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照亮我人生路的人1000_做一只火把,照亮苗寨孩子人生路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家境富足的独生子,5年前大学毕业赴贵州苗乡支教   1982年6月出生的陈晓明,是江苏东台一个造船厂厂长的独生子,家境富足。2005年7月,陈晓明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由于他英语出色,很快被一家条件优越的大公司聘用。不久,陈晓明得知国家正在招聘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就毅然报了名。
  陈晓明此举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也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就在这样近乎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2005年9月,他从富庶的江苏老家,来到偏远的贵州省榕江县月亮山区计划乡计划中学任教。月亮山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学生文化基础差,工作难开展,就连本县的教师也不想去,陈晓明却心甘情愿留在这里,教授初中英语。
  榕江县计划乡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水族、土家族等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99%,这里人们日常交流几乎全部用苗语,“官方语言”多用榕江方言,能听懂普通话的人很少。这里的学生也几乎听不懂普通话,对英语更是一窍不通。
  为了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更好地与乡亲们交流、给学生上课,陈晓明决定入乡随俗,尽快学会苗语。在学校,他跟学生学习苗语;节假日,他走村串寨与乡亲交流。他用拼音将苗语的发音记下来,有空就不停地背诵。也许是他有学习语言的天分,也许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他居然能说很多苗语了。3个月后,陈晓明基本学会了苗族的日常用语。
  来到计划中学的第二个学期,陈晓明不仅能用苗语同乡亲们交流,还将苗语引入英语课堂辅助教学,创造性地实行普通话、英语、榕江话、苗语的“四语”教学。原来学生最不爱上英语课,在陈晓明的教授下渐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英语成绩也逐步有了提高。
  2006年7月,陈晓明支教期满。和陈晓明同时来的其他大学生志愿者都走了,他却要求延长支教时间,并申请到计划乡最偏远的学校――污讲小学支教。
  污讲小学位于终年云雾缭绕的月亮山山腰上,没有通公路,从计划乡政府所在地走到污讲要10个小时,而且都是又窄又弯的山路。
  污讲小学是摆王村和摆拉村的片区中心学校,全校有396个学生,9位教师。因为地处贫困山区,学校只有一幢两层木楼,6间教室,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设备,教师办公室就设在二楼教室中间的一间小屋里,学校操场是没有硬化的水泥地。
  2006年9月,新学期开学,陈晓明来到污讲小学继续他的支教生涯。
  看到全寨乡亲和全校师生举着火把迎接他归来,他流泪了
  “刚去的时候,因为不习惯那里的饮食和天气,所以过得相当压抑。白天上课,面对的是一群听不懂普通话的小孩,他们害羞胆小,平时遇到难题也不敢问,有些学生到了六年级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写。”陈晓明这样描绘自己到污讲小学时的情景。
  陈晓明满怀激情地来到污讲,竭尽全力给学生上课补课,学生成绩却一直上不来,再加上父母在电话里哭着要求他回家,又想一想其他志愿者此时都已回江苏并找到满意的工作,他开始有些心灰意冷了。陈晓明说:“每周放假的时候,我面对大山拷问自己:我是不是疯了?我把我的青春花在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的山娃子身上,值得吗?有时候夜晚,我一个人躺在深山的草窝里,望着满天星斗,想念故乡的亲人,特别是我的妈妈,要知道当初我来西部她是坚决反对的,上次送我到车站,她尽力装出很高兴的样子,而当车开动时,我看到了她在偷偷地抹眼泪……”
  在深深的思念和无边的孤独中,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陈晓明选择了退缩。2006年寒假前几天,他决定悄悄地离去。
  那天,陈晓明起得很早,打点好行李,然后沿着山坡走了下去。没想到他所教的孩子们知道他要走,全都站在寒风凛冽的山路上,静静地等候着他。孩子们哭了,陈晓明也哭了,但决心已定的他还是径直离开了。
  陈晓明回到了江苏老家,父亲帮他找了家公司上班,但他不感兴趣,心里总是牵挂着他的学生。在家里,他整日无所事事地看电视。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自己在污讲支教的时光更加孤独。
  2007年3月初,陈晓明接到污讲小学学生的电话。孩子们说很想他,希望他能快点过去,因为开学了,别的老师都到了,而因为他还没有回校,他们的语文课还没有老师。孩子们还告诉陈晓明,期末考试他们班有10个人语文考试及格了,而以前他们从没及格过。听到这个消息,陈晓明百感交集。
  在内心深处,陈晓明是怀念在月亮山那段支教岁月的。那里的山是那样的秀丽,那里的水是那样的清澈,那里的人是那样的淳朴……为什么在那里自己觉得平静、愉快,而回到城市,却感到茫然、郁闷呢?也许,自己是属于那里的。去还是不去?他的思想激烈地斗争着。最终,陈晓明决定回到孩子们中间。
  2007年3月中旬,陈晓明启程前往污讲小学。他先到达计划乡政府所在地加两,然后独自徒步赶往污讲。在月亮山茫茫林海中,陈晓明迷路了,在大山里转了十几个小时,从早上走到晚上都没有到。在疲惫与无助中,陈晓明给校长打了求救电话,校长立即召集人去寻找他,终于在山林中找到了他。当陈晓明跟随寻找他的队伍出现在污讲时,全寨乡亲和全校师生都举着火把,站在村口等待着他。看到眼前这一幕时,陈晓明流泪了。
  陈晓明说:“污讲村民勤劳、善良,让我深深感动,我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了。月亮山人大多是文盲,甚至不能用汉语与人交流,一辈子就锁在深山里,过着贫困、乏味的日子。这里的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知识;大山里,最缺少的不是富足的物质,而是师资,是良好的教育环境。”
  和当地苗族姑娘结婚落户苗乡,让月亮山里的孩子有出息是他一辈子的心愿
  2007年7月,陈晓明两年服务期满,国家每月的600元补助没了,他的父母亲为了让他回家,向他施压,不给他提供任何经济资助,只有乡政府每月按代课教师的标准发给他300块钱的工资。陈晓明每天跟学生一道在食堂吃饭,一顿吃5角钱的饭、1角钱的菜。每逢双休日,食堂熄火,陈晓明的饭就没了着落,只好自己做面条填肚子。学校偶然来了客人,领导喊他去陪客,是他唯一改善伙食的机会。
  陈晓明就这样在月亮山苗乡继续着他的支教生涯,他并不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失去继续支教的信念。他说:“现在我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就是教好每一个孩子,让这里的孩子有文化,将来有出息了回来建设月亮山!”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一些听不懂普通话的学生都能够听懂,有的学生还学会说普通话了,这使他感到欣慰。
  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语文期末考试,陈晓明所教班级有16个学生及格了,这是史无前例的。陈晓明说:“学生经常来办公室向我请教问题,有时候,听到孩子们议论说‘只有陈老师上课最好,陈老师最好玩’时,我感到无比幸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个学生问陈晓明:“陈老师,你能教我们英语吗?”“能呀!”英语过六级的陈晓明爽快地回答。从那以后,陈晓明把爱好英语的学生召集起来,每天给他们上半个小时的英语课。虽然孩子们学得很吃力,但陈晓明还是很耐心地辅导他们。
  历经周折,2007年9月,陈晓明向榕江县教委递交了终身留教污讲小学的申请。他已打定主意,留在月亮山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一只火把,照亮山里苗寨孩子的人生路。对此,陈晓明自嘲说:“自己投错了胎,才生在江苏沿海。我原本就该生在大山里,是大山的一部分。不过,我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陈晓明告别富足的城市生活,自愿到偏远的月亮山污讲小学支教的故事,经贵州媒体宣传后,在贵州高原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向污讲小学献爱心,给孩子们捐献冬衣、学校用品和建篮球场等。榕江县城学校的不少教师,纷纷申请到偏远乡镇支教,乡镇学校的老师又纷纷来到更偏僻的村教学点支教。陈晓明家乡的媒体,也派出记者来到月亮山污讲小学采访陈晓明,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2008年10月,陈晓明的江苏乡亲还向污讲小学捐资6万元建了一个图书室,以圆陈晓明给这些山里孩子建图书室的愿望。
  2008年4月,陈晓明与当地的一个苗族姑娘结婚。举办婚礼时,污讲苗寨的父老乡亲们倾寨而出前来祝贺,一个赶10多里山路从临近寨子前来道贺的老大娘说:“陈老师就是我们苗家人的孩子,不管路多远我们也要来。”
  在陈晓明简朴的婚礼上,笔者参观了他的新房,只见4平方米左右的房内,除了一张床,没有任何家具,更谈不上电器。
  2008年5月,陈晓明被榕江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6月,他被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评为2007年度“道德模范”;2009年,陈晓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
  2010年3月下旬,陈晓明将户口从江苏老家迁到贵州榕江县,成为了地道的苗乡人。
   现在,陈晓明一如既往地在污讲小学给孩子们上课,这是他终身热爱的事业。
  题头照片:陈晓明与妻子的合影。

相关热词搜索:一只 苗寨 火把 做一只火把 照亮苗寨孩子人生路 做一只火把 没有人能一蹴而就一跃而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