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报发展策略探析: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笔者对浙江省16家县(市)区域报中的5家进行调研,归纳总结了制约其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如报业集团和当地党委双重领导体制未能良好运作、人才储备问题日益显露、财政依赖使报业失去了活力和竞争力等,并从报业定位、经营管理等方面,探索县(市)区域报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区域报 发展策略
  
  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提出今后10年“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目标,要求基本实现报纸每千人日130份以上。县(市)区域报作为以纸质媒体为传播手段的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2003年全国报业整顿改革后,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阶段。笔者走访了浙江省多家县(市)区域报,进一步了解了浙江省县(市)区域报在脱离行政资源依靠、面向市场,按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办报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探索区域报的发展献上拙见。
  一、制约浙江省县(市)区域报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虽然浙江省县(市)区域报不乏有发展的步伐稳健、守地如磐,甚至是跳跃式发展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县(市)区域报的“边缘化”、“四面楚歌”和“维持运转”的局面是不争的事实。在笔者有选择性地走访了浙江省现有的15家县(市)区域报中的多家之后,归纳若干制约其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1、报业集团和当地党委双重领导体制未能良好运作
  一方面历史惯性和地方媒体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地方党委对县(市)区域报的继续领导;另一方面一些县(市)区域报不希望失去当地财政的支持和政策有利于报社的倾向,也希望受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庇护”。
  2、人才储备问题日益显露
  近年来浙江各县(市)区域报采编人员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同时,存在的隐忧也不容忽视。人才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有待提高,缺乏高端人才。与国家、省市级媒体相比,浙江省县(市)区域报报业人才劣势比较明显。例如《浙江日报》新进新闻采编人员60%以上都具有硕士学位,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新闻系和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占绝大部分。第二,面临人才流失和引进人才困难的双重危机。一些拥有自主经营权的报纸用人机制灵活,经常用高薪、解决事业编制等办法从县(市)区域报挖掘人才。以《义乌商报》为例:目前报社仍然沿用按广告总额的15.38%提取奖金分配制度。这个分配方案有利有弊,开始实行之初是利多弊少,但到现在则是弊多利少。为此,一些报纸难以走出“流失――引进新人――培养――再流失”的怪圈。
  3、当地经济状况对县(市)区域报发展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化程度制约办报规模。第二,产业结构制约广告经营收入。如绍兴以纺织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且轻纺业非直接消费品,投放广告的价值和意义不显著,这就影响当地媒体《绍兴县报》的广告投入。反之萧山地区经济结构多样且合理,当地媒体《萧山日报》的广告客户资源就丰富得多。第三,市场化程度制约报业多元化经营。浙江省各县(市)区域报都已意识到开展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性,并纷纷提出构想或尝试付诸于实践。
  4、财政依赖使报业失去了活力和竞争力
  笔者走访了浙江省多家县(市)区域报,发现仍有不少报纸尽管已经不再是党报性质,但依然享受当地财政的经费支持,报社的经营也依然沿袭旧制,始终迈不出改革旧制、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寻求自主发展出路的步伐。
  5、“业域”思想陈腐,地域观念顽固
  现代报业经营中,一些大的报业集团已经在延伸产业链中创造了巨大的商机,而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的县(市)区域报也享有依托报业向相关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受传统“业域”范围认知局限的影响,浙江省绝大部分县(市)区域报还未曾认识到相关产业给报业发展提供的潜在商机,还没有跳出原有的报纸经营范围,因而即便有发展,其发展程度也非常有限。
  二、县(市)区域报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自主知识创新的能力为发展动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审视传媒环境变化,明确报纸定位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对经济生活进行了调整,使得报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县(市)区域报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日益突出。《义乌商报》和《萧山日报》的成功定位能带来一些启发。《义乌商报》的着眼点是充分利用本地商贸优势。而《萧山日报》定位的核心目标是牢牢抓住本土读者。县(市)区域报转型后,如果不发挥贴近性优势,将一无所长,难以在报业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萧山日报》在如何把报纸办出特色上,提出了“立足本土特色、做强做大新闻、办精办活副刊、突出服务功能”的思想。
  2、强调“读者”为本,做强本土新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一方面在舆论宣传上应当毫不松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民主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发生着变化,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报社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的需求,用人民群众的方式,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在这方面, 《绍兴县报》按照办成以县域为中心的区域性都市报的定位进行新一轮改版:无论是版面编排设计,还是报道视角的转变,都引入都市报的办报理念、采编手段,围绕“贴近决定影响力”,做强本土新闻、经济新闻,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报纸的版式、内容都有了新的起色。改版后的《绍兴县报》,把“贴近决定影响力”的口号印在报头上,这不仅是树起了办报理念的大旗,更是自我加压,敢于让读者对照“贴近”来进行评论的举措。
  3、实现多元化经营,突破广告瓶颈
  在新的形势下,报业的发展要以报业延伸产业的扩展来盘活区域报业的产业链条。从县(市)区域报报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突破单产业支柱,开拓延伸产业以开辟新的市场,是县(市)区域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浙江省已经有多家县(市)区域报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业务,如《永康日报》与《金华日报》的发行合作,《瑞安日报》承接《钱江晚报》分印任务,《东阳日报》进行整体打包经营、成立《东阳日报》有限公司等等。这些积极尝试与探索,都是非常可喜的。然而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县(市)区域报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同时必须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强做大报业经济。
  4、融合新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对新媒体的认识经历了如下变化:新媒体初始期,普遍持质疑态度;新媒体成长期,普遍持观望态度;新媒体发展期,普遍持“融合和发展”的思路。显然,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已由被动转向主动,全媒体概念已被广泛接受。作为最贴近百姓民众的县(市)区域报为如何走全媒体之路做了不懈的努力。譬如,绝大多数的县(市)区域报已经实现了数字报,只是在怎样利用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怎样与新媒体实现真正有效的结合,形成有机的互动和补充上仍需继续努力。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开拓者和已经崭露头角的佼佼者。如《萧山日报》在现有的基础上,准备用3年的时间,努力实现全媒体采编、全媒体经营、全媒体管理的战略转型,按照全媒体的架构,全面进行组织结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营销整合、技术构成、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转型,这无疑能够为下一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张苏敏,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蒋荣民,杭州新闻广播主任记者)
  责编:刘冰石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 区域 策略 区域报发展策略探析 邮储银行发展策略探析 邮邮储手机银行客户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