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告别_难以承受的告别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几乎所有的告别都令我恐惧,因为它们都意味着某种死亡:一小段时光的死亡,一小段自我的死亡。   在古代,告别这个话题更加普遍,也更敏感。因为在古代,相见更难,也许一别就是一生。对于像我这样的告别恐惧症患者,李白的《赠汪伦》确实过于轻飘了,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既不够曲折婉转,也不够情深意重。
  同样轻飘飘的还有:“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是那样一种李白式的风流,朗朗上口,带着轻巧的笑意。诗句让我们口耳相传,却很难抵达内心。
  王维面对别离,则沉默很多。他没有多话,只劝对方多喝一杯,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当时的情形是,“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切很平静,主客两位的不舍也是克制的。王维不习惯过于直接地渲染感情。他点到即止,用力只用到七分。
  高适则用力得多:“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胸襟很壮阔,气势也磅礴,但这样的豪情,只够用来壮胆。“天下无人不识君”又能如何?千万人的喧嚣也不如旧知一个眼神。
  佛经说,不要三宿于桑下。连续三夜住在一颗桑树之下,就会产生感情,会感到离散之痛;而世间一切和合又皆短暂,离散总是难免。聪明的,请告诉我,我们要豁达和坚强到何等程度,才能在离别之前泰然?
  白居易说,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这座城市倘没有你,街道冷漠,人流如蚁,它只是一个没有温度的所在,与这个星球上千千万万千篇一律的城市没有任何两样。但当这座城市有你,它突然亲切了……
  王勃的说法更令人精神一振。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他多么开朗,他对距离的要求又是那么宽容,只要在“海内”就行了。没错,天涯茫茫,人海浩渺,但若其中有一个知己,不管在哪里,于我,就足够了。只要人世间有一个人与我相知,这人世也就变成温暖的所在了。
  在人世间分别,我们可以像王勃一样宽容,说天涯若比邻;也可以像苏东坡一样洒脱,说人生何处不相逢。可是假如那最后的审判,死亡,它到来时,我们又该如何告诉自己呢?
  我们中的任意一个,都必将孤单上路,去向一个未知的地方,永远地告别。聪明的,请告诉我,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永远”这个说法?

相关热词搜索:难以 告别 难以告别 告别 岸边告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