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警界乱象 菲律宾警界乱象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8月29日下午3时,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烈日当空,却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手持白花、系着黄丝带、身穿素色服装的人群。这一天,是菲律宾事件中遇难港人的“头七”,香港立法会所有政党发起首个跨党派游行。
  人们在悼念遇难者同时,也在愤怒地谴责菲律宾警方的无能。此次悲剧将菲律宾警方缺少专业技巧、装备和训练暴露于世。
  
  马尼拉为“亚洲绑架之都”
  昔日被称为“民主橱窗”的菲律宾,如今正在成为一个绑架盛行的社会,首都马尼拉更被称为“亚洲绑架之都”。
  太平洋战略与评估机构(PS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菲律宾记录在案的绑架高达138宗,超越了2008年的135宗,并成为自1995年以来数字最高的一年。
  2009年12月10日,菲律宾军方称,持枪歹徒在菲律宾南部地区劫持了65名平民。2009年11月23日,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在菲律宾南部马京达瑙省劫持了40名人质,其中包括20名记者。2009年11月10日,约有20名武装分子冲进位于巴西兰岛马卢索镇的一家工厂,在绑架了3名员工后成功逃脱。
  而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是56宗绑架案。今年5月,菲律宾多家外国商会甚至发表公开信,要求菲律宾政府不要公布纳税最多的外国企业名单,因为这会刺激针对外国公司雇员的绑架案进一步增加,而这是在菲外企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几乎就在香港旅行团被劫持的同时,在马尼拉市的另一端,一名旅居马尼拉的韩国人和7名亲友也被劫持。这名韩国人最终被绑匪杀害。香港旅游团遭劫惨案仅三天之后,菲律宾南部再次发生了枪手射杀巴士乘客事件,一批枪手假扮警察开枪杀死了四名乘客,当中包括两名巴士的巡警。
  
  警界的无能尽显
  在菲律宾《商报》执行副总编庄铭灯看来,此次人质劫持事件与以往的绑架事件也有不同之处,因为在这次劫持案中,绑匪的目的不是为了劫持人质从而索要赎金。门多萨的目的是向政府申诉,“这让我想起,3年前在马尼拉也发生过类似的劫持案件”。2007年3月发生一起34名儿童和教师被劫持事件,劫持事件的策划者是儿童所在幼儿园的园长杜卡。他认为政府贪污太严重,他用劫持儿童的方法引起政府对于贪污问题严重性的注意,并希望与政府谈判。最后通过谈判,那起劫持案件最终和平落幕。“本次案件中,当逃出来的司机在录口供的时候说,绑匪承诺在下午三点就会放人,所以当时菲警方也认为会像2007年那次一样,不会出现流血事件。”
  但悲剧最终还是出乎菲警方预料地发生了。
  亚洲开发银行2008年公布的一份备忘录指出,由于菲律宾警方往往把“抓捕归案率”而非“破案率”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导致警察们更愿意处理治安事件。而且因为缺乏经费,“菲律宾的普通警察一般不具备刑事侦查的基本训练,最先赶到犯罪现场的警察们往往不得不等待专业队伍来处理,甚至等上两个小时”。正是这一体系,导致了菲律宾警察在应对各种犯罪事件的威胁时行动迟缓,指挥混乱。
  而此次事件的严重影响,彻底暴露菲律宾恶劣的社会环境,也揭开了菲律宾警界的黑暗和无能。
  
  敲诈勒索栽赃屡见不鲜
  劫持者罗兰多?门多萨1986年曾因表现突出获得“十大杰出警察”勋章。
  而正是这位“模范警察”,却在2008年起与其他4名警官卷入敲诈事件,涉嫌向一名因违规停车及拥有非法武器的厨师勒索钱财。今年1月,门多萨被正式解职,警方消息称:“我相信这件事使他感到不满,因为他的退休福利因解职而被剥夺了。”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08年公布的一份备忘录,60%的菲律宾警察生活在菲律宾政府所确定的贫困线以下。而对于失去退休福利的门多萨来说,他失去了今后的一切维持生计的来源。
  而菲律宾警察这种对自身生计和利益的权衡有时也干扰了他们的正常行使职权,警局的权力更多地被视为警察的生计来源,而不是维护法律和秩序的机构。
  不仅如此,菲律宾警界中存在一种“免罪文化”,警察们认为自己可以违法却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这助长了警界的不正之风。腐败从警局内部开始一层深入一层,一些人通过贿赂进入警局,然后再通过贿赂谋取更高的职位,而面对可怜的薪金,那些在警局谋得一职的警员便开始通过敲诈来维持生计或牟取利益。
  警察敲诈勒索、恶意栽赃等情况屡见不鲜,但是大多数都是违反交通规则之类的敲诈,生活在马尼拉的茱莉对警察的这种行为早已见怪不怪,“他们没有能力去侦破什么刑事案件、跨国案件等,他们最喜欢查处如酒后驾车、非法停车、闯红灯等,交了钱后就无罪释放。如果你觉得他们要价要的高了,还可以跟他们讨价还价。”
  以前会经常发生毒品栽赃的事情,有些在菲律宾的中国人由于不会讲菲律宾语也不会讲英语,因此警察知道那些人无法与他们沟通,警察们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白粉或冰毒,放在他们身上并称是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从而进行勒索。不过最近几年情况得到了很大的好转,但是警方在当地民众心中的整体形象还不是很好,不过相对五年前,十年前的形象略有改善,但是还达不到令百姓认可和完全信任的程度。
  
  政治文化顽疾
  谋杀、暴乱、绑架、贪污、家族政治斗争笼罩着整个菲律宾,死于政治斗争的当地人都不计其数,而此次劫持人质悲剧是菲律宾治安混乱、警察腐败无能、政府治理失败的一个缩影,反映了菲律宾政治文化中难以根除的痼疾。
  菲律宾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有过经济繁荣时期,当时菲经济增长率、外来投资和出口均居亚洲前列,但只是昙花一现。独立以来的大部分时间,菲律宾空有美国式的政治体制和民主生活的形式,但政权一直把持在几个大家族手中,而中央政府根本管不了地方。选举只不过是大家族政客之间的游戏,当选的政客往往只关心任内如何以权谋私,即使有心问政,也无法得到相应的行政体系的配合。
  菲律宾腐败泛滥成灾,权贵阶层凭借特权横征暴敛,大小贪官污吏弄得民不聊生,腐败吞噬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扭曲了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竞争制度。
  庆幸的一点是,由于菲律宾媒体监督比较自由,一有警察贪污腐败问题出现,媒体就会大幅度进行报道披露。还有来自民间组织的配合,一有举报,媒体就会进行大量的报道,这也给警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些监督和抗议,近年来的治安得到了一些改善,警察的形象也有所提升。但新总统的反腐整风才刚刚开始两个月,所以目前还不知道效果会如何,因为警局里的警长、警员还没有经过撤换。新总统的成效应该要一段时间,至少一年之后才能看到。

相关热词搜索:菲律宾 警界 菲律宾警界乱象 菲律宾现在乱吗 菲律宾国家乱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