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特征 [电视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的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一虎一席谈》是凤凰卫视于2006年1月开办的一档谈话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分析其各要素中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找出其“叫好又叫座”的原因。
  【关键词】《一虎一席谈》 电视节目 美学特征
  
  《一虎一席谈》是凤凰卫视于2006年1月开播的一档全新的栏目,周六晚八点的黄金时段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美洲台、欧洲台同步播出。节目以讨论形式进行,嘉宾、现场观众在《一虎一席谈》中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而主持人俨然一名辩论赛的裁判,让观众看了大呼过瘾。
  任何电视节目,都要讲究美学价值。“所谓电视美的本质的问题,如仅从经验的直观的角度来谈,简单说来就是电视产品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美,是电视产品传播过程中人们所感受到的美。”①在电视节目遭遇“内挤外压”、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美感就是生产要素,就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一虎一席谈》之所以有巨大的影响力,与其有着突出自身特点的美学特征密不可分。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真、善的本质。
  一、真――唇枪舌战,嘉宾观众针锋相对
  所谓真,就其本身来说,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真的不等于全是美的,但美的必须是真的。《一虎一席谈》之所以能够保持活力吸引观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节目的真实,这种真实背后所蕴涵的是尊重多元文化、尊重各方话语权的深刻文化内涵。
  (一)正反嘉宾激烈辩战
  《一虎一席谈》采取的是“嘉宾+主持人+现场观众”的节目设置,现场观众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正、反方两个嘉宾都是各个行业的业界精英。“辩论中,各类嘉宾都仿佛置身于角斗场中,你攻我防,见招拆招,节目进行当中常见奇峰叠起、高潮不断。嘉宾代表的‘权威’立场遭受到质疑”②正如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所说的那样:“这里反对权威的说教,这里是平等的,有时甚至是权威的叛逆。这一点是中国社会需要的。”
  例如在2007年3月24日播出的《安乐死是文明进步还是变相杀人》中,请来的正、反方嘉宾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肖群忠教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秘书长罗冀兰,他们从多个角度发表了自己对安乐死的看法。
  肖群忠教授对安乐死持赞成态度,他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应该推动其立法使其在中国合法化;而罗冀兰则认为安乐死事实上就是一种杀人。就是这样两个名人在《一虎一席谈》的节目现场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辩到酣处两人甚至互相指责对方“荒唐”、“荒谬”。
  谈话本身是深具魅力的,这个魅力就在于广开言路的畅快和话语交锋的风采。《一虎一席谈》好看就在于不回避谈话的矛盾与冲突,尽力展现谈话的过程,其中的悬念、冲突、矛盾、转折、误会、发现使节目跌宕起伏。
  (二)非看客式的现场观众自由表达观点
  在电视传播过程,特别是电视美的创造过程中,电视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虎一席谈》的观众可以说是重量级的观众,他们不是道具,不是摆设,也不是纯粹的看客,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甚至可以和嘉宾实现良性互动和有效交流。
  《一虎一席谈》现场观众在参与对话和讨论时是随机、自由的,而不是事先安排好的。他们可以在整场谈话和辩论中举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是正、反方嘉宾,还是当事人,甚至是其他现场观众在发言时,都会有现场观众举牌要求发言并阐述观点,有很多时候,现场观众的观点和论据甚至将节目推向了高潮。
  例如在2008年10月4日播出的《周正龙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一位穿蓝条衬衫的男观众与法律学者郝劲松展开激烈的辩论,以下为节目文字实录节选:
  蓝条衬衫男观众:你的推测有很多都是建立在你无知的基础上,为什么呢?你在你的博客中,公开声明,如果在庭审周正龙的时候,周正龙一定会爆出惊天内幕。
  郝劲松:我说得是“可能”。
  蓝条衬衫男观众:可能,可能,你这个可能从哪里来的?
  郝劲松: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
  蓝条衬衫男观众:理论上?你是一个法律工作者,你必须要以事实说话。
  郝劲松:难道我就不能以理论推导了吗?
  蓝条衬衫男观众:你这个推导可以误导多少人你知道吗?
  郝劲松:这个东西还没有审判,难道我不能推导吗?
  蓝条衬衫男观众:你这个推导有没有道理?
  郝劲松:我当然有道理。
  蓝条衬衫男观众:你讲讲你的道理。
  郝劲松:我们从很多犯罪案件中,经常会看到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指控,甚至去指出没有被警方所抓获的同伙。
  蓝条衬衫男观众:每一个都是一样的吗?
  郝劲松:当然不一样,有的,我说。
  蓝条衬衫男观众:那你就大胆地放出话来。
  郝劲松:对,当然可能,如果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
  蓝条衬衫男观众:你愿意为你的这个语言负责吗?
  郝劲松:我愿意负责,您说,怎么着吧?(观众笑,掌声)
  《一虎一席谈》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不是一言堂,所有的意见在这里都会倍受尊重!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告诉我们你所关注和正在思考的问题!”③在《一虎一席谈》中,观众常常会看到现场普通观众与顶着学者、教授、专家头衔的嘉宾唇枪舌战,激烈辩论,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善――还原事实真相、引导舆论导向
  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客观现实与主观目的的关系认识后形成的一种观念。一般来说,人们对于善的最初步最粗浅的解释,即在实践上符合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的,反之则是恶的。美本身并不是善,但美是以善为前提的,并且归根到底要符合和服从于善。“大众电视所体现出来的美也正是它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宣扬了善。它以大众最便于接受的、直观的、及时的、艺术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众的各种需要。于是,大众电视就在这种传播当中集中地展示了自己美的格调,从而体现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④
  《一虎一席谈》中有许多期话题的源头都来源于网络:如2008年2月3日的节目《人肉通缉令:这是不是网络暴力?》、2008年9月20日节目《“人肉搜索”该不该立法管理》源于2008年年初的一起网络人肉通缉令,某女姜岩因为不能忍受丈夫的背叛跳楼自杀,自杀之前姜岩在网上袒露心声,文章被网友转载之后引发了网民疯狂跟帖,其丈夫的一系列私人信息被公布于网上,甚至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此后在网络上“人肉搜索”愈演愈烈;2008年3月1日节目《明星“艳照”该不该承担社会道德责任》,源于当时最受关注的“艳照门”事件;2008年6月7日节目《范美忠不顾学生逃跑是不是失职?》,来源于被网友戏称为“范跑跑”的都江堰市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时,他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了教室,此后他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文章提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番言论引起了网民的铺天盖地的批评与漫骂。在《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这样的来自于网络的话题很多,《一虎一席谈》将网络舆论看作是节目话题选择的重要风向标。
  “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介在关注公众自我设置的议题的同时,更可以凭借其广阔的传播面、巨大的影响效果和细致清晰的现场分析来达到还原真实、导向正确舆论的目的。”⑤《一虎一席谈》显然发现了这一点并顺应了这一形势。
  “《一虎一席谈》对公众在网络上自我设置的议题的关注不止停留在讲述、告知的层面,而是利用节目天然属性,在谈话辩论中将这些议题去伪存真、导向正确舆论。”⑥如2008年1月9日的节目《你会不会施舍“最牛乞丐”》这期节目,网络论坛中对湖北青年夏海波的谩骂、攻击居多,而理性分析思考的人只有少数。《一虎一席谈》在该期节目中不仅请来夏海波本人摆出自己的观点,没有将谈话停留在“炒作”、“作秀”的层面,而是通过现场讨论将话题拓展到救助部门应该如何对待乞丐,是否该让行乞合法化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利用传统大众媒介(这里仅指电视媒介)在大众传播方面的权威性和影响的广泛性等优势,来调动一切手段邀请专家和知情者去评论和访谈,然后大面积而且有重点地向受众进行集中‘轰炸’,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将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终促成社会各界对问题的理解和反思。”⑦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一虎一席谈》的“真”、“善”两大美学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其多元思想的土壤中,无论是社会权贵,或是平民百姓,皆可各抒己见,构建了媒体创造的公共话语空间。在传统媒介和网络等新兴媒介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时代,这样的平台正是人们迫切需要的。
  
  参考文献
  ①胡智锋,《电视美学大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00
  ②于隽,《建设媒体公共空间的有益尝试――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解析》[J].《现代传播》,2007(6):166
  ③《一虎一席谈》节目简介,http://
  phtv.省略/program/yhyxt/,2007
  -12-18
  ④赵志刚,《大众电视的美学特征》[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2):65
  ⑤⑥⑦赵浩章,《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解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7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实习编辑:易高阳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美学 谈话 特征 电视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的美学特征 一虎一席谈 电视谈话节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