向于沿海发达城市(59.6%),内陆的目标城市(32.7%)仅限制在根据地周围。这是否意味着“优雅女性”更属于发达城市?只有发达城市的女性更适合成为“优雅”的代表?“优雅”与经济实力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由低到高排列。当我们处于较低层次的需求时,优雅该从何而来?虽然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未来走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出身于二三线城市、没有背景,但接受良好教育的女性不会成为优雅的成功女性。《优雅》突出展现一线城市土生土长的优秀女性,对于靠自身努力跻身至一线城市并获得成功的优秀女性并没有多介绍,这不禁让我们陷入一种疑惑:究竟是富裕的家世背景、优越的成长环境,还是个人的奋斗努力成就了如此这般的“优雅女性”?此般“优雅女性”的成功故事可复制性到底有多高?
  (二)“优雅女性”的学历
  在分析“优雅女性”的学历分布情况之前,我们对52位受访者所处的年龄阶段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发现:年龄介于30~39岁之间的人数占62%;20~29岁和40岁以上的比例各占15%,未提及占8%。
  52位受访者也是的高学历分布。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并取得学历(硕士以上)的女性占17.3%,拥有博士学历的女性占9.6%,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占25%,拥有本科学历的女性占34.6%,本科肄业或以下的女性占7.7%,未提及的占5.8%。可见高学历是“优雅女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优雅女性”的职业
  多半“优雅女性”在多个领域共同发展(52%),从事传媒/作家/影视/文艺类工作的较多,占36.7%,其次是教育/培训类占13.9%,互联网IT和设计领域分别占7.6%和6.3%,金融和翻译仅各占1.3%,没有受访者涉足政治领域。
  上述数据表明,“优雅女性”的职业领域主要在传媒和文化教育方面,这不仅是时尚杂志关注的焦点,读者也颇感兴趣。这样的分布显示现代女性在相对女性化的职业领域里取得的成就更大,而在男性化职业领域里所占比例很小。
  (四)“优雅女性”的职位
  本研究将受访者的职位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高级管理者(占26.9%),包括董事长、执行长、总裁、副总裁、总经理;第二类为中层管理者(占63.5%),包括传媒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创意工作者、专家学者、法律从业者;第三类为一般职员(9.6%),包括私营业主和家庭主妇。
  由此可见,“优雅女性”虽不乏高级管理者,但中层管理者仍占很大部分。这样的结果与受访者多数从事传媒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有很大关系,从商的“优雅女性”并不占据主导地位,这其中也有配偶从商、夫唱妇随的原因。
  (五)“优雅女性”的特质
  根据改版后《优雅》的定位与导向,我们对“优雅女性”进行了十项特质分析。研究发现:执着勤奋、勇于冒险及挑战、精明干练是最突出的三项特质,分别占17.3%、15.4%、13.5%。
  因此,执着勤奋、勇于冒险及挑战、精明干练、简单随性、个性独立是“优雅女性”获得成功的重要特质,说明《优雅》在转型后更加看重女性的内涵,不再为肤浅的华丽外表做嫁衣。与此同时,“优雅女人”也与传统的“铁娘子”不同,可以适时作出取舍是智慧女性的精髓所在。
  (六)“优雅女性”主要议题
  在44期相关女性人物专访报道中,主要叙述的内容包括成长经历、事业成功的过程、平日的工作状态、婚恋情况、对待爱情的态度、事业和婚姻家庭的关系处理、对待孩子的态度、个人爱好、美丽心得及其他共十项。本研究主要对婚恋情况,对待爱情的态度、事业和婚姻家庭的关系处理三项做进一步分析。
  1、受访者的婚恋情况。对受访者婚恋情况的统计显示,单身女性(未婚50%,离异5.8%)的比例高于已婚女性(40.4%),而且单身的“优雅女性”中,30岁以上的共17人,占单身人数的65.4%。这说明“优雅女性”同时也面临“剩女”危机,但这却是对父权社会下传统女性观念的一种挑战。“优雅”试图证明女性不依赖男性同样活得精彩、快乐。
  2、受访者对爱情的态度。受访者对待爱情的态度大体上是积极的(69.3%),认为爱情是美好的,单身的仍然渴望爱情,已婚的为婚姻生活创造和注入活力;仅有少部分人对爱情抱消极态度(9.6%),认为爱情是稍纵即逝的;另有一小部分人未表态(21.2%)。
  3、受访者对事业和家庭关系的处理。在对待事业和家庭关系的处理问题上,25%的女性认为自己可以二者兼顾,19.2%的女性表示两者兼顾但更侧重事业,13.5%的女性表示两者兼顾但更侧重家庭,把事业作为第一位的占7.7%,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占5.8%,未提及的占28.8%。
  这些数据说明,“优雅女性”更看重寻找事业和家庭的平衡点,在具体问题上根据情况稍微倾向其中一方是不错的方法和策略。
  结语
  号称中国最有文化的女性时尚生活杂志,《优雅》自2007年5月决定与过去说再见,在一条“智慧生存”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本研究得出《优雅》建构现代女性形象的特征包括高学历、高收入、较高社会阶层、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城市、从事职业以传媒、影视、文化、文艺、教育等为主,年龄30岁以上居多,执着勤奋、勇于冒险及挑战、精明干练是最主要的特质,单身居多、爱情观积极、在对待事业和家庭关系的处理上选择寻找平衡点来兼顾。
  《优雅》的华丽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某些问题仍需商榷。
  第一,《优雅》倾向于选择沿海发达城市的女性作为采访对象,这是否会加深我们对内陆城市的刻板成见?甚至认为内陆鲜有优雅的女性?对其根据地四川的高频次选择,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种“地方保护主义”?这是否与《优雅》的全球化视野相违背?
  第二,根据比对笔者发现,多数的成功“优雅”女性要么家庭富裕,要么身处发达城市,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否只是励志的远方灯塔?笔者很遗憾没有看到一位仅靠自我奋斗取得成功的“杜拉拉”式人物。
  第三,在52个采访报道中,笔者依然看到一些借助配偶力量进行的各种“优雅的表演”,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是对迎合大众心理和受众固有性别意识的一种妥协。大众媒介作为传达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工具,难免要表现传统文化中原有的性别观点,以帮助公众认识和把握世界,不可能时刻以“新女性”的形象与受众公开作对,需要偶尔以男性的主导和力量帮助女性实现“优雅”的转身,表达和塑造所谓“优雅”的现代女性形象。
  综上所述,媒体在帮助女性认识自身独立价值、更新思想观念、改变弱者心态和依附心理、强化个体意识的道路上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①王小波,《试析中国女性群体的分化与分层》[J].《妇女研究论丛》,2005(5)
  ②刘胜枝,《被建构的女性――对当代女性杂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研究》[J].《青年研究》,2006(6)
  ③熊建华、彭光芒,《从〈悦己〉看现代女性时尚杂志的二重性功能》[J].《今传媒》,2009(2)
  ④朱晶,《女性受众对传媒的接受与影响》[J].《编辑之友》,2010(3)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时尚杂志 呈现 形象 时尚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女性时尚服装杂志 最畅销时尚女性杂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