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分析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得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因人文关怀的推动而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的结论。针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不正确理解与执行会影响和阻碍服务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问题,建议图书馆从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还原个性化服务的人文关怀本色,继续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发挥个性化服务的真正效益。
  [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服务 人文精神 图书馆建设
  [分类号]G250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模式和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针对读者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利用检索系统在海量的信息库中筛选提供符合其所需的信息,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为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方式能有效地帮助信息用户摆脱过量的冗余信息,快速查找个人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回顾个性化服务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最初起源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其工作实质传递着图书馆对读者的关注与尊重。然而,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似乎将个性化服务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渐已淡忘,新技术装备下的个性化服务不能完全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关心和关注,人文精神的缺失影响了服务效果。因此,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深刻理解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深层内涵,制定相应的制度,监督和推进个性化服务中的人文理念,充分发挥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潜在影响力,争取以个性化信息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进步。
  
  1 个性化信息服务依靠传承人文服务理念得以发展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在图书馆传统服务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现代化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不是全新的服务项目,只是随着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在原有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上变化、发展而来。虽然,在不同发展阶段,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其实质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正是秉承这样的服务理念,个性化服务才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
  
  1.1 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奠定个性化服务的人文关怀起源
  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定题服务等都具有个性化性质,馆员依靠书目索引、报刊目录和各种工具书等检索工具,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学科知识为读者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馆员们知道自己馆藏的详细情况,同时,也尽量去了解和熟悉自己服务对象的知识背景、情感和信息需求等特点,在图书资源和读者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实现针对性的馆藏开放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馆员的服务是对读者价值的重视,传递着图书馆对读者的关心和尊重。虽然,受到实体馆舍有限服务空间的制约,图书馆对读者用户很多深层次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还无法满足,但这时的服务真正体现了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使读者来图书馆感受到最大限度的舒适和便捷,从而赢得读者用户的信任和青睐。服务体现着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蕴涵着图书馆服务的深厚人文底蕴。
  
  1.2 现代技术装备的图书馆发展了个性化服务的人文精神
  随着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普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服务中呈现的人性化关怀更加细致入微。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图书馆拥有了自己的局域网、服务器和各种工作站,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起来的图书馆网站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搭建起了新的服务平台。部分图书馆软件和国外数据库往往自带个性化服务功能,如ILASⅡ的“网上图书馆”可以注册、查询个人借阅历史、预约和续借图书等;EBSCO提供定题通告和目次通告,并存储检索结果和检索策略等。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借助这些功能的启发和提示发展起来,服务形式灵活多样,个性化特点更加突出,如:①在网站上,设立常见问题服务专栏,以一问一答形式解答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帮助新读者认识和了解图书馆;②设立咨询邮箱,通过邮件回复解答个别读者的问题;③建馆藏书目数据库、购买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网上学术信息,通过“学科导航”为不同专业读者服务;④借助QQ、MSN等聊天工具实现在线实时咨询服务等,服务内容包括利用图书馆的常识、网络检索指导、揭示馆藏书目、联机书目、提供数据库中的文章摘要或全文等。
  这些服务根据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程度不一,而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根据读者需求方向不同,而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同时,信息提供的深浅程度也因人而异。这些服务项目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体现了图书馆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的服务宗旨。图书馆的服务精神在现代化技术的装备下得到了空前提升,人文精神更加彰显。可以说,引入现代技术使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
  
  1.3 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先进技术并发扬了人文服务精神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图书馆研发了以Myli―brary为代表的多种个性化信息服务集成系统,之后,国内图书情报机构也开始探索和研发,一些系统相继投入试运行。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以用户为中心,个性化地搜集组织数字化资源,并根据用户的专业领域和兴趣爱好等特征提供定制服务,帮助用户获得与其描述特征相一致的数字化资源,减少用户在信息使用过程中信息过载的困扰。
  个性化信息服务集成系统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用户构筑一个有利于高效存取的技术平台,技术特征更为明显;同时,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现的人文关怀更为细致而深刻,继续发扬了图书馆的人文服务精神。如:整合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不同学科主体的资源列表,用户注册后,可以自由选择所需资源或服务;系统跟踪记录读者需求特征,主动向他们提供经过馆员和系统挑选、推荐的信息等,简化了读者用户的检索行为。馆员的劳动融入到系统中,系统帮助图书馆实现了“信息找人”的主动服务,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方便,处处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尊重、关心以及想尽办法帮助读者的愿望。
  从个性化服务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是“方便读者”、“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推动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真正动力,同时,图书馆服务的人文精神又借助先进技术的帮助得到进一步升华。在个性化服务系统中可以看到人文精神和技术进步的全面融合。
  
  2 个性化信息服务应将人文服务理念贯彻于服务实践中
  
  从个性化信息服务目标和个性化服务系统设计理念上,我们看到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但是,在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实践中,我们不得不反思,读者在更广的范围内享受到个性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了吗?现在的服务真正实现了系统的设计理想吗?不能乐观地解答这些疑问是因为个性化服务的实践中确实存在着不 可忽视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个性化服务应有的效果。
  
  2.1 个性化信息服务思想应准确定位于人文服务精神
  个性化信息服务通过馆员的细致工作来传递人文关怀,先进技术是帮助馆员实现人文服务理念的手段,“科技为体,人文为魂”应该成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指导方针。而现实图书馆的个性化工作更多的表现是图书馆在唱“独角戏”:引进新技术、更新设备、研发系统……,部分图书馆管理者狂热崇拜技术,认为“只要用计算机把图书馆武装起来,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思想定位的偏差造成服务效果受到影响:读者很少了解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从服务中受益的人更是有限。服务不能切实地尊重读者的感受,关心读者的发展,有悖于个性化服务的初衷,更有悖于图书馆服务的人文精神。
  从人文服务定位出发,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应该从读者的调查研究开始,预测读者对个性化服务的接受能力,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广泛宣传和基础培训工作。随着服务的开展,图书馆应及时了解读者对服务的反应,并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愿望。如果图书馆只注重引进设备和技术,忽视读者对服务的接受能力,服务本末倒置,势必严重影响个性化服务的效果。
  因此,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图书馆管理者必须重新检查和修正个性化服务的思想定位,继续关注个性化服务中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2.2 个性化信息服务应以人文服务效果为评定标准
  探讨个性化服务效果应以网站上分布的多种个性化服务项目为主,即网上服务,因为我国的Mylibrary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起步较晚,只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少数大学图书馆已投入使用,个性化服务内容还在建设和完善中,以评价这类系统的服务来代表图书馆整体的个性化服务效果难免以偏概全。
  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有“网上服务”和“信息咨询”等与个性化服务有关的评估指标,其中“网上服务”的内涵说明是“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项目(逐项算分,最高100分)”,“信息咨询”的内涵说明是“咨询服务项目(逐项算分,最高50分)”。该评估指标以“服务项目的多少”为评分标准,而服务项目只是图书馆单方面设立,无法反应读者对服务的接受程度和利用效果。另外,该评估指标在“开馆时间”的内涵说明中包括“网上访问时间140小时/周以上,50分”。这个标准同样无法说明个性化的服务效果,因为,通过网上访问时间不能精确了解有多少读者使用图书馆网上服务及读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等。
  少数精通个性化服务项目的读者多次访问,不能证明服务是成功的,多数读者不了解新的服务项目,不会使用新的服务功能,他们被挡在服务之外。个性化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加,服务成本提升,可是读者却在减少,服务效益在降低,这完全违背了个性化服务追求的目标,违背了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因此,个性化服务需要独立的评价体系,要有针对性地考察服务中人文服务的成效,比如:图书馆网站上“我的图书馆”服务中有多少注册用户,他们占读者数据库总量的比重多少;这些注册用户使用这一功能的频度及满意度如何……。建立以人文关注为依据的评判标准将有效促进个性化服务的发展。
  
  3 弘扬人文精神凸显个性化信息服务特色
  
  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最能够体现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服务项目,它更应该关注读者个人的发展,尊重读者的个性需求。随着新技术在个性化服务中的加入,个性化服务应该怎样将这种对读者的特殊的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和发扬呢?这是每个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3.1 加强个性化信息服务制度建设,保证人文精神的发挥
  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制约服务的开展,新技术装备下图书馆人文关怀建设的研究跟不上实践的步伐,评判标准的缺失、制度建设不完善等是造成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认真研究人文关怀的服务理论,为个性化服务的评判标准提供理论借鉴,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考评个性化服务的效果,从服务定位、服务质量、人文氛围等多方面考察其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发挥,激励个性化服务不断深化和发展。
  
  3.2 提升馆员人文素质,发挥馆员个性化服务的主动性
  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部门,人力是不可缺少的资源。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执行者,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需要由他们来传递,馆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能否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因此,图书馆要推进弘扬人文精神的个性化服务必须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将图书馆工作的人文服务思想纳入到馆员的职业培训中,依靠馆员充满责任心的主动服务,解读和开发技术系统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纠正个性化服务中出现的有悖于人文精神的做法,将集先进技术与人文精神为一体的个性化服务效用真正发挥出来。
  
  3.3 创新服务宣传模式,打造个性化信息服务品牌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受惠的应该是广大读者。要做好这项工作,图书馆工作者应该从读者角度出发,创新个性化服务宣传模式,大力宣传和推广个性化服务,使其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如:①学习商业运作模式,广泛地开展读者调查,从而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和兴趣取向;②采用论坛、讲座等读者易于接受的形式,积极开展用户培训,使用户了解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正确掌握个性化平台以及服务系统的运行流程及使用方法,最终接受这一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网、校园网及所在区域的政府网站等,通过网络链接宣传,使更多的潜在用户成为现实用户,最大限度地扩大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用户数量。创新服务宣传模式是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推送给用户,改变图书馆坐等用户上门的工作习惯,它可以让用户了解个性化服务的实际用处及使用方法,增强个性化信息服务在用户中的影响力,实现个性化的服务目的。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无论是馆员依靠人工检索文献,还是依靠个性化服务集成系统实现跟踪推荐服务,都是在实现这一服务目标,实现“图书馆是用户的图书馆”这一办馆的人文理念。图书馆的工作者应该正确理解和践行这一服务理念,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服务 传承 个性化 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弘扬晋商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弘扬人文精神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