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北京”向世界城市迈进 未来绿色城市构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自从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世界对北京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北京也决心在未来的岁月有更高的目标。北京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
  
  北京“绿色”与世界城市的差距
  世界城市有自身的界定标准和支撑条件。与公认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相比,北京有一定基础,但还有相当差距。从核心特征看,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已经发展成熟,北京则以较快的速度崛起。如果说伦敦早在18世纪就成为“日不落帝国”的首都,至今仍是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世界城市;纽约是19世纪兴起、至今在国际资本上有绝对话语权的世界城市;东京是二战之后强势发展国家日本的首都,并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龙头,影响着全球经济的世界城市;那么,北京是世界最大的正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从70万年前周口店的“北京人”和3000年前建城算起,北京独享了既古老又是人类重要发祥地,同时还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殊荣。
  但是,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是多方面的,有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其中,在世界城市的工作居住条件指标上,北京有多项指标远远落后。都市人每天接触最多的是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微克/立方米)在2004年的纽约和伦敦是21,东京是40,北京在2008年是89;二氧化硫在1995年~2001年的平均值,纽约为26,伦敦为25,东京为18(微克/立方米),而北京2008年为36;二氧化氮1995年~2001年的平均值,纽约、伦敦、东京分别为79、77、68,北京同期是122。从污水处理率来看,纽约是100%,伦敦是89%,东京是95%,北京是70%。从人均绿地面积比较,纽约上世纪80年代末就达到14.4,伦敦本世纪初为23,与伦敦同期的北京为11.2……
  如果北京的“绿色”不够,哪怕其他标准都达标,也很难称为世界城市。因此,从发达国家来北京工作的人常常说起,北京很多地方与世界发达城市没有什么差别,在餐饮、物价、治安等方面甚至优于发达城市,但只要飞机落地,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空气质量,不无夸张地说“下地就呛鼻子”。
  
  “绿色奥运”挑战生态危机
  其实,早在北京提出要建成世界城市之前,对此便有切肤之痛了。10多年前的1993年,在蒙特卡洛,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就经历了失败。那次的失败当然有深层次的原因,但是环保问题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悉尼在申办时就提出了重视环保,要“办一届环保奥运会”,这给悉尼申办成功增添了重量级的砝码,而这恰恰是北京的弱项。当时北京的确是一座污染严重的城市,空气混浊,沙尘暴不时肆虐,卫生不尽如人意,城乡接合部脏乱差与遍地的小广告,尤其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在影响着中国首都的声誉。痛定思痛,这次挫折也使北京变得清醒,并响亮地提出“绿色奥运”的理念。这个理念不仅仅对申办和举办奥运会很重要,也对中华民族存在的危机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警示。
  要使北京成为绿色城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巨大工程。有历史的原因、发展阶段的制约,有城市功能定位的一度偏差,有北京自身的地理环境……
  北京面临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端,为绿色北京带来了先天不足:第一,北京的地形是一个“簸箕状”,西、北、东三面靠山,经常刮起的西北风无法发挥威力,一遇到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大量的污染就容易积累。这是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第二,北京春季干燥多风,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不邀自至,夏季高温酷热,高达40摄氏度的气温令人窒息,秋天虽天高云淡,但也不免被静风大雾侵扰,而冬季有着数千根烟囱的排放,更是空气质量改善的最大障碍。每个季节都有难题,老天爷安排的四季分明的北方性气候大大增加了治理的难度。第三,北京的机动车增长率稳居全国之首,北京机动车的第一个100万辆用了48年,而第二个100万辆用了仅6年,第三个100万辆用了3年。而北京从现在的450万辆到2014年的700万辆仅仅只需4年。
  北京的水资源是贫乏的,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有人曾因北京水资源短缺提出过迁都。尽管偏颇,但因非常缺水使北京不堪重负也是事实。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加拿大的1/58,在全世界129个国家中,虽不属于严重缺水的29个国家之列,也属于水资源量贫乏的国家。而北京在中国又属于缺水地区。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地处中国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北方。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立方米,为全国的1/7,全世界的1/28,在120多个国家的首都及大城市中居百位之后。北京市缺水有先天不足:降水量少,且年内、年际分布极不均匀,入境地表水水量连年衰减(由于上游河北省地区经济的发展,两大水库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的上游来水量各由上世纪50年代的10多亿立方米,降到了4亿立方米左右)。北京市水务局多次在水务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后北京水资源将极为紧缺。北京经常连续干旱,水库蓄水入不敷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已超过20米。北京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未来的任何时候北京都要通过开源节流和调整用水结构来保障用水需求。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和经济发展使需水量迅速增长,生产工艺与技术落后,水资源利用系数低和水污染更加重了水危机。
  此外,北京的能源供应也有危机,以需求量很大的煤炭来说,其供应的主要问题是需求旺,库存低;资源紧,缺口大;运输难,费用高。除煤、电外,北京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供应也都比较紧张……
  
  “绿色革命”打造“绿色北京”
  历史的陈年积累与现实的高速发展,使得“绿色北京”的目标越来越紧迫也越来越困难,而世界城市的理想也在催生着它的实现。北京制定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把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以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全力打造绿色生产体系,积极创建绿色消费体系,加快完善绿色环境体系,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这是一个改变历史的宏大计划,实现起来无异于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北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这一浪潮也冲击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预示着人类史上一场“绿色革命”已经到来,而北京必须汹涌澎拜地卷入这个浪潮之中。
  为了绿色生产特征进一步凸显,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由注重“关停并转”向“创新驱动、内涵挖潜”转变,产业重点向高端产品、高端环节聚焦,到2010年底,首钢北京石景山地区的冶炼部分全部停产。同时,北京市按照《北京市推进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对近200家城区内的工业污染扰民企业实施了搬迁调整,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度提高。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移动通信、光电显示、集成电路、软件产业、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数字娱乐七大重点产业基地,拥有一批诸如星网工业园、联想、京东方和中芯国际等支撑了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有这些科技含量高、能耗水平低,发展潜力大的产业的带动,既使首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也会让污染大大降低。
  实现“绿色北京”,就要进一步完善绿色消费体系。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初步形成,绿色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产品的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为了出行方便、减少污染,北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用全国最低的票价鼓励人们坐公交,仅2008年财政补贴高达122亿元。同时北京加快轨道交通新线建设,对地面公交系统全面提升改造,从2001年到2008年,北京市围绕城市建设累计投入2800亿元,其中道路交通建设投入1782亿元,占63.64%。根据2011年~2020年规划,北京轨道交通分为3个圈层,分别以地铁轻轨系统、市郊轨道系统、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为主体构建规划线网。到2020年,北京市地铁轻轨线路将达30条,总长约1050公里,车站近450个,形成“中心城棋盘式+新城放射式”的线网格局。
  长期以来,受国家资源和能源政策的影响,在北京市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根源之一,这很不符合北京的城市功能和性质,更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为了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北京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北京首座大型风力发电场――官厅风电场建成,官厅风电场每年可向北京输送1亿度的绿色电力,可满足100万户家庭生活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万吨,节约标准煤3.37万吨。官厅风电场的二期工程建设将于2010年前完成,届时装机容量将达到10万千瓦。2010年北京的居民开始用上了新能源――风电。来自中国内蒙古的风场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北京等地区的企业和居民供电。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建成的56个风力发电厂,形成年发电量达32亿度的风电供应能力。北京还以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为核心,积极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光能热水系统、阳光浴室、阳光校园和园林夜景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到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70兆瓦,太阳能集热器利用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太阳能早在北京奥运村期间太阳能热水系统就拥有了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奥运会期间能为1.72万名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远远超过往届奥运会水平。奥运会后,这套系统将供应居住区1868户6000名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年节电达到1000万度、节煤2400吨。
  为了北京的生态改善,到2012年,北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5%。“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三大生态屏障不断优化,生态服务功能及碳汇能力全面增强;沿新建高速公路、铁路、新城间联络线等主干道路及大中河道、部分铁路,建设一批绿色生态景观走廊;继续推进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在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之间以及新城周边地区,建设10万亩新城绿色缓冲带,形成生态走廊与城市建设互补的格局。
  
  “绿色生活”走进北京家庭
  为了“绿色北京”,“绿色生活”成了北京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2年,北京将完成100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1030万平方米普通公建节能改造,49万平方米老城改造,6万户既有农民住宅节能保温改造。未来3年,北京将从实行垃圾分类、推广节能产品、加大公共交通出行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全面弘扬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人们注意到,不少市民自觉地准备垃圾袋。绿色的垃圾袋用于装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白色的垃圾袋放废纸、烟头、灰土等生活垃圾,人们逐渐养成把垃圾分类存放的习惯。今后70%厨余垃圾可以堆肥发酵成有机肥料或饲料,每吨可生产0.3 吨有机肥料,可以有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到2012年,实现北京市垃圾分类达标率超过50%。未来3年,本市将积极引导市民购买能效等级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2级及以上能效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的30%提高到60%;未来3年,本市再生水利用率将从2008年的57%,增加到70%;未来3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08年的36.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迈进 北京 城市 “绿色北京”向世界城市迈进 绿色北京向世界城市迈进 北京有必要建 世界城市 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