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空军试飞团]空军试飞团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胜利返航,航空兵某师副师长、空军特级飞行员严锋招手致意。   2008年11月8日,珠海。当歼十在空中作出大角度动作、空中盘旋、横滚、低仰角慢速通场等精彩动作时,现场观众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声。鲜为人知的是,在歼十翱翔蓝天的背后有一个每天伴随着牺牲和奉献的特殊群体,他们就是中国空军试飞团的试飞员们。
  
  
  用生命体验飞翔的姿态
  
  回忆起歼十首飞,国家功勋飞行员雷强至今依然激动不已。
  1998年3月22日,成飞机场周围实行了戒严,3颗信号弹腾空而起,跑道最南端随即响起巨大的轰鸣声。歼十飞机缓缓地由起飞线驶向飞机跑道,仅仅滑行了几秒钟,飞机便由南向北拔地而起,以大于60度的攻角急速上升,直冲云霄,很快就消失在云层中。
  当天,尽管气象条件不够理想,但雷强在预定高度飞了四圈。精彩的飞行令人振奋。当飞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时,这意味着历时12年,花费上百亿,凝聚国内上千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心血研制的歼十首飞成功。
  机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激动地握手拥抱,欣喜若狂。而走下飞机的雷强更是无比兴奋地说:这才叫真正的战斗机!
  雷强所在的空军试飞团驻扎在陕西关中腹地――阎良。这里也是我国唯一的新型飞机试验飞行的权威机构,是为所有国产飞机发放“准生证”和“通行证”的中心。
  1956年,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高亚音速歼击机出厂。刚刚出厂的飞机能不能飞行,能不能装备部队?需要有人来对此作出鉴定。“自己制造出来的飞机,空军敢飞。”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首先表态。1959年,一个名为“国防部第六研究所”的机构在阎良组建。这是新中国的尖端试飞机构。15年后,全军唯一承担国产新型飞机鉴定和科研试飞任务的空军试飞团正式组建。
  任何一架飞机,在定型生产之前都要做很多工作,试飞就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从飞机设计到总装出厂,试飞员要对飞机的各种性能以及是否有利于实战提出意见;同时,飞出该飞机的各种性能指标――即每一架飞机所能达到的所有之“最”。因此,试飞员不仅要求驾驶技术出类拔萃,更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航空专业知识。
  1964年4月,天高云淡,春风宜人,东北某机场笼罩着肃穆的气氛,新中国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披着红花,在春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来自军委、总部、空军的领导,外方专家,还有四五千名工厂技术人员、部队官兵伫立在塔台两侧。
  试飞员葛文墉自信地坐进座舱。此刻,他心里既激动又平静。经过一年的改装学习和地面准备,终于飞上新机型了。
  “0号飞机准备完毕,请示开车。”
  “开车!”刹那间,战鹰轰鸣滑跑直刺苍穹……
  飞机呼啸着掠过城市上空,进入预定空域。葛文墉先潇洒地盘旋一周,继而在蓝天白云间做各种试验飞行动作。新战机轻捷得像只燕子,先是半滚倒转,而后又斜筋斗上升转弯。又一次半滚倒转,又一个漂亮的筋斗。这一连串动作,迅捷矫健,如行云流水。葛文墉驾驶新机在空中飞完首飞课目,随后下降高度,退出空域,安全着陆。
  
  葛文墉从飞机走下来,沸腾的人群就拥了上来,把他抛向空中,激动和欢欣的泪水在人们脸上尽情地流淌着。
  
  “飞豹”横空出世的悲壮幕后
  
  在试飞团的荣誉室,两个被压瘪的头盔静静地躺在那里,那是杨晓彬、唐纯文烈士的遗物。
  悲壮的一瞬定格在1996年8月12日10时57分。当时,杨晓彬和唐纯文驾驶飞豹085号原型机,在辽宁兴城机场进行海上科目试飞。飞机发生故障,两人坚持将飞机开回,但是飞机失控,两人壮烈牺牲。
  杨晓彬和唐纯文牺牲前的1994年4月4日,试飞团正团职副参谋长卢军也在一次训练中血洒机场,年仅38岁。噩耗传来,震动了整座飞机城,震惊了中国航空界。卢军被追记为“飞豹”定型一等功臣。
  战友的牺牲并没有吓倒试飞员们,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投身试飞的豪情壮志。在两名试飞员牺牲后的第二年,1997年6月19日,试飞员谭守才驾驶飞豹从试飞院机场腾空而起,呼啸着直刺云天。机舱内,谭守才手握驾驶杆,目光坚毅。今天,他将在空中查找该型机座舱失密的原因,如果发现不了故障的原因,该机将无法进行设计定型。而带着问题驾机上天,意外的情况会随时出现,死神也将随时向他发起攻击。
  飞机平稳地穿梭于蓝天白云之间,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当飞机飞行到7000米高度时,飞机的警告灯突然闪出可怕的红光,不好,险情出现了!伴着飞机发出的一声怪叫,驾驶舱内立即失去了密封性,谭守才顿时感到浑身胀痛难忍。但他马上镇静下来,操纵飞机迅速下降高度。当高度表指向1540米时,只听“膨”的一声巨响,飞机前座舱盖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强大的气流伴着死神凄泣的呼啸将他紧紧压在座椅靠背上,眼睛睁不开,耳朵听不见,浑身被吹得冰凉,他与地面指挥员完全失去了联系。
  此时,由于飞机座舱盖被抛掉,弹射系统失去了保险,试飞员随时都有被突然弹离飞机的危险。此刻,如果他正常跳伞,可以脱离险情,而谭守才此刻只有一个念头:飞机是党和人民的财产,是几代科研生产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把它飞回去!
  此时的机舱内已是浮尘遮眼,阴风怪叫,如同地狱魔窟。谭守才感到脸部的肌肉几乎要被撕裂,他艰难地拉下头盔风镜,咬紧牙关,双手紧握驾驶杆,他知道,此时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导致机毁人亡。他将身体一点点移向仪表板,尽量减少强气流对身体的冲击,嘴唇被他咬出了鲜血,他浑然不知,谭守才在拼着性命去挽救战机。1400米、1300米、1200米……经过16分钟的空中搏杀,飞机终于着陆成功,谭守才又创造了一个试飞奇迹。
  那年初,东海某海域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我军“飞豹”以排山倒海之势,对某海域中的数十个目标进行了毁灭性打击,100%命中目标。
  
  挑战“死亡螺旋”的魔法
  
  我国某型三角翼战斗机,一直被称为“死亡螺旋”的“失速尾旋”所困扰。因战机进入“失速尾旋”,常导致机毁人亡。美、俄在进行这项试飞时曾损失飞机数十架,牺牲飞行员数十名。
  为攻克这一重大难题,我国航空专家经过10余年攻关,于1999年初在“三角翼失速尾旋”试飞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然而,谁敢去用自己的生命试验能不能安全着陆呢?
  尽管曾在俄罗斯试飞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失速尾旋”证书,“国产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试飞”的首席试飞员、试飞团参谋长李中华和试飞员李存宝仍然格外谨慎。数十公斤的资料被他们翻得滚瓜烂熟――每一架飞机都有着不同的外形和性能,在尾旋中也就有不同的表现,死神夺人性命的花样是无穷的。
  万米高空。表速已降至350公里/小时,前舱的李中华收回油门至“慢车”状态,保持飞机无侧滑直线减速平飞,当指针达到220公里/小时,他迅速蹬左舵,一把推杆到底。
  战机像是被激怒了的雄狮,机身剧烈抖动,机头突然上仰,飞机向下翻滚起来。李中华和李存宝如骑在狂狮背上一般,突然被抛向空中,头撞在座舱盖,瞬间又弹回座椅上,紧紧抱住驾驶杆的双手,此时似被千斤重物压住一般……“死亡螺旋”来了!
  1圈……3圈……后舱的李存宝忍受着数倍于体重的压力和眩晕感,数着翻滚圈数。
  “06,改出!”他向前舱发出指令。
  李中华全力推杆向中立位置。飞机转过身后又向下偏转,眼疾手快的李中华迅速蹬右舵到底……飞机顺从地摆动着双翼停止了“发怒”。李中华顺势拉动油门,“轰”的一声嘶鸣,飞机改回平飞,重新冲向天际。
  他们正在挑战“死亡陷阱”。从“正飞尾旋”到“倒飞尾旋”,他们接近了“死亡陷阱”中最残酷的魔法。
  万米高空,飞机已爬升到滚转成倒飞状态。收油门减速,向前猛推杆,飞机机头缓缓下沉,逐渐进入越来越快的加速滚转状态,而李中华和李存宝仍然顽强地进行着操作。终于,在距地面6000米时,飞机冲出了“死亡螺旋”,紧接着发动机一声轰响,飞机又获得了赖以驰骋长空的动力,“死亡螺旋”挑战成功!
  
  扬威异国蓝天
  
  俄罗斯国家试飞学院是一所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国际试飞学院。20世纪90年代初期,空军试飞团3名具有双学士学位的试飞员――李中华、张景亭、徐勇凌终于来到了这所世界最高的飞行“殿堂”。
  3个男子汉心中热血沸腾,他们知道,成为国际试飞员,不仅关系着中国的飞机能否飞出国门走向世界,更关系着祖国的荣誉。3名中国试飞员以惊人的毅力,在3个月内攻克了语言关,并以全优的成绩通过理论考核,在各国参加学习的试飞员中,他们第一批进入了实机驾驶阶段,并遇到了被航空界称为“死亡陷阱”的“失速尾旋”科目。在世界航空史上,作战飞机失事的原因中有41%是由于进入尾旋造成的,因而它被称为飞行上的死亡地带。
  俄罗斯的夏季,森林翠绿,天空湛蓝。李中华驾驶着米格―21战机跃升至20000米高空。拉杆、收油门、蹬满舵,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后,飞机瞬间进入失速反尾旋。强大的负载使他的双眼一下“失明”,超过他身体两倍的重量全压在他的双肩……
  “快改出,没时间了,李,快!”耳机里传来后舱教员卡兹洛夫急切的指令。李中华装作没听见,他仍在等,等着飞机失速尾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他要用大脑把这真实的数据记下来,带给祖国。
  当飞行高度下降为10000米时,李中华顺势推杆,给倒滚的飞机一个坡度,让滚动的飞机顺势仰角再推力改出。可是,此时的战机发动机早已停车,李中华遇到了试飞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双重难题。他想:“一定要积累这种飞行状态的宝贵资料。”这种坚强的信念激励着他去猎取这种在正常试飞中无法取得的各项重要数据。
  当他第4次起动时,飞机终于亮开双翼进入平飞,并在3000米高度冲出死亡地带,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过后,三角翼飞机失速反尾旋后,又接着是发动机停车,如此连续的重大航空技术难关被宣告突破了。
  在以后的飞行中,3名中国试飞员分别驾驶着米格―29、苏―27等先进战机完成了所有尾旋试飞和“眼镜蛇”机动等世界最尖端飞行员才能完成的高难度动作,终于用智慧和胆识打开了通向国际试飞员的道路。
  当五星红旗在俄罗斯国家试飞学院冉冉升起时,3名中国试飞员以标准的军姿接过俄方校长颁发的国际试飞员证书和证章,这是中国航空史上意义非常的一天,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国际试飞员。

相关热词搜索:试飞 揭秘 中国空军 揭秘中国空军试飞团 中国空军试飞局 空军试飞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