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组织协调研究_图书馆一般怎么招人的?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针对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要素多、互动性强的特点,从组织协调理论的角度提出知识转移与共享三层组织协调模型,并对模型中要素层、要素关系层、流程层的协调机制分别进行探讨,为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实践中优化要素特性,减少或消除要素个体间、要素间的矛盾或冲突,有效控制整个流程,提高知识转移与共享效率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转移与共享 组织协调
  [分类号]G250
  
  组织协调是指在组织活动中,通过外力使系统中分散的各要素组合起来,协同一致,实现共同的预定目标。在组织活动中,协调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对其要素的有效协调是组织高效运作、组织运行绩效提高的关键。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是图书馆组织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其提供高质量知识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用户、知识、馆员、图书馆组织等多个要素,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协调,使图书馆能够对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选择、整合,促进知识在不同主客体之间流动、转移,并形成良性循环,使其总体目标达到最优。根据组织结构形式的不同,图书馆可以分为单一型图书馆和联合型图书馆。本文仅对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组织协调进行探讨,后者的相关内容将另文研究。因此,本文所提图书馆指单一型图书馆。
  
  1 整体思路
  
  从组织协调理论的角度来看,组织协调的对象一般包括组织或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是图书馆组织的核心活动,也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流程相关要素的选择、要素间关系的协调以及对整个知识转移与共享流程的协调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实现整个业务目标。因此,本文将该流程中组织协调对象确定为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相关要素、要素间相互关系及整个流程,并构建了三层组织协调模型,如图1所示:
  
  模型的第一层是要素组织协调层。它是对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单个相关要素(如知识、馆员、基础设施等)自身特性的最优化设计,以使其自身各种质量特性的选择组合达到最优。第二层是对各要素间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如馆员和用户之间,馆员与图书馆组织之间等)进行协调。该层通过设计一定的组织协调机制,减少或化解要素间的冲突或矛盾,减少或消除消极因素,实现要素间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畅通无阻及效率最大化。第三层是最外层,是对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整个流程的协调控制,主要基于系统的思想提出整体协调措施。它针对图书馆整体目标,实现知识转移与共享各环节目标统一,协调一致,从而实现知识转移与共享的良性循环。由于知识转移与共享是多个要素互动的结果,因此三个层面上的组织协调机制时有交错。下文分别对组织协调的三个层次进行探讨。2知识转移与共享相关要素的组织协调
  知识转移是知识接收者与知识提供者的互动,是知识接收者通过各种渠道取得所需的知识,并加以吸收、应用和创新的过程。相关要素则是指该过程中涉及到的包括主体、转移内容、转移渠道在内的一切客观存在。据此,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必须具备几个基本要素,即知识、知识源、知识需求者、知识转移通道、知识转移环境等要素。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馆藏、馆员、图书馆组织、用户、图书馆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等。本文主要对这些要素的协调进行探讨。
  
  2.1知识及馆藏的组织协调
  知识是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对象,是转移与共享发生的前提条件。在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对知识的组织协调同时体现在对载体或资源的组织上,因此本文将知识和馆藏放在一起讨论。转移与共享的内容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包括传统文献资源与数字资源,既有馆藏知识资源,又外延到网上虚拟图书馆资源,显性知识资源的质量、数量以及结构影响知识转移与共享效率。因此对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的组织应该做到以下三点:①确保知识的质量。在知识资源的组织过程中,建立知识质量测评指标、测评机制,对馆藏资源建设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其吸纳的资源准确、权威、可用。②数量上的组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结合服务对象的使用需求,尽可能不断丰富内容,更新并扩大馆藏量,为知识转移与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对知识资源结构的组织和优化。要注重利用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大知识发现和知识加工的力度,从大量的模糊信息集合中寻求规律,分析与总结数据间的相互关联,抽取出隐含的、有价值的知识,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示出来,以提高用户对其吸收、利用的效率。
  图书馆所内涵的隐性知识包括个体(馆员)隐性知识和集体(部门或整个图书馆)隐性知识,它们附着在馆员个人身上,和馆员个人的生活经历、学历、知识水平与人生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组织协调也依赖于对个体(即馆员)的组织协调。图书馆集体隐性知识包括部门或整个组织的隐性知识,它以馆员个人隐性知识为基础,同时也受图书馆组织的自身结构、管理制度、文化氛围等的影响,对其组织协调应该在对馆员个人的组织协调基础上,对图书馆组织自身因素进行协调。馆员和图书馆要素的组织协调将在下文探讨。
  
  2.2馆员的组织协调
  馆员是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馆员自身各种素质、隐性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组织协调:①引进高素质人才。要根据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要,引进各类具有图书馆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员,使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所需求的隐性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促使馆员隐性知识结构逐步优化,使隐性知识水平始终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②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讲座、培训和鼓励外出进修。可从外部聘请或内部推荐专家组织讲座,将个人的隐性知识传递给其他馆员,提高整体馆员的隐性知识素质;培训和外出进修能够使馆员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③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有利于馆员对整个图书馆各方面、各环节的知识服务都有所了解,从而达到扩展隐性知识面的目的。④促进馆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隐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占性,因此,应提供知识转化平台,如构建知识库,创建网站相关栏目等,集中个体隐性知识为组织隐性知识或显性知识,提高整个图书馆的知识转移与共享能力。
  
  2.3 图书馆组织的组织协调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等因素对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成功进行有重要影响。图书馆应针对自身服务目标与特点,优化并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同时创建合适的组织文化,以适应和促进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①设计以知识转移与共享为导向的组织结构。从内部组织来看,知识快速有效的转移与共享要求图书馆必须打破传统的等级制组织结构,建立起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结构体系,形成平等畅通的 知识转移与共享通道。此外,还要发挥图书馆内部“非正式组织”如兴趣小组、项目小组、学术沙龙等的作用。②建立适合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岗位轮换制度、定期讲座或岗位培训制度、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知识创新制度、图书馆开放制度、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制度、图书馆业务流程和技术系统的标准化制度、图书馆合作或协作制度、图书馆参考咨询制度等等。③创建以知识转移、共享与创新为导向的组织文化。在图书馆内营造信任、开放、轻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树立崇尚知识、学习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图书馆价值观,从而促进馆员工自觉愉快地进行知识转移与共享。
  
  2.4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的组织协调
  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实现知识转移的客观物质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知识转移与共享的速度及效率,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组织。首先,应尽力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包括物理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范围、数量,建设有足够空间的馆舍、阅览室、咨询室、培训室、会议室以及图书馆博客等,同时为了满足数字化信息加工、存储及传输的需要,应该构建信息系统、网络设施,为显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提高知识转移与共享的速度,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智能代理、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知识库、内部网、网络咨询系统、知识地图、电子讨论系统等,加快隐性知识显性化速度,提高其交流、共享程度,并为用户提供远距离的实时知识服务。
  
  2.5用户的组织协调
  在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体系中,用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是知识接收者,是知识转移的目的地,用户知识获取意识的强弱、知识获取及接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用户的这几个因素进行组织。首先,要通过宣传提高用户的知识获取意识,可以通过杂志、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采用知识竞赛、知识利用实例、知识利用成果展览等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大众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其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其次,进行用户教育或培训,提高用户知识获取及利用能力。可以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在馆内开办短期培训班或专项能力培训班,或设置用户指导帮助部门,使用户获得分析知识源、知识获取工具(如计算机网络技能、数据库检索系统等)的使用、知识的吸收利用以及创新等技能。
  
  3 要素关系的组织协调
  
  要素关系的组织协调是指采取一定措施减少或消除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促进知识转移与共享更加顺畅。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体系中包含多个要素,相同要素的不同个体之间以及不同要素之间在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联系或冲突,在此对馆员间、图书馆组织内部部门间、用户与馆员间、馆员与图书馆组织之间等几个重要关系的组织协调进行探讨。
  
  3.1馆员间关系的组织协调
  馆员个体之间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是图书馆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基础和起点,对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存在隐性知识自身的内隐性、复杂性,馆员的独特知识垄断心理、吸收新知识的意愿、固有心智模式和领悟能力,信任、人际关系、利益以及缺乏知识转移平台等障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组织协调。可以采取以下协调方式:①采取激励措施和利益补偿机制,并且使补偿额度高于垄断利益,以此来驱动知识转移与共享。可以同时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进行激励与补偿,如资助或奖励经验总结、工作日记、实用小册子等的撰写及公开;对于在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贡献较大的人,在职称晋升、津贴发放、个人荣誉等方面给予肯定。②构建有效的学习机制。可以制定知识学习或共享的目标、计划、遵循的制度、评价标准等,以防止转移与共享的盲目性。③倡导诚信,创建良好的信任环境。在宣传互信互利的同时构建馆员信用体系,如信用数据库等,对馆员的信用度进行考评和监督。④构建知识转移平台。包括创建期刊、板报、留言板、快讯,组织专家论坛、经验交流会,或创建局域网、知识社区、聊天室,鼓励并资助开办个人网站等,以此构建知识转移与共享平台。
  
  3.2部门关系的组织协调
  国内大部分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为主线的组织工作体系,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相对封闭、单一,信息堵塞,致使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渠道不畅。对此,图书馆可以通过部门协作以及岗位轮换等途径对部门间的关系进行组织协调。可以根据某些相关任务的需要,从各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临时协作小组,在协作过程中使部门间的知识发生转移与共享。岗位轮换是图书馆部门间隐性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将该部门知识转移给新来的员工,同时新来员工也会将原部门的知识转移到新的部门,从而促进部门间知识转移与共享。另外,图书馆也可以组织各部门间的经验交流、部门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存在于独立部门中的知识得以显性化或发生转移。
  
  3.3馆员与用户关系的组织协调
  馆员和用户是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中的知识提供者及接受者,是知识转移的主体要素,两者在语言文化、知识结构、认知模式、知识获取、知识理解吸收等方面的差异,会给知识转移与共享造成一定障碍,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两者的各种差异所带来的冲突,理顺和优化其知识转移过程。对于馆员来说,首先要树立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强化作为知识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只有这样才能站在用户的角度,真正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为用户提供准确、高效的知识服务,实现图书馆知识溢出过程;其次,必须加强对用户群工作和学习规律的研究,把握其需求规律,有针对性地提供便捷准确的个性化服务;另外,对于用户,主要是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引导,让他们对馆员工作有所了解,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知识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吸收与利用等多种技能,以降低他们获取知识的时间、经济、心理等成本,使知识转移更加流畅。
  
  3.4馆员与图书馆组织间关系的组织协调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组织中存在专业认同和组织认同,两者有可能发生冲突,从而促进或阻碍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发生。图书馆同样存在专业认同和组织认同,当馆员的专业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不匹配时,便会出现专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的冲突,从而影响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因此需要通过协调使馆员专业认同及图书馆组织认同产生良性互动:①使馆员工作在图书馆组织内社会化。通过老馆员或馆内专家带新手、或以部门为单位组织集训等策略,使其了解自己在图书馆内的角色以及所做工作对图书馆的重要性,同时获取图书馆组织知识,培育馆员组织认同,使其行为融入图书馆组织行为中。②创建知识导向的图书馆组织文化,通过增加馆员专业认同而增加其对组织的认同。要强调馆员专业知识的重要地位:对馆员工作安排要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安排其 能够认同的工作,并对工作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为馆员的知识创新提供内在动力。③图书馆组织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给馆员提供有价值的自我实现目标和方向,在深层次上吸引馆员对组织的认同。④经常与馆员沟通,使其了解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以及对图书馆所做的贡献,承认其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增强其组织归属感和参与感,激发其进一步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动力。⑤建立馆员参与图书馆重要事务决策制度,增强馆员的组织责任感、主人翁感觉,使自己的专业行为与图书馆组织行为相融合。
  
  4 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流程的组织协调
  
  从外部表现形式来看,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实现模式的本质是一个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导入和溢出的过程,对整个流程的组织协调就是从整个图书馆的高度,对知识导入与导出的过程进行总体计划、协调和控制,更好地挖掘、选择及整合图书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使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和转化并形成良性循环。对流程的组织协调主要从两方面人手。首先,根据发展需要,制订图书馆知识转移战略。针对时代、经济、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发展特点及趋势,根据适度超前原则制订出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对知识、知识转移主体、图书馆组织、基础设施等要素做出整体规划。如根据社会及用户需求的发展对导入知识(包括文献、数字化信息等显性知识和专家等隐性知识)的更新频率、质量等进行规划;统筹安排图书馆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使知识、知识传递渠道(使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设施等要素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使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效率最高等。其次,建立测评与控制体系,保证知识转移与共享持续性健康发展。针对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特点,建立完整的测评与控制体系,将知识导入和导出流程中各要素及过程指标化、定量化,评价出各相关内容及其不同阶段对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向用户的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总结流程运作得失,并据此对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相关部分进行改进,实现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全程控制,从而提高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效率。
  知识转移与共享对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功能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它已成为相关专家和学者关注与研究的重要领域。针对单一型图书馆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三层组织协调模型,并对要素、要素间关系和整体流程三个层面的组织协调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组织协调 转移 图书馆 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组织协调研究 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 知识转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