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爵爷和他的“大社会”计划] 韦爵爷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韦鸣恩今年34岁,在几个月前还是英国上议院唯一的华人议员。他举止儒雅而沉稳,说话语速很快,且逻辑严谨。自2010年夏天成为英国首相卡梅伦的亲密“战友”,并被英女王亲自册封为男爵后,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华裔小伙,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和猜测:他到底有什么来头,何以能在英国政坛完成“火箭般的蹿升”?前不久,到北京领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韦鸣恩,披露了他的奋斗历程和异国“爵爷”生活……
  
  “贫民窟的奇迹”
  韦鸣恩祖籍广东珠海,父母于上世纪70年代初移民到了英国。作为一个生活在贫民窟的华裔孩子,他自小就明白,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去奋斗。品学兼优的韦鸣恩以惊人的高分考取牛津并获得全额奖学金,造就了一个“贫民窟的奇迹”。
  1999年毕业后,韦鸣恩进入大名鼎鼎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由于工作能力突出, 3年后,他的年薪加奖金已经拿到近百万美元,职业前景一片大好,父母和妻子都以他为傲。但就在这时,韦鸣恩却作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他要辞去高薪职位,转投到社会公务事务中去!
  2002年,25岁的韦鸣恩与朋友魏道慈一起,共同创立了“以教为先”公益组织。其主要工作就是吸收、培训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鼓励他们投身社会,特别是到偏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改变当地一些人不愿接受教育或教育质量低下的状况。
  9年下来,“以教为先”已被公认为英国最有名的教育培训组织,该国前100名的上市公司几乎都赞助过它。后来,韦鸣恩又创建了一个有趣的公益组织,致力于“让英国懒人走向社会”。说到英国人的懒惰,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英国,像刷盘子、洗车、当清洁工之类的底层工作,一直都由外国打工者干,当地穷人宁愿做一个悠然自得的“低保户”,闲呆在家里让政府养着,都不屑于从事这些“毫无趣味”的工作。
  除了懒惰,人与人日渐疏远、邻里之间形同陌路的现状,也让韦鸣恩陷入了深思。后来,韦鸣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大社会”理念。他觉得一个政府,应该更多地“放权于民”,这样每个公民才会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管理当中。同时还应该推出一个组织,专门引导大家相互帮助、多做交流,形成一种邻里之间关系和谐的社会共同体。
  2005年,韦鸣恩与同事组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民生、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公益组织,让每个公民都来说说各自的改革观念。很快,这些公益组织就办得红红火火,并进入了主流媒体的视线,人们称韦鸣恩为“大社会先生”。同时,他还引起了英国保守党领导人卡梅伦的注意。
  卡梅伦早就用“破败的社会”来形容过英国,现代社会“各扫门前雪”的个人主义、高福利惯出的“依赖文化”等弊病,都让他看不顺眼。通过韦鸣恩的“大社会”计划,志愿者和社区自治组织能够在英国社会中扮演更大的角色,人们愿意更多地参与公共服务,政府在很多方面就可以“放手”和“减负”。政见的不谋而合,让卡梅伦对韦鸣恩这位青年才俊十分赏识。
  2005年底,同样毕业于牛津的卡梅伦,首次约见了他的华裔小学弟,并对韦鸣恩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赞扬。很快,韦鸣恩加入了保守党。随后的几年里,他以卡梅伦智囊的身份,与之保持着亲密联系。2009年初,韦鸣恩开始拟定“大社会”政策具体实施方案,以此作为卡梅伦后来竞选首相的一张“王牌”。
  
  唤醒社会的新理念
  2010年5月6日,英国举行大选。韦鸣恩的“大社会”项目,被保守党作为竞选政纲向全国推出,得到了广泛认可。保守党最终赢得了执政权,卡梅伦出任首相,很快把 “大社会”项目,当作政府的正式决策推行。韦鸣恩被委任为政府顾问,具体负责推广该计划。
  每个周末的傍晚,伦敦南郊萨顿镇火车站,都会有一辆绿色的小货柜车驶来,车身上画满了可爱的蔬菜卡通图案。车上卖的番茄、芹菜、西兰花等十多种蔬菜,全部产自镇上的一个社区农场。种菜、卖菜的都是志愿型的非盈利组织,他们不求利润,赚到的每一分钱都只会投入到农资农具的购买和货车维护中。居民若想在其他时间买这种物美价廉的蔬菜,志愿者会骑着自行车免费送菜上门。“送菜工”除了当地志愿者外,还有在乡间休假的伦敦巨商、大公司CEO等,他们觉得帮人送菜的同时又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
  这正是“大社会”计划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如今“志愿者卖绿色蔬菜”项目已在英国诸多城镇推广,颇受民众欢迎。它不仅能让各地百姓吃上便宜的有机蔬菜,也使一些懒得活动的宅男宅女走出家门,投身于热火朝天的公益活动中,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了身心健康。
  此外,人们下班后也可以清扫自己和邻居家门口的街道,或到社区服务中心、图书馆、福利院当志愿者。如此一来,既能为财政吃紧的新政府减少开支,还能使整个社会充满互帮互助的人情味,唤起民众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
  韦鸣恩这位英国政坛新星,此时也在做“高级义工”,因为政府顾问一职是个不付工资的虚位。但卡梅伦不想就这样轻易打发他的牛津小学弟,2010年6月,他把韦鸣恩推荐给英国女王封爵。
  
  “爵爷”的清贫生活
  当月16日,终身贵族册封仪式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穿着红色勋袍的韦鸣恩夹在一列白发苍苍的受封者队伍中,站在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面前。随着那柄“国家之剑”轻轻贴上他的肩头,韦鸣恩成为了继邓莲如女男爵和曾秋坤男爵后,英国历史上第3位华人贵族。前两位被册封时,均已是年过半百的老者,而这名华裔小伙却才33岁,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贵族。随后,韦鸣恩到国会上议院宣誓就职,成为上议院的终身议员。
  作为“大社会”项目的顾问,韦鸣恩在白厅(英国政府机构所在地)拥有了一间办公室。每天,他都在这里忙碌得像个公司前台,不停地接打电话,并做着各种记录。
  事实上,如今的英国贵族与钱权无关。首相顾问、终身贵族、上议员,这3个身份带给韦鸣恩的仅有收益是每次出席上议院会议,得到的86.5英镑的交通补贴。如果他不参加会议,那么连这点钱也没有。
  最落魄的时候,韦鸣恩的银行账户上只剩1000英镑,还要应付一家几口人的开支。 2011年2月的一天,韦鸣恩宣布,他每周在内阁的工作时间缩短两日,以腾出时间顾及家庭。他的妻子要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不能出来工作,这位经济窘迫的年轻贵族,不得不去另外谋一份维持生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过,韦鸣恩并没有减少应有的工作量,他经常会为处理内阁工作忙碌到深夜。为了减少开支,后来他们全家4口从一处别墅搬了出来,租住在伦敦一间政府提供的福利房内,“搬家的好处是不用担心巨额的房贷,但还要付租金”。
  2011年4月2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大学举行,韦鸣恩获得了公益领域大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手握奖杯显得很激动:“首先我要感谢父母,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衷心感谢我的妻子,这么多年默默支持我的工作和选择。”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英国政坛上的华裔明星,还是一个好丈夫。
  5月24日,他递交了议员的辞呈,声称将转投“社区基础网络”,“以自己的方式,在体制外为社区服务”。据说这是因为他想用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当一个好丈夫;也有人说是因卡梅伦的“大社会”计划受阻所致。但内阁办公室则坚持:“韦鸣恩男爵仍然保持着推进‘大社会’计划的使命,也会在上议院继续领导有关的社会行动。”卡梅伦随即也表示了挽留和遗憾。
  的确,韦鸣恩虽辞去了公职,但男爵的身份和“大社会”计划会跟着他一辈子。

相关热词搜索:爵爷 计划 社会 韦爵爷和他的“大社会”计划 大社会计划 大社会大s与仔仔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