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档案流传记|大天狗哪里多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经历了由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的嬗变,敦煌遗书、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称为近世古文献四大发现,成为声誉日隆的显学。这四大发现及其研究都有一段生动曲折的经历,其中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流散、抢救、整理与印行有着传奇般的故事。
  
  载沣寻档欲仿多尔衮
  
  清代内阁沿自明代,内阁大库收藏有清代皇家档案秘籍,弥足珍贵,常人难得一窥。其地在紫禁城东南隅,西临内阁大堂,北对文华殿,坐南朝北,共有二库:一为红本库,俗称西库;一为实录表章库,俗称东库。每库分上下两层,凡十间,总面积达1295平方米。
  光绪二十五年(1898年),因年久失修,内阁大库渗漏严重,内务府准备修葺。内阁大学士李鸿章奏请,将红本库中多年潮湿霉烂的副本拣出焚化,以清库贮,数量可观的内阁题本与大库档案被销毁。年间,载沣命内阁意欲查找开国之初多尔衮身为摄政王举行典礼的旧档案,以便参照仿行。阁臣们入库后在堆积如山、蛛网尘封的档案库内遍寻无着,便回禀内阁大库积存旧档过多,请旨焚毁。无知的载沣不了解档案的价值,同意了这一荒唐的奏请。
  
  学部参事罗振玉三次巧计护档案
  
  宣统元年(1909年),内阁大库又有多处坍漏,为了维修施工,不得不把库档年代近的暂时移置别处。阁议“旧档无用”,奏请焚毁。各部闻讯,一些官员纷纷入大库“觅宝”,有的查找本人和历代科举名人的试策,有的探寻宋元旧藏。在抽检中,章?无意中发现了宋写本玉牒残页,遂影照分赠同好,并呈大学士、管理学部事务的张之洞和学部尚书荣庆。
  一次,在荣庆宴请张之洞的午宴上,学部参事罗振玉作陪。席间,张之洞向精于金石小学的罗振玉求证玉牒价值。罗振玉认为藏书虽残,也极有整理保存价值,并建议不妨奏请拨归学部,移存京师图书馆。此议得到张之洞首肯,并奏请移迁,得旨允行。
  随后罗振玉到库中察看,发现内阁中书曹元忠、刘启瑞就地整理,仍在分别存弃,连清初绘制的“地图十轴”也被置于无用废弃之列,准备销毁。见此情景,罗振玉急中生智,搬出谕令中“片纸只字不得遗弃”之语,使许多档案幸免劫难。
  一次,罗振玉又入库查看整理的档案,从正待销毁的文卷中随手取出两束,居然发现一件是管干贞督漕时的奏折,另一件是乾隆朝阿桂征金川时的奏折。想到如此重要的史料将付之一炬,他急忙找到张之洞,要求设法保留这批档案史料。奈不过罗振玉再三恳请,张之洞同意让罗振玉设法将这批档案史料秘密转移到学部,不得泄漏外间知晓。于是,罗振玉与内阁会稽司宗树?协商,准备将这些档案史料用五六千个木箱运回学部。由于经费拮据,二人反复磋商,宗树?建议改用废弃的麻袋,以节省费用。8000个麻袋将全部档案史料运回。几经周折,又转移到国子监敬一亭中,使这批珍贵档案史料避免了被毁的厄运。其后,学部先后派罗振玉、缪荃孙等人整理编目,成《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八卷。
  
  13000块大洋换回“准”纸浆
  
  民国以后,学部改为教育部。1916年,历史博物馆成立于端门,隶属教育部。这批档案史料又被移存端门门洞,其中比较整齐的另存于午门楼上。1921年,军阀混战不休,民不聊生,北洋政府财政奇窘,索薪事件屡有发生,为筹款发工资,以济燃眉之急,教育部和历史博物馆除把比较整齐的62箱1502麻袋档案史料借给北京大学进行整理外,其余的以“绌于经费”为由,全部卖给西单牌楼南路的纸笔墨老店,作为废纸按斤过秤,计15万斤,合计4000元,准备用作“运魂纸”的原料。动用了50辆兽力大车拉运,成为轰动当时的“大内档案与8000麻袋事件”。
  1922年初,罗振玉从天津来京时听到消息,决心重价赎回这批内阁档案史料。当时,纸店已将8000麻袋中一批残篇断简的宋元旧本与奏折等出售给琉璃厂翰文斋书店主人韩自元。其余的已另备芦席渍水以机器打包,准备运往定兴、唐山等地化浆造纸。4月6日,罗振玉与前清遗老金梁一起,以每百斤大洋10元的价格,总数13000元,将剩下的全部内阁档案买下,并签了合同,使这批内阁档案史料在躲过“火劫”之后又免遭“水劫”之灾。
  
  15万斤史料被虫蛀3万斤
  
  由于个人财力有限,数量庞大的档案整理也非个人能力所及,罗振玉有意出让。消息放出,立即有外国人愿出重金购买。天津的藏书家李盛铎为保住国产,1924年将大部分档案以16000元的价格从罗振玉处购回。
  1928年8月,斥资购得内阁档案的李盛铎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维持下去。9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得知李盛铎有意出让,所长傅斯年慧眼识真,向院长蔡元培致函提出收购李盛铎所藏内阁档案。他认为“此事如任其失落,实为学术上的大损失,明史清史,恐因而搁笔,且亦国家甚不荣誉之事也。”年底,蔡元培筹得款项,最终以18000元从李盛铎手中购回这批珍贵档案。其间几经辗转迁移,鼠啮虫蚀,潮湿霉烂,原来的15万斤仅剩下12万斤。
  这些劫后余生的档案被集中在午门西翼楼。1929年在京招募书记员和工人进行整理。从1930年起,由陈寅恪、朱希祖、陈垣、傅斯年、徐中舒组成的明清史料编刊会开始印行明清内阁大库残余档案。徐中舒写了《内阁档案的由来及其整理》与《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藏档案的分析》,论述这一时期整理内阁档案的详情和经验。1933年,整理出的一部分重要档案文献曾随大批文物南迁,抗战期间饱经颠沛流离之苦。
  解放后,1951年故宫博物院的文献馆改为档案馆,成为专门收藏、整理档案的机构,北京大学所藏内阁档案与故宫所藏内阁档案被合在一起,明清档案大量流散和损失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现存明朝档案3000余件,清朝档案1000多万件。在明清历史档案馆基础上充实扩建的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以后,对全部档案进行精心保存、修复,对现存内阁大库档案进行加工整理,相继出版了一系列有珍贵价值的档案史料。
  编辑/冯岚

相关热词搜索:大内 流传 档案 大内档案流传记 明清档案 价值 明清大内档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