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麦克风”,我们的幸运|手机专用k歌麦克风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能量巨大的“麦克风”      王小波曾说,中国人是“沉默的大多数”,但社会变迁时代前行,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沉默的大多数”正在酝酿着变化,昔日宁愿忍气吞声也不愿多争一句的国人,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要”、“我们反对”、“我们谴责”、“我们呼吁”……这已不是一个自说自话的时代,而是一个双向交流多向交流的全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能在现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喉舌和眼睛,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立的观察与表达,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麦克风”!
  在无数公众事件中,那些来自民众的声音,代表着民意的在场和参与,在摩擦中互动,在争论中博弈,民意的表达汇聚成一股空前的参与、建设和监督的力量,让中国走到阳光下,让社会走在向上、向真、向善的道路上。
  我们无法忘记孙志刚事件中沸腾的民意。2003年4月25日,媒体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一个多月却无人过问的前前后后,立即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响。当人民网在4月25日中午发出《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的报道后,几个小时内的跟帖就达到了上万条。万民尽说孙志刚,孙志刚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悲伤、诘问和思考。正是在公众的口诛笔伐和大声疾呼下,仅仅事隔两个月,国务院在6月20日就宣布废除实行了20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同时公布惠及千百万人口的《城市生活无着者流浪乞讨人员救济管理办法》。就这样,一部旧法规就此废止,一部新法规就此诞生,这其中民意的表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我们无法忘记令人心生敬意的重庆“最牛钉子户”。2007年初,重庆市民杨武站在自家窗口紧握拳头,此时,他的房子已是一片废墟之上的“孤岛”,他和他的妻子吴苹手执《物权法》对阵开发商,对强硬拆迁坚定地说不。这对夫妻被冠以“史上最牛钉子户”的称号。经过15个昼夜的对抗,他们获得90万元营业损失补偿。面对强势的开发商,杨武夫妇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声明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的利益,捍卫自己的财产。他们赢得了无数公众的支持,也开创了一个“公民维权”的良好先例。如胡适先生所言,“为自己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最牛钉子户”事件,引发了千千万万中国公民的关注,他们在事件中的呐喊与声援,表达的是不可轻视的民意。
  我们也无法忘记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案对社会的撞击。在2009年5月发生的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死无辜路人事件中,当地警方仓促公布“肇事车辆时速70码”的说法,受到公众的质疑,舆论担心这是警方在为肇事者开脱罪责。在公众的诘问声中,当地警方不得不重新鉴定车速。权威鉴定机构最终推翻了“70码”一说,认定“肇事车辆时速在每小时84.1公里至101.2公里范围”,从而使飙车案得到相对公正的处理。
  从“两会”期间十万网民向总理建言议政的热潮,到节假日调整公共讨论,再到就业促进法草案、水污染防治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开门立法”,厦门PX风波,番禺垃圾发电厂事件……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公共决策领域活跃着公民的身影、回荡着民意的声音。而民意也正在实质性地影响乃至彻底改变一些公共决策的走向。经过普通百姓、民意代表、专家学者、公共舆论等年复一年的努力,春运火车票价终于不再涨;因为民间意见持续不断的呼吁,促使公权机关重新审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公平性,启动了相应的修法议程;因为厦门百万市民理性而又坚定地表达对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PX化工项目的抵制,厦门PX项目被紧急叫停……
  我们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烈,面对公众事件挖掘背景、传递信息、表达意见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行动越来越果决,力量越来越强大。任何公众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人肉搜索”、“集体声讨”、“道德飙车”。短时间内,信息、观点和意见从每个人的“麦克风”中喷涌而出,其力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不断“说话”,不断表达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我们看到了公众对于社会的责任感,看到了一个公民社会的成长。
  
  来之不易的“麦克风”
  
  人人都有麦克风,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时代。对于习惯于在公共场合保持沉默的多数中国人而言,谨言慎行、只做不说曾被看作是当然美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全能”政府几乎替代了社会表达,普通民众的表达空间和渠道十分有限。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长期遭到禁锢的表达权随之“解冻”。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大讨论”中,从中央到地方,从精英分子到普通民众,中国人心中压抑已久、关于改变现状和追求新生的愿望和想法在讨论中喷涌而出。随后,中国政治体制变迁和市场经济发展将表达权从“解冻”推向了“解放”。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裂变重组,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性、独立性,公民意识日益增强,开始学习展现自己的立场,主张自己的权利。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利益群体的不断分化、价值观念的逐步多元、公民社会的雏形初现,让公众表达成为必须,人们对公共事件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性,而且在参与中明确要求实现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越来越开明的中国社会开始学习尊重和接受各个阶层和各个个体的不同声音,催生出一个人人都能说话的“麦克风”时代。
  通览“周久耕”、“邓玉娇”、“躲猫猫”、“70码”、“楼××”、“被××”、“开胸验肺”、“PX风波”、“垃圾发电厂事件”、“钓鱼执法”、“强制拆迁”等等轰动一时的公众事件,无不包含着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呼喊,折射出利益的分化与冲突,观念的多元与碰撞,让我们看到社会进步的巨大空间,看到观念渐进的社会前景。人人都有“麦克风”,没有谁愿意继续沉默。这不仅仅是民众对自己所拥有的民主与权利的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对文明的坚持。
  正是这种坚持,改变悄然启动。公众与公共权力之间正在萌生一种良性的互动。唐福珍用自焚的极端表达,引来广泛关注,公众的热议,媒体的讨论,《拆迁条例》告别“强制拆迁”的历史,“开胸验肺”挑战“工伤条例”,“断指求证”换来认错道歉,“雷语”惊人后是问责和彻查……正是成千上万公民的参与,汇成一股强大的推力,推动事件解决,推动思想澄清,推动时代的慨然前行。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良性的互动效应――时代的进步让民众有更多表达的可能,而民众对公共事物的积极表达和参与又成为促进时代前行的巨大力量。
  科技的进步则为人们参与公共事件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和更广阔的空间。互联网的出现使公民的表达获得了更宽广的空间。公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提供信息线索,发表意见建议,行使民主权利。我国现在有3亿网民,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络论坛社区,同时全国拥有6亿部手机。人人可以用手机拍下新闻的时代,人人可以使用网络进行现场直播的时代,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不平则鸣”的传播载体。
  网络成为一个庞大而虚拟的公共政治空间,成为公众表达自我渴望和实现自我权利的政治广场。无论是“邓玉娇事件”,还是“石首事件”,抑或是“周森锋事件”,这在传统的平面媒体时代都是不可思议的。石首案的起因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时间里,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3篇;而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在用手机发布和浏览信息的“微博客”网站饭否网上,仅一名网友“实时直播”的石首事件消息约140条;在一些播客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酒店起火和警民冲突的视频。我们不能不承认网络的力量――从来没有一个渠道,能够汇集如此之多民意;从来没有一个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如此之众共同讨论同一件事;也从来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把互不相识的民众意见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去深刻地改变一个国家。
  民主政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两相激荡,造就了一个更多大众言说的意愿、更多意见表达的空间的时代,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时代发展的每一次脉动中,在社会进步的每一个脚步里,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千千万万的中国公民,都在用自己的“麦克风”,说自己想说的话;成千上万公民的声音,成千上万公民的参与,汇成一股强大的推力,推动事件解决,推动思想澄清,推动时代的慨然强行。
  
  珍惜我们的“麦克风”
  
  我们无法想象不享受权利的人会有幸福的人生――表达是一种权利,关涉文明的程度;表达是一种生活,关涉生活的质量与幸福的含量。我们之前只能被“大喇叭”喊话,现在却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可以公开地表达了,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了,这是多么神奇的进步!我们有幸,能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由表达的时代。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封闭沉默的国家会有美好的未来――不许民众说话,是对人民意愿的压制,是对人民智慧的扼杀,只有公众都能以公民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国家的公共事务,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个国家才是一个有活力、有生机、有希望的国家。中国有幸,迎来了这个公民表达和公民参与空前热情的时代。
  而推动这个时代向着更理性、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前进,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无论是治理者还是普通民众,都责无旁贷。我们相信,当为政者期待听到民间的每一个声音时,权力已经在变得更加理性;而当每一个声音都获得表达,每一个诉求都得到回应时,民意表达也将脱离情绪化而具有建设性。而权力的理性加上公民的建设性,正是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两大动力。
  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表达是一个自然的社会需求,为政者应该对民众的采取“宣之使言”的治理方式。为公民表达自由提供制度性保障,相信大多数国民的判断能力,是一个政府体现其自信的方式之一。一个开明、开放的政府,应该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倾听各个阶层的真实诉求,主动将“麦克风”交到公众手中,鼓励公众表达意见。
  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地以更为开放和睿智的做法,倾听公众的声音,回应公众的诉求,引导公众的表达,将洪水般的民意疏导为现代公民社会的理性表达。
  2009年岁末,一则“我们一起当市长”的网帖出现在深圳新闻网和奥一网上,深圳市政府力图通过网络倾听最本真的民声。短短一个月,帖子就赢得7万次点击,回帖超过2000个。开放的权力懂得谦卑,成熟的公民具有理性。政府和公民之间这种朴素而不加修饰的沟通,正是社会达成共识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民意获得表达,政府赢得民心,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继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善的合力。“我们一起当市长”,深圳市政府这一开门纳言、主动请公众说话的举措,令人赞许。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政府对公众训话、喊话,显然已经落伍。只有双方进行平和、理性、诚恳的对话,才是有效之举。对话的目的,对政府而言,在于吸纳民智、择善而从;对公民而言,在于表达诉求、影响决策。因此,对话双方都必须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宽容。现实中有的政府部门意图“防民之口”,甚至炮制了多起民众因言获罪的公众事件,如彭水诗案、稷山文案、王帅帖案、高唐网案、曹县帖案等。而部分公众也缺少理性思考的习惯,在表达中人云亦云,或者选择偏激狭隘的表达方式。这说明,当今社会急需培育正确的表达意识。
  厦门PX事件是一个好的典范。我们看到了公民正确行使表达权的希望,看到了市民理性参与决策,理性表达诉求。厦门民众面对可能造成重大污染的PX项目,采取了共发短信、上街散步、直接和政府对话等方式进行抵制,而面对越来越高的反对PX项目的声浪,厦门政府由被动变为主动,召开由200多人参加的环评公众座谈会,最后叫停了这一项目。正是通过程序的正义,消除了政府与民众之间可能出现的紧张,也使民意的表达方式,由对抗性的情绪宣泄,渐渐转向理性的思考和建言。这说明,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在培育审慎、宽容的美德,学会合作与妥协,并习惯于民主框架下的意见沟通和利益博弈。一场危机经过“表达”和“参与”的洗礼后,厦门这座城市诞生了具有公共精神、公民意识和民主素养的伟大市民,以及一个恢复公信力的政府。
  我们从中也看出,推动矛盾的解决,凝聚社会共识,说到底,需要民意表达与公共权力之间的良性互动。民意表达,不仅是激情呼吁,更要有合理性、建设性和可行性。而公共权力则应有更大的宽容和智慧,不因表达的方式而忽视其中合理的内核,不视从善如流为软弱的退让,不以权力的傲慢阻塞言路的通畅。
  表达权是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块试金石。虽然还很稚嫩,虽然还夹杂着泡沫,虽然还缺少足够的理性与智慧,但毋庸置疑的是,公民表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而健康地成长。这让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
  我们期待,每一个人都更加珍惜和善待自己的“麦克风”,以一个公民的名义,勇敢地表达,积极地参与,这是推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更是中国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
  我们期待,“表达”和“参与”成为一种国家价值观,成为公民的生活方式。我们期待,公共权力更开放和畅通的意见渠道,公民群体更负责任的公共参与,在表达与反馈的良性互动中,推动中国的前进!

相关热词搜索:麦克风 幸运 我们的“麦克风” 我们的幸运 打开我们的麦克风 打开我们的麦克风mp3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