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城市2018排名 [中国机关里的“机关”]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吕小佳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是形容机关里的清闲;“吃皇粮的,旱涝保收”,是形容坐机关的安逸。没有入过机关人的眼中,能在机关谋得一职,是件相当不错的事情。表面看上去,机关是平静的,单调的。早上来上班,下午回家去。按部就班,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同事之间和和气气,说说笑笑,亲和得宛如一家人。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一盘永远在平稳转动的老水磨。但一个人如果在机关里呆久了,就会隐隐察觉,机关里其实大有奥妙,机关里人员的和气、微笑、打招呼、串门,都极有讲究,含有很深的“机关”。
  本期策划,我们一起走进机关,去触动里面暗藏的“机关”,为大家揭开一个机关里密藏着的社会真相。
  
  (执笔/吕小佳)
  
  
  透视中国机关里的“机关”
  □佳子
  
  中国的机关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机关都一样,有很多的制度和规章约束。但是,任何一个在中国机关呆过的人,都会多多少少地认识到:真实的机关环境中,规范人们行为的其实往往不完全是成文的制度和规章,而更多的是一些不能搬上台面,暗藏四处的“机关”,而成文的制度和规章往往是用来惩戒那些触动了“机关”的人们的。从古至今,机关里的人都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或群体,许多人把进入机关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进入机关工作,这也就是常能听到的:“政治既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
  
  挖“机关”
  
  一个人刚进机关时,总是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业,却不知道机关里面还藏着无数个“机关”。一个刚进入社会的人到了机关,往往血气方刚,心不设防,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正义和阳光。有人说在机关工作就像在一个满是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机关屋”里工作,你不知道哪里有能让你致命的“机关”,或许稍有不慎就关闭了照亮你仕途的明灯。如果想要在机关里呆下去,呆得好,甚至越呆仕途越光明,就不得不去细心研究这些甚至能让人掉了小命的“机关”,只有把所有“机关”都找了出来,一一破解开来,才能在机关里面混得如鱼得水。
  “机关”一:同事
  有人说机关是场酒肉筵席,吃饭的人都彼此熟悉,但都不是朋友,说着无关痛痒的话,却都在揣测彼此的心思,在喝醉的时候难免也会称兄道弟,酒后吐真言,但酒醒了,会有些后悔。机关里的同事间往往表面上和气、微笑、打招呼、串门,但这都是极有讲究的,里面含有很深的“机关”。对什么人话里话外都得透着点敬畏、恭顺、奉承与无知,对什么人只需点点头,什么人连头都不用点,什么人可以悄悄说点私房话,什么人则须严加防备,守口如瓶,都可有讲究啦。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看上去没什么危险性的可能明天就甩个阴钩子给你。这个机关里最复杂的“机关”,防范起来可能最需要用心思,也就是一见此“机关”必须马上拉响警报,立马进入战备状态,做事前先在脑子里多过滤几次再转为语言。
  “机关”二:送礼
  机关里给领导送礼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最担心的就是准备好的礼物送不出去。早在《官场现形记》中就有过一段关于送礼的故事。说怀化皇帝办“半百守寿”的时候,德成王爷是负责接待各国来使和置办百官献礼的人。一日,浙洲漕运使陈飞借为圣上献宝之由,先以“地方特产”、“带给王爷家眷”、“与王爷本人无关联”的“正当”理由送上了一批绫罗绸缎,之后献上夜明珠,诱导德成王爷说出一句“怕是不太雅观吧”,便又借“听说王爷的母妃明日生辰”之由将夜明珠顺利留在了德成王府。想想古代机关里送礼都送得如此“含蓄”,那“修炼”了几百年的现代机关,要将这“礼”顺利送出去恐怕得要更费尽心思了。早些年在送礼这个“机关”中,“如何”送一件礼物,比送“什么”礼物更重要。可现在,给领导送礼的“机关”也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复杂了,若你送轻了,领导会觉得你没有诚意;送重了,又容易给领导造成压力。所以,出奇出新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机关”三:称呼
  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机关里大家互相称同志。20世纪80年代后,称呼了几十年的“同志”逐渐被“姓”+“职务”所取代,这一悄然的改变也制造了一个“机关”。在机关里工作,大家都很看中称呼,机关中人们一般不把副职称呼为某副部长、副局长等,大家都忌讳称呼副××。大凡人人都喜欢做一把手,人人都爱当老大,因此人们就投其所好,干脆不分正副,心照不宣把副字省略掉,让被叫者听了心里舒服。如果哪天有人跑到他面前把副××叫了出来,那“机关”十有八九就被开启了。
  “机关”四:座位
  人们一般把在机关工作的称为坐机关的,由此可见“坐”在机关中的重要性。领导对“坐”相当敏感,这个“机关”要万分小心,一不留神也可能触及“机关”引发炸弹。机关开会时坐在主席台正中间的一定是一把手,坐在左边的是二把手,坐在右边的是三把手,以此类推。秘书们都精于此,总是提前将写着每位领导名字的标示牌放妥当。如果座位上有了变化,那就说明人事上有了变动,人们很关注这一点。某市财政局的一个服务员不懂“座位”的玄机,在收拾桌子时,把标示牌给变动了,先到会议室的人就开始窃窃私语,大家以为上级把二把手降为三把手,把三把手提为二把手。二把手一进会场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标示牌放到了右边,脸刷地一下就青了。会后,这名服务员就被通知去财务结算,而办公室从主任到办事员也一概受到了处分。有人说“机关就是一棵爬满猴子的树,向下望去都是笑脸,向上望去都是屁股。”这一点都不假,在领导眼里一个简单座位竟是这么复杂,可见该“机关”的厉害程度。
  “机关”五:站队
  站队又俗称跟人,这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机关”。跟人的目的当然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跟某某上级而得到上级的关照与厚爱,获得提拔与重用。而且跟人必须要跟准,跟准了人就能得到好处。跟不准的,不但浪费了时间,浪费了感情,什么都得不到,还可能会因此受到被跟人的牵连而吃亏。有一位乡党委书记,由于跟县委书记跟得紧,经常受到关注,不但将他从穷乡调到了富乡,还让他进了常委,乡长也不敢为难他。谁知道县委书记因经济问题被抓,他也跟着倒了霉。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就是原来的县长,抓住他与原县委书记的关系一查再查,他奔驰在光明仕途上的轿车也立马抛锚熄火了。
  “机关”六:关系
  有人总结出机关生活的一点诀窍,叫做“三分工作,七分关系”。这里所说的“关系”除了同事更重要的就是领导了,机关里对一个人的评判,以及与此相关的任用、利益分配等等,决定权主要握在领导手里,领导认为你有才你就有才,领导认为你无才,那么你就无才。而领导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感情倾向。最基本的是让领导满意。此外,诸如喝酒、跳舞等爱好,只要爱好和领导相一致,爱好到点子上,便大有希望。人是感情动物,如果领导满意了,你同领导亲如兄弟了,那么,提拔重用你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千万别以为领导离不开自己,要知道再有用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那就成了垃圾,领导想把你变成垃圾,那实在太容易了,你还真别充好汉。
  机关七:“运动”
  “运动来了要重视,运动过了没屁事!”这是某个机关里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可这第七个“机关”最“阴险”之处不在“运动”来的时候,因为任何“运动”都是大张旗鼓地展开的,“运动”开展的时候,机关里的人都会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做事,这个时候只要别触及这个“运动”所要“打击”的范围,基本是安全的,这点很容易做到。真正的“机关”是在“运动”之后。机关是最善于做表面工作的地方,只要“运动”的风头一过,大家又开始恢复正常,“运动”中所不能违反的条款,“运动”前要违反的还是会恢复“正常”,好像不曾经历过“运动”,不曾受到过“运动”的教育一样。如果你还不是领导,在这个时候大胆对“违规”者大谈“运动”,很抱歉,这个“机关”已经被你开启,至于暗器在何时射出,你能否躲过就看你的运气了。
  为了不触及“七上八下”这个“机关”,笔者也顺应规则,总结了众多机关里“机关”中的7个,虽不完整,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验“机关”
  
  有那么一种一心只做公家活儿,两耳不闻室外事的懵懂之人,始终不知道要留心这些隐蔽的“机关”,一门心思地以为只要自己有才能、干好业务,领导就会明察秋毫,该有的都会自动落在头上。一些年过去,你就会发现,这种从不知道密切联系领导、与同事打成一片的人,多半会原地踏步。一大把年纪了,还是个大头干事、一线医生、干活编辑什么的。职务升迁、职称晋升多半没他们的份儿,房子是顶楼小套,工资是远落在同事的后面,年终工作考核常常是勉强及格。大半辈子过去,他由当年那位有理想、有热情、有才干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灰头灰脑的小职员。机关里的同事们不会同情这种人,他们管这叫“混得不清楚”。再看那些不太在乎业务,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却能娴熟操控这些“机关”的人,他们懂得关系的重要性,是善于观察动静、窥测方向的机灵鬼,平时东门进、西门出,与同事说笑拍打,上上下下都维持得一团和气、一派亲热,与领导适度地开开玩笑,见缝插针地递上两句奉承话,逢年过节走走人情,帮领导跑跑腿,办点领导不便亲自出面的私人小事,适时地在领导耳边点两句同事的毛病,等等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年过去,他们多半成了前者们的领导,业务主持人,高级职称拥有者,房子、薪水、名望什么的,全上去啦。
  有“机关”的机关还有一种功能:它像一架空调器,会把想做一点有价值的事的人的热情调控得一再降温,直至火灭灰冷;它又像一台打磨机,会把有棱角的岩石轧碎,打磨成一颗颗又圆又滑溜的鹅卵石。实在打不平、磨不光的,就把它冷置起来,让它最终变成一块青苔覆盖、灰暗沉默的顽石。奇妙的是,这种消灭与消耗是无形的,不显山不露水的。此事无人主谋,又似乎人人都多少有点份儿。就像谁也找不到红血球们究竟是被哪个癌细胞在什么时候吞吃掉的。
  尝过机关里“机关”甜头的人会大赞“机关”的好处,它可以让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吹牛拍马的一个人平步青云;品过机关里“机关”苦果的人会大骂“机关”的恶处,它可以让那些勤勤恳恳、埋头工作的人错过一切与升职加薪有关的一切好处。
  我们不难发现,这所有的“机关”都围绕着一个主要人物――上级,或者说是能决定自己仕途命运的那个人。我们不难理解,在中国的机关里,谁升迁,谁下位并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选拔任命的。
  所以在某些机关里做官非常成功的人,一般而言,不是做事业成功,而是为上级长官服务做得非常成功,他们深晓这“机关”其中的奥妙。可也就是这些绝对的权力造成了“机关”的产生和发展,这众多的“机关”成为了腐败滋生的温床。
  就拿送礼来说,“礼尚往来”本来是中华民族一种极富传统意义的公序良俗,但被无数次金钱和权力腐蚀后,送礼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已经演变成了非典型性腐败。原四川犍为县县委书记田玉飞受贿案就表明,在权力阶层内部的人际交往中,“送礼”成风,金钱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符号,并不一定每一次送出都有直接的诉求,而只是一种礼尚往来。下级部门行贿上级领导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在这些“机关”中游刃有余的人觉得在机关做官的最大特色是要跟对上司,那是因为官吏的考核与任免,主要不在于他们有多少政绩,而在于他们与上司关系的密切程度,搞掂了上司,就等于戴稳了乌纱帽。所以,要把“报喜不报忧”、“欺上压下”作为做官的铁律牢牢记住,做到与上级交往突出一个“谄”字(即:谄媚),与下级交往突出一个“渎”字(即:轻慢)。
  老百姓恨透了这些有“机关”的机关,因为这些“机关”让那些被领导看得起的机关官员们练就了有令不行、办事拖拉、态度粗暴的工作作风,找这样的机关办事,一天能办好的事情往往让你跑上七八次还拖个把月才给你办出来。有好事的网友在网上贴了20点的《机关办事规则》出来:“办事得花钱;办不了的退钱;报喜不报忧;出了问题内部消化;捂不住了丢车保帅;领导的意见不能提;领导的看法是最大的法;领导身边的人相当于领导;个人风头出不得;好处不能独吞;棘手的事就拖;前任的事不管;少说话,多请示;多开会,造声势;违规的事集体拍板;不要站错队;宁可用庸才;吃喝不犯法;车子是身价;运动来了要重视,风头过了没屁事。”虽然有些偏激,但也能看出这机关里的“机关”是让老百姓遭了不少罪的。
  
  清“机关”
  
  中国的有些机关生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我们为机关把脉后发现,这病的根源是在“机关”上,有了“机关”存在,我们的有些机关就不能像正常机关一样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从上至下都保持着勤奋、严谨、和谐、纯净的工作氛围。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到办法来找到这些“机关”、解剖这些“机关”、破解这些“机关”、清除这些“机关”。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变化是整体的、深刻的、复杂的,当然更是痛苦的。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到人文的,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在此转型时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程度不同地受到前所未有的各种形态、各种观念、各种现象的冲击和挑战,当然,这种冲击和挑战也没有在机关面前放慢脚步。近年来,关于机关的段子和机关小说非常流行,说明民众对机关的关注以及对机关生态的恶化已经严重不满,媒体只能从公开查处的腐败案件中零星透露某些机关的恶行,学者多从政治体制和制度设计中研究问题。总之大家都感觉到有些机关不正常,却说不清这不正常如何体现在机关的日常运行中,所以民众的不满也只能流露于在段子和小说中。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某些机关里“机关”的存在,与我们党内制度建设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机关”的存在和所导致的腐败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已不仅仅是机关官员自身的道德问题,而是表明我们已有的制度本身也存在某些严重的缺陷,是制度本身的漏洞和破绽给了“机关”发展的空间。
  有人说一个机关里的“机关”是“一把手”制定的,给职位比他低的人“陪练”的。虽然“机关”是由“一把手”制定的,可有很多时候,明明有白纸黑字的法律法规列在那里,这些“机关”明显与法律法规相背却还能如此猖狂地到处耸立着呢?这或许是因为家长本位的政治文化流毒至今之故。家长本位的政治文化渊远流长。其典型特征即是,以言代法、以人代法和官大于法。家长本位情结的机关官员,对资源往往随心所欲地进行切割与分配,他们不需要考虑公众的想法,也不需要顾及合理化的程序。邓小平曾经说过:“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这就一语道破了“机关”之所以具有巨大威力的原因所在。诚然,机关里的“机关”横行无忌的背后,既有强势人物在暗暗撑腰,也因为一帮喽 官员在推波助澜,不然“机关”就成不了大气候。反过来,喽 官员的奴性仆从意识又助长了强势人物的权威主义人格。在这种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下,“机关”就会越来越大行其道,正直的官员就会越来越难以生存,他们要么同流合污,要么被抛出圈外。
  要使机关里的“机关”得到清除,还必须进行机关效能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的体现者,是效能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是客体。效能建设的主体行为是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行政行为。因此,效能建设的着力点是要强化对主体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客体,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同时让客体能有效地监督主体,以获得满意的服务,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做到用职能去管理,用机制去完善,用领导的人格去影响。在体制上解决好“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弊端。建立多维监督制约机制,将行政的全过程置于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之下,提高决策质量,消除不当、不良行政行为,建立良好的行政环境。
  为何规范机关作风的规定、条例、规则出台了不少,但在许多机关、官员那里或被大打折扣,或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机关官员的“公仆”意识不够。胡锦涛总书记对机关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了“公仆”意识。笔者认为再多的制度和监督都只能起到外在的作用,要彻底清楚机关里的“机关”,唯有机关里的所有官员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提醒自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成果是大家共享的,绝不能以“家长”和“功臣”自居而私吞私享、多吞多享。
  
  机关里的那些“机关”
  
  机关里的人事关系
  
  工作没半年,对于这机关里人事关系的厉害性体会倒不少。单位里上楼下楼遇到的是同事,回家后上楼下楼见到的还是同事。一天见上几次面,如果哪次不招呼声“×长好”没准什么时候开会就给扣上个“冷漠、目中无人”,况且像我这样记不住人名的新面孔更不能有所疏忽,一不小心以后就会没完没了,因此只能逢人必称“×长好”,至于那“×”到底发的什么音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他人的耳朵里只听进“×长好”。实在不行就只能笑,管你是真笑、假笑、皮笑、肉笑、龇牙笑、咧嘴笑、眯眼笑……只要看起来在笑就一切都OK。元老级的老头老太更不能得罪,开门得请先进,开会得请先坐,出门得请先走……只能他(她)不搭理你,不能你也怠慢他(她)。机关里有关升迁方面的消息总是传得特别快,往往自己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经是人人皆知,然后随到之处都有“关爱”的问候,热情得一塌糊涂,当然,自己还不能表现得太惊讶!(竹心)
  
  尴尬的送礼经历
  
  某机关单位的小韩称,春节肯定是要给领导送礼的,而且还不止一个领导。其送礼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希望能够借此增加一点感情的投入,以便将来能够得到提拔和重用。
  小韩告诉记者,去年春节,他给领导送礼时就碰到了一件比较尴尬的事。因为春节过后,他们办公室要提拔一个副主任,大家都在争这个位置。为此,他想趁春节前到领导家拜年送一些礼物,顺便谈谈自己的想法。当时除了名烟名酒以外,他还特意从老家带了一些土特产,感觉已经不少了,几样加在一起也2000多元钱呢。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正想和领导谈一下自己春节后的打算时,突然有人敲门,结果进来的是他的同事小赵,并且带的礼品比他的高档多了,当时大家都比较尴尬。见状,他只好找借口先走了。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二周办公室副主任的名单终于公布了,可结果不是他,而是同事小赵。他越想越生气,因为凭能力、成绩和为人他都比小赵强,而他偏偏没有当上副主任。(范韧)
  
  机关的称呼秘诀
  
  刚从工厂转到机关工作领导就派我到设在省城的上级机关办事。我只知道对口科室的两位工作人员没有职务,按照我们机关的常规,应当叫“老师”,可我一紧张,在工厂常用的称呼顺口而出,王老师叫成了王师傅,张老师叫成了张师傅。两位“师傅”听罢,脸立即撂了下来,其中一人白了我一眼:“师……傅?还八戒呢!”这时我才知道乱称呼惹了祸,事没办成便灰溜溜地逃走了。
  后来,我向经常跑省城机关的小张求教。
  “大机关人人都是领导,你喊人家师傅,岂不是拿领导当成钳工、瓦工了吗?”
  “那该称呼啥呢?”
  “有职务的喊职务,没职务的你一律称处长准保出不了错。”
  我虽然还是满头雾水但小王的话我还是牢牢记住了。
  此后,再到省城办事,我一口一个王处长,张处长,你别说,这招还真灵,“处长们”脸上顿时有了笑容,办事更是出奇地顺利。
  上个星期我去省城,中午在一个同学处喝了点酒,结果下午到上级机关办事时将手提包忘在卫生间里。
  回到单位后才突然想起此事,为了尽快找到手提包,我赶忙通过总机查到了上级机关保洁室的电话,并知道里面的工作人员姓张。
  “请问,张处长在吗?”逢人叫处长我已成了习惯。
  “我们这里有两个张处长,一个管打扫男厕所,一个管打扫女厕所,请问你找哪个?”(许正合)
  
  座位,机关里的必修课
  
  机关是很讲究秩序的。在各种公开场合,当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都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其精确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位置找准了,其身份地位、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就一目了然。我在机关工作了二十余年,对此颇有研究。
  在单位我是局长。单位开会时我总是坐在主席台的中间位置,两旁坐的都是我的副手。
  吃饭排座位也有讲究。我们局对于赴宴有严格的要求,主陪坐中间,右边是第一主宾,左边是第二主宾,以此类推。我常对我的手下人说,座位问题是机关工作的常识问题,如果连这起码的道理都不懂,那么就不要在机关里混了。
  我的办公室有一把牛皮转椅,是名牌产品,质量极佳。它是我们这个城市里最好的椅子,大家都说这是局长椅。我知道,想坐这把椅子人太多了。所以,我时刻不敢怠慢,千方百计保住这个座位。这把椅子是谁给我的呢,那不是明摆着吗,是上级给的。所以,我最尊敬、最崇拜、最爱戴的就是我的上级了。所以,上级来了人,不管他的官职有多大,我都会把中心的座位让给他,体现我对上级的尊敬。对这一细节,上级对我十分满意,说我看得起他们,没有摆一方诸侯的臭架子。我清楚,在座位上,千万不能含糊,含糊了就会招来麻烦。我的一位同僚,接待上级一位年轻的领导,竟然找不准位置,以为自己是天王老子,开会时还是大大咧咧地坐在中间,让上级领导坐在自己旁边。结果,惹得上级很不高兴,不久,上级就以他年龄偏大为由,让他退居二线了。(牟丕志)
  
  机关里的退路
  
  老局长要退休了。机关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拨弄着小算盘。下一步棋往哪儿走?一旦这棵树倒了,要到哪棵树下继续觅凉?
  其实总共只有两棵树:老张和老赵。组织部已明确表态:此次不再外调干部,而是从单位内部提拔。符合条件的只有老张和老赵。
  老张和老赵各有优势:老张懂业务,老赵精人事。业务当然是机关的中心工作,重要性自不必提。可中国的国情是这样,似乎会做人比会做事更为重要。在这种关键时刻,老局长的推荐无疑是定盘星。
  老张去找老局长,老局长笑着说:“放心吧,我支持你。老赵他不懂业务,在机关工作不懂业务怎么能行呢?这么大的机关放给他我不放心。”老张满意而归。
  老赵去找老局长,老局长笑着说:“放心吧,我还是支持你的。光懂业务有什么用?那是科室主任干的事儿。当一把手就要会抓大放小,机关放给老张,非乱了不可。”
  老局长的老伴说:“你可得留好退路,要不然退休后连个车也用不上。你看隔壁老李头,前些日子刚退休,清明节就骂着娘自己骑自行车回老家了。”
  老局长轻吁一口气:“那当然,路我早铺好了。多栽花少栽刺,留着人情好办事吗!无论他俩谁当局长,都会感激我的。至于那个没当上的,反正他也没当上,说什么又有谁会听呢?”(何童)
  
  拍马屁的技巧
  
  我们机关里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一味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来讨好上司,以此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本人亲眼见到两起溜须拍马的事。一起拍得恰到好处,拍得马儿舒服,让马儿感到高兴,拍马的人也因此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另一起可能是不谙拍马之道,拍到了马脚上,让马儿尥起蹶子狠狠地踢了一脚。
  两件事其实都是领导住院下属去看望。其实领导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偶感风寒,有点咳嗽。领导生病住院,这可是件大事,消息不胫而走,前往探望的下属络绎不绝。
  这天,一下属正探视时,领导突然咳嗽。下属看到后,不到千分之一秒,就迅速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洁白的手帕,亲自为领导揩痰。一泡浓痰吐在手拍上,其他人看着都不免恶心,领导也觉得不好意思,可是这名下属却极其自然地将手拍又装入自己的口袋中,并肉麻地说,你病了嘛,为你擦擦嘴有什么大不了的。领导出院后,这名下属也迅速荣升为一重要部门负责人。
  也就是在这次领导住院时,本单位办公室有三人相邀只买了几斤水果和几瓶饮料前去看望。当时领导并没说什么,可是领导一出院,马上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在会上领导将这些水果和饮料提到讲台上,向干部职工们讲,我这人是非常廉洁的,向来不收任何礼物。这桌上的东西是我住院时XX、XX、XX几位同志送去看我的礼品,今天我将它交给办公室。你们大家作个见证,我收的礼品可是上交了的啊,会后大家拿去分享吧。
  到现在这几个送水果看望领导的人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王琼)
  
  机关段子选
  
  1.某机关纪事:忙碌的公仆在包厢里,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干部的任免在交易里,工程的发包在暗箱里,该抓的工作在口号里,须办的急事在会议里,妥善的计划在抽屉里,应刹的歪风在通知里,扶贫的干部在奥迪里,宝贵的人才在悼词里,优质的商品在广告里,辉煌的数字在总结里。
  2.某小公务员的日记:清晨起床,打拳;上午开会,打盹;中午吃饭,打嗝;下午上班,打哈;晚上娱乐,打牌;半夜回家,打架。
  3.某机关之最:最难找的地方──有关部门;最难捉摸的官话──研究研究;最神秘的机构──组织上;最大的官──一把手;最难管的东西──一张嘴;最谦虚的时候──在上级面前;最冠冕堂皇的语言──工作需要;最关心的信息──自己这次能否升迁;最傻的高兴──你的问题组织上也考虑了;最无奈的选择──因为年龄!
  4.某局长的四清四不清:开啥会不清楚,开会坐哪清楚;谁送礼不清楚,谁没送清楚;谁干得好不好不清楚,该提拔谁清楚;和谁睡不清楚,睡觉干什么清楚。
  5.某官员的中年烦恼:职务不高,工资不高,血压血脂血糖高;政治不突出,业务不突出,腰椎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炒菜糊,烧饭糊,麻将不胡。批评上级,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批评自己,自寻烦恼;批评老婆,她就乱跑;批评老公,他就乱搞。唉,麻烦透了!
  6.某公务员素描:满腔热血投身社会,摸爬滚打终日疲惫;低三下四谋取地位,常年奔波天天喝醉;收入可怜啥都嫌贵,交往叩头处处破费;有用本事已经作废,不学无术擅长开会;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寻找机会;青春年华如此狼狈,苟且偷生窝囊一辈!
  
  谁在拨弄机关里的“机关”
  
  长期在机关供职甚至工作了一辈子的人,你若问他什么是机关,他会感到这个问题很突兀,也不知该怎样回答。习惯了按机关程序运转的人,并不觉得机关里有什么“机关”,但如果你是新进机关不久的人,就会觉得机关里确实有“机关”。尽管这话说得有点像绕口令,但个中的意味却演绎得非常清楚。
  ――媒体评论员 心如茶
  
  不解决机关“中梗阻”、铲除机关里的“机关”,机关作风建设难以突破!机关作风的问题往往发生在“中层板块”,而机关中的“机关”虽是无形的,却在有形地损害着政府的形象。
  ――江苏省徐州市委书记徐鸣
  
  某些机关里的选举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在选人用人上形成“主体”意志的缺位。一些主要职务任用,权力在党委手里,党委的权力又集中在常委手里,最终决定权又集中在党委“一把手”手里。致使有的“一把手”可以卖官鬻爵,批发“官帽”,变任人唯贤为任人唯“钱”。在这种氛围里,干部往往两眼向上,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处处看上级领导眼色行事,凡事“唯上,唯名,唯利”,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盛行,使吏治腐败大行其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政府公信力下降。
  ――新华社评论员萃岚
  
  在机关里说官话,好处很多,至少可以保证你在执行上级的政策规定时不走样,更不会得罪上级,省力又省心。所以,在安排秘书写报告时,我总是反复叮嘱他,要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按上级的报告来写,具体操作是,将省里报告中的省改为市,略加修饰补充,加上一些结合实际、从本地情况出发之类的字样就行了,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辽宁省朝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牟丕志
  
  机关里有许多“明要求”,它们挂在醒目的墙上、写在红头的文件里、出现在领导重要的讲话中。机关里还有许多无形的“机关”和禁区,人们大多知道它们在哪里,谁都明哲保身小心翼翼地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一不小心掉下去或涉入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成了上面或一旁看客们茶余饭后点评取笑的对象。就像有人总结的那样:急事,要慢慢讲;大事,要想好了再讲;小事,可幽默讲;无把握的事,要谨慎讲;未发生的事,不要乱讲;做不到的事,别随便讲;伤害人的事,不能讲;讨厌的事,小心讲;开心的事,看场合讲;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讲;别人的事,最好不讲;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样讲;现在的事,做了再讲;未来的事,未来再讲。话说得生动形象。
  ――作家石象斌
  
  对于整顿机关里的“机关”问题,搞“运动”是查不出来什么问题的,当检查组一行浩浩荡荡地来检查的时候,所有机关的作风肯定都是“好”的,是“令人满意”的。只有通过暗访,才能发现真正的“机关”,那些平时不易看到的极少数机关人员的作风问题才能“原形毕露”。因此,暗访式的检查,才是真正的检查,才是真正发现真实情况的检查。暗访应成为整顿机关“机关”的主要检查形式。
  ――资深评论员巴山雨

相关热词搜索:机关 中国 中国机关里的“机关” 中国最高权力机关 中国司法机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