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淳:艰难星途,父亲是最好的陪伴] 陪伴度过艰难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不久前,凭借央视大戏《走西口》,杜淳获得第49屠蒙特卡洛国际电视节最佳男演员奖提名,如此重要的电视节,何以提名一个初出茅庐的中国80后?杜淳红了,红得硬气,实至名归。
  可有谁知道,10年间,成名路上,这个新一代的影星走得并不轻松,父亲的陪伴,让他走到今天。
  
  
  少年不成材,曾是父亲眼中的废人
  
  十几年前,杜淳的父亲杜志国只身到北京打拼。再难的日子也不曾让这个汉子退却,唯一让他痛心的就是儿子的无知与叛逆。
  杜淳在10岁时来北京学习舞蹈。初到大都市他无所适从,开始用怪异的打扮彰显自己:上衣紧瘦,裤子二尺肥,吊着大耳环,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嘴边。当杜志国看见儿子的“雷人造型”,差点晕过去,“你这是什么怪衣服?把裤腿扎起来能装进200斤麦子,跟街上的小痞子有什么两样!”
  拍《雍正王朝》时,杜志国把儿子带到剧组。那时他已16岁,依然从头到脚穿着奇装异服,走到哪儿都很惹眼。摄影师第一次看到杜淳,他不知道是老杜的儿子,说:“这是哪儿跑来的混混?”杜志国红着脸说道:“这是我儿子。”
  也许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给父亲留点面子,再去剧组时,杜淳进门前总会先摘掉耳环,可一离开老爸视线又马上戴回去。杜志国看到儿子依旧屡教不改、我行我素,气得直跺脚。
  中学毕业后,杜淳突然通告父亲要考表演系,老杜特意把儿子带到圈里长长见识,然而,遇到前辈们,内向的杜淳连招呼都不打。胡玫导演很无奈地说:“老杜,你要把儿子往火坑里推吗?我觉得他并不适合做演员!”
  面对前辈的否定和父亲的反对,杜淳一百个不服,他认为自己没有考不上的道理。
  
  天生不是演戏料,演艺之路艰难走成
  
  1998年,杜淳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
  考试那天,他仍旧造型火爆地上了考场。考官见到这位异类考生,禁不住窃窃私语:“真不知道杜志国还有这么个儿子!老杜是圈里一面独当的大腕,怎么生出这种混混儿子来?”
  落榜毫无悬念,无情地打碎了杜淳心中的梦。心疼儿子的杜志国开始和杜淳沟通:“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你一定要走吗?”杜淳认真地点了点头:他想演戏。从小就目睹父亲在银幕上的光芒,他也想做像父亲那样的人。可演艺圈光彩背后的激烈,常人难知。杜志国不希望儿子走不适合自己的路,“你要知道,更多的人在这条路上走一辈子都成不了名!你已经被否定了,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考场上的狼狈使杜淳清醒,他意识到了以前的荒唐,痛下决心,剃去了那一头怪发,从头到脚都开始改变,甚至性格都在改。改性格是很难的事,但他真的去做了。
  刚去表演班学习的时候,杜淳在学员中最为内向,别人一起说笑他从不加入,排练小品他也永远是最差的,当着人他放不开,当然演不好。一到他演,别人就等着看他笑话,杜淳的心一次次地被刺伤。他想放弃了,想回老家。但一想到父亲和圈中人对他的否定和失望,他坚持留了下来,在那里一点一点地艰难跨越,整整学了一年。
  1999年,杜淳终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从此,戏剧之路在他的脚下铺开,而人生磨练也才刚刚开始。
  
  这条路走得很艰苦,当我成功时父亲流泪了
  
  在北影,杜淳默默无闻,无戏可拍,没有受到过任何关注,老师们都觉得他没多大前途。他为人内向,不怎么爱说话,很多人以为他是装酷。大三那年,斯琴高娃曾让杜淳跳舞,他不好意思死活不跳。斯琴高娃忍不住对杜志国说:“你儿子这个样子怎么能演戏?”
  2003年,杜淳毕业了,虽然从没得到过认可和掌声,但初出茅庐还是带着十分胆气和新人的冲劲。可一次次试镜,一次次失败。一位导演的话更使他无地自容:“你是电影学院出来的?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毕业的?也就相当于群众演员的水平,就一花架子。”
  儿子接不到戏,父亲当然着急。没办法,杜志国找到了胡玫导演。看在老朋友的而子上,胡导答应让杜淳来演《汉武大帝》中的一个小角色。杜志国告诉儿子:“我只能领你进门,怎么走完全看你自己。”杜淳知道这次面试很重要,虽然只是露几次脸的小配角。在试镜过程中,杜淳看着胡玫完全不在意的表情,又想起以前她对父亲说过的话:“你就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吧!”杜淳的牛劲上来了,一定要演给胡玫看看,向她证明自己!
  4年的能量终于在那一刻爆发。杜淳的表现惊住了胡玫,胡玫终于把目光对准他,并把青年汉武帝的角色给了这个刚出校门的小伙。
  《汉武大帝》开拍了。杜志国太清楚儿子了,如果杜淳的表现和生活中一样,那就一定完。心里没底的父亲甚至比儿子还紧张,他挨个儿给演员和导演打电话询问儿子的情况,结果让他很开心:杜淳很用功,演技很不错!
  2007年,《敌营18年》开拍,投资人游建鸣大胆起用了这个没任何名气的杜淳。“我把赌注全压在你一个人身上了,如果你杜淳撑不起来,我只有回家种地去。”
  能成为这种大戏的男一号,虽然有压力,但也令杜淳有些飘飘然。拍摄期间,因为与角色之间存在历史距离,很多时候把握不好。尤其是刚拍的时候,杜淳入戏太慢,无法令导演满意。杜淳还常常为自己寻找借口,导演忍无可忍地数落道:“你以为你是谁啊?要不是看你父亲的面子,我现在就换了你!”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父亲争口气,导演的骂声让杜淳猛醒。他开始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戏,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角色,收工后做了大量功课。
  在一番艰苦努力下,《敌营18年》登陆央视,并获得了收视热潮。杜淳的同班同学看到他的表演后,很多人都感到震惊:“真没想到,当时表现平平的杜淳,现在却是我们之中最红的!”
  2007年,杜淳凭借电视剧《51号兵站》荣获“南方盛典”最佳男主角。领奖前,他嘱咐父亲准时收看。然而,父亲竟不敢看,他怕自己受不了那场面,只好约人出去喝酒,把这事托朋友去关注。直播过后,朋友一字不差地把杜淳领奖台上的话说给杜志国。“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杜志国先生,是他把我领到这条路上。”听到这话,这个硬汉的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了,这么多年,他等的就是今天。儿子使他百感交集,只有他知道儿子这些年走得多辛苦。
  
  寻常80后,演绎不同寻常的人生气概
  
  《爱无悔》中的忧郁小生,《敌营18年》中的硬气军人,《51号兵站》中成熟的“小老大”,《大旗英雄传》中侠骨柔肠的大侠,以及《走西口》中敦厚儒雅的田青。这个年纪轻轻的80后,跳出了自己的圈子,创造了一个个跨越角色的神话。
  《走西口》试镜前,李三林也曾质疑:“一个80后的毛头小伙子,能演好一个大气的传奇晋商?”《走西口》是一部山西人的血泪移民史,苦情而厚重。这样一部宏大的戏,杜淳能否担当?
  是的,没有看到结果之前,什么质疑都是有道理的。但是,《走西口》的收视率证实了杜淳的实力!晋商田青身上的大气、敦厚、儒雅、稳重,杜淳刻画得相当到位。
  很少有人像杜淳那样,年纪轻轻便能胜任跨越年龄、超越阅历的大戏。导演赖水清对杜淳有过一段经典的评价:“杜淳站在面前,你根本就看不出他能演什么。可是他上了戏装,往镜头前一站,那魅力就全出来了。”
  当问到他在戏中为何能将田青的持重老成表演得如此到位时,杜淳说:“这种持重不是天成的,是培养出来的。一个好演员光靠外表是走不远的,必须培养出真正的气质,气质深了,人才会有厚度。要扮演出各异的角色,这需要有很深的把握力。与其说我会演戏,倒不如说我能到位地体会角色,然后用心去表现,就是这样。因为做这行你没有退路啊!一部戏演糟你可能就完了!”
  杜淳说,其实自己还是有点像田青的,都经历过一番艰难的奋斗,是一场从内到外的蜕变。

相关热词搜索:陪伴 艰难 父亲 杜淳:艰难星途,父亲是最好的陪伴 适千里者的艰难星途 艰难星途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