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水果_邵道生:一手抗癌,一手反腐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他患血癌22年,住了几百天院,吃了近万粒药,打了几千针干扰素,他要做活得最长的白血病人……   他是反腐败研究专家,22年里,他完成了700多万字的学术文章,做了几十个研究课题,最近还刚出版了一部53万字的专著――《中国:阻击腐败》。
  
  46岁那年,生命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邵道生面前转了个弯。
  1988年3月22日,邵道生用牙签碰伤了牙龈,刺破的毛细血管止不住地流血,第二天医院的检查结论让他目瞪口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俗称血癌。
  一个血癌患者能活多久?一名知名老中医对他说:“我看了几十年的白血病,活过20年的只有两个人。你是其中一个。”
  这是邵道生人生路上的奇迹!
  
  要做活得最久的血癌病人
  邵道生,1942年生于江苏无锡张舍镇。1965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科院工作,1981年开始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
  邵道生的事业开始“起飞”。一系列成绩离邵道生心中“事业有成”的概念越来越近了。然而,1988年,生命转弯。
  “老年怕丧子,中年怕丧夫,孩子怕丧父,整个家庭气氛到了冰点”。邵道生回忆起当时悲观的情景。“为什么灾难会降临到我的头上?我还有多长的时间?一个喜欢搞研究的邵道生在这个世界上就这样消失了吗?我到底还能活多久?我还能干些什么?我就这样屈服于病魔吗?”邵道生一遍遍地问自己,他陷入了痛苦的思索。
  “生,谁都想;死,谁都会有。得白血病以前,生死问题想都没有想过,刚得这个病时,觉得‘冤得慌’,刚到中年就要‘走’了?……经过短时间的内心痛苦挣扎,我开始‘自我激励’。我不像一般癌症患者去问医生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而是问医生像我这样的病最长能活多长时间?有没有可能痊愈的?怎样与癌症作斗争?等等。当我听到有活几年、十几年,甚至有“自动痊愈”的可能时,我就想,我也能行!”邵道生回忆当时内心的变化。“我最大的人生志向是:事业有成;我最喜欢的座右铭是:越挫越奋。”
  绝症面前,邵道生绝不甘心。他对医生说,“就当我是实验品吧,不管采用有多大风险的治疗方案,我都自己负责。”
  放疗、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大,身体瘦了几十斤;骨髓穿刺检查让他痛彻心底,他能忍。“骨髓穿剌是我的家常便饭,吃药控制是我的一日三餐,放疗、化疗是我的必修课。”邵道生笑谈。治疗之外,“我每天强迫自己定时定量吃饭,有规律有计划地锻炼。”就这样,邵道生的身体奇迹般地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慢慢地,奇迹产生了:血小板慢慢回升,白血球恢复了正常值!他居然可以出院了。“既然病情能够暂时控制住,那我就能够一直把它控制。”
  最近出版的一本邵道生新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留下的一个心愿:想打破白血病人生存时间的最长记录。”邵道生说这是他的人生目标。
  
  一手斗病魔 一手反腐败
  “有了希望的火焰,我的眼前一片春光。”刚刚离开病床,邵道生就回到了他热爱的事业中。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成了一个“学术自由人”,并把研究的方向定在了反腐败的研究上。“那时,我国改革开放还不久,反腐败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而国家和社会将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腐败问题也将成为国家重点关注与研究的课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学者,我有责任有义务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这里。”
  但是,研究反腐败谈何容易?邵道生用了9个“太”字来诠释反腐研究之不易:这个领域涉及的层面太多、太深、太广、太难、太复杂、太敏感、太艰巨、太困难、太实际。“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新特点、新情况真是眼花缭乱、层出不穷,似乎怎么研究都跟不上趟,作为一个研究学者,既要有“敏感”又得要有“超前”意识。由于意识形态上还存有“诸多的顾忌”,研究的“度”特别不太容易掌握,“所以除了谨慎之外还是谨慎,除了小心之外还是小心。”邵道生如此形容。
  一旦下了决心,邵道生便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战争中。一旦进入研究状态,邵道生就忘了自己是一个在死亡边沿徘徊的危重病人。
  邵道生把目光瞄向体制问题、党风问题、领导干部问题、社会弊端等问题……无论多么敏感,邵道生都用他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勇于担当的治学良知,紧紧把握着中国快速前行的脉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撰写了当时许多人不敢写的文章:《谁敢监督“第一把手”》、《腐败:利益分配调整中的权力优先》、、《腐败的泛滥与官?的滑坡》等等,文章尖刻犀利、锋芒毕露,浓浓地烙上了“邵氏文风”的痕迹。邵道生也因此被评选为“人民网•央视网国际2004年度十大网评人”之一。
  邵道生一直称自己的反腐研究是“业余”的。“没有人委托我搞反腐研究,国家的、社科院的甚至所一级的反腐败研究课题都没有,我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种执着、信念、兴趣、爱好及‘审时度势’,就这样自说自话地关起门来研究了。”邵道生说,“靠着它,倒让我感到人活在世界上的价值,退休后的学术生活一点都不寂寞、孤单。”
  所幸的是,邵道生的研究成果不仅得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的关注,他还多次参加中纪委召开的关于腐败研究的专家座谈会。
  
  贪腐不除 道生不死
  研究的过程中忘了时间的飞逝,然而每过一个春节,邵道生都会暗自长出一口气:“我又闯过了一个年头!”2008年是他多年前一直期盼到来的一年,“我希望能够活着看到北京奥运会。”但是2008年他病情突变,这一年里他一共做了5次化疗……
  “我想做世界上活得最长的白血病人,但我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有危险。”从2007年开始,邵道生想把近20年的研究成果用一部著作力求全景式、深层面地展示出来,以揭示当代中国的腐败现象,全面剖析它产生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怎么写,写什么?“原创是生命,真实是生命,独到是生命,创新是生命。”笔墨未动,邵道生先给自己定下了这样一个标准:不是自己研究的不写,违心的不写,假大空的不写,不是关键节点的不写,读者看不懂的语言不写。这些原则成了53万字的《中国:阻击腐败》的宗旨和价值所在。“在我眼里,无所谓‘尊者’,也无所谓‘权威’。”
  书中,邵道生把解剖的手术刀伸向中高级干部的“一把手”,伸向“权力资本腐败”和“既得利益集团”,伸向“家族腐败”与“色情腐败”。邵道生还从细微处关注着民生,他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顺口溜、打油诗、俚语,通过这些“段子”认真分析民众对腐败的心态,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几年来,邵道生把这部心血凝聚的文稿拿到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协议已经签了。但要付梓时,出版社领导却迟疑了。敏感的研究领域,让他们有太多顾虑。出版社最终选择了违约赔偿。之后,这本书在五六家出版社遭遇了同样的命运,直到稿子拿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时,出版社长看完稿子当即拍板,首印1万册。
  邵道生说自己将写文章、写著作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患绝症后到现在是第22个年头了,一般人都做不到,为什么?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对社会还颇有一点用处的精神在激励自己,我将它称之为‘精神产品激励疗法’。说真的,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使自己养成了一天不写文章就‘有点难受’的毛病,工作虽退休了,自己的脑却没有退休,写作的动力还充分得很。”
  “贪腐不除,道生不死”,这是年近七十的邵道生生命极致的追求。编辑/邱祥吉

相关热词搜索:抗癌 反腐 邵道生 邵道生:一手抗癌 一手反腐 一手抗癌一手反腐 一手抗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