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该怎样诠释“成功”_成功诠释了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幸福与尊严”的概念,而“两会”热议的另一个话题则是怎样诠释“成功”。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成功的理解渐渐远离幸福与尊严,在一些人眼里,追求成功成为近似于追逐名利的游戏。日前,一项关于“金钱与成功”的调查显示,69%的中国人认为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成为受访者中“最把有钱当成功”的人群。
  与此同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则指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人对“成功”的含义进行重新诠释,许多人不再以收入高低来衡量是否成功,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幸福感与尊严感。
  
  不惑之年的同学聚会
  去年,我们这班小学同学集体跨入了“不惑”行列,大家隆重地聚会了一次。
  在好几位同学正在为没地方停汽车而犯愁时,我看到了“大头”――当年坐在我前面的姑娘――骑着自行车到了。
  直到聚会结束很久,我还是一直对那天的大头念念不忘。
  大头因为个头小、脑袋大得名。当年她不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却最有威信,文体活动样样精通,正义感超强,颇有些“女强人”的风范。小学毕业后,她一路重点学校读上去,大家都以为,有一天她会成为真正的女强人,可聚会时看到的却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主妇。
  就在众人热闹地派发名片、互称官职、比较车子和房子时,大头愉快地当着服务生。等到被问起生活境况时,她笑说自己挤地铁上下班,没有停车的苦恼;和丈夫两人的工资只够供一套住房,没有买房投资的苦恼;女儿7月小学毕业准备就近升学,没有走后门进名校的苦恼;家务都是一家人亲力亲为,没有找保姆的苦恼;一周会去爸妈和公婆家两次,老人心情好身体好,没觉得养老压力有多大。最让人称奇的是,大头至今坚持每周跑步或游泳5次,身材保持得非常好,完全没有那些“将军肚”同学们的健康苦恼。
  聚会上,她话不多,大多数时候认真地听别人侃侃而谈各自的“成功之道”。一位当年颇为仰慕大头的男同学劝她别在出版社干了,到他的公司当总经理,保管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大头摇着头,笑而不语。
  花甲之年的班主任专程从美国赶回来参加聚会,几天后我送她去机场,路上她悠悠地说起:“你们这班孩子里,大头是最幸福的一个,她最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是的。不只是我,那天参加聚会的人,不管坐拥几套房几辆车几个秘书,一定都会时常想起大头,想起她脸上恬淡、从容的笑。
  
  人生的路并不只是对立的两条
  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本来就不应该用这种武断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有人愿意成功向上、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但也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过点没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
  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各有不同,不是每个人都非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在这两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在“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美国,人们已经开始反思。《纽约时报》前著名记者亚历山德拉?罗宾斯出版了《过度追求成功者:身不由己学子的秘密生活》一书提醒人们,现在全世界的学生处在比以前更为强大的成功压力之下。她以中学母校的优秀学生为个案,他们承认自己已经努力到了极限,感到孤独、无奈、惶恐、无法形容的痛苦和心力交瘁;有的学生为了弥补精力上的不足,甚至用毒品来提神,而这也得到了父母的默许。罗宾斯说:“如果孩子们过度追求成功,那么,无论他们获得多大成就都感到远远不够。”
  
  有一种病叫作“成功后不幸福综合征”
  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即先失败,而后惊醒、反思、总结,而后改正、改革、改造、改进、改良,而后成功。但成功后又如何呢?很多人会说,成功了就会幸福了呗,故“成功是幸福的妈”。
  但果真如此吗?
  成功有时是幸福的“妈”,但一不小心,成功往往是幸福的“后妈”。
  一位从事心理医生工作的朋友曾很神秘地告诉我,她的很多客户都是成功人士或成功人士的配偶、孩子,而且这些成功人士都有相似的人生发展轨迹:年轻时为了成功,先把健康、爱情、亲情、友情、休闲这些“幸福果”暂时放在冰箱里储存一下,想着等成功后再去变本加厉地享受。但往往成功的“365里路”很是遥远,一个成功接着一个成功让人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等功成名就回头想享受“幸福果”时,发现早已腐烂变质,于是就痛苦地对天长叹,我一生拼搏为了成功后享受幸福,为什么我成功后却再也找不到幸福了?于是就花钱买幸福,豪宅名车,花天酒地,但还是没有买来幸福。于是,他们便去看心理医生,医治自己的“成功后不幸福综合症”……
  你看,成功是不是幸福的“后妈”?
  
  社会应多褒奖“正努力着的人”
  我们常常会看到周遭不少人总在忙碌奔波,永无止境地追求成功,似乎生活只为了目标实现的那一时刻。然而当他们拥有了巨大的财富、显赫的地位以及崇高的声望后,内心却依然充满苦痛,“活着好累”、“做名人难”,我们总能耳闻这般感慨。
  吊诡的是,人们依旧前赴后继,乐此不疲。有人一针见血指出其症结所在:“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努力着的人。”
  问题远不止此。英国的“金钱与成功”调查,再度印证多数中国人将“金钱”视作评判“成功”标尺的看法。事实上,不少研究已经显示,“财富与幸福”的关联性非常低,经济极贫穷地区是唯一例外。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纳曼认为,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极易满足,但不会因此比其他人更幸福,反而更易紧张不安。
  北京2006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收入4000元以下时,幸福感随着收入增加而增长;4000元至7000元收入的家庭幸福感最高且较为稳定;但收入超过7000元时,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变得复杂;当家庭收入超过15000元,并处于15000元到30000元时,幸福感急剧下降,与1500元的家庭一样。
  诚然,“一切向钱看”有着贫富悬殊的现实土壤,但是当金钱等同于成功,利益成为原驱力,不仅掩盖了生活丰富的内涵,同时使某些重要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正义和道德遭到侵蚀,逐步流失。
  这才是扭曲的“成功观”最可怕的地方。只盼望,别再让我们的孩子爆出“长大以后最想当贪官”的“理想”。

相关热词搜索:诠释 成功 今天 该怎样诠释“成功” 成功的诠释 罗比成功诠释小丑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